进城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563128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城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进城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进城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进城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进城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城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城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满分:(满分:100 分)分)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澄 (chng)清 灼 (zhu)热 白驹过隙 等因奉此 B. 和煦 (x) 跻 (j)身 锲而不舍 春华秋实 C. 镌 (jun)刻 裨 (b)益 孜孜不倦 茫无涯际 D. 称 (chn)职 湍 (tun)急 根深蒂固 茅塞顿开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

2、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 她 81 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 ,一度 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 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 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 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 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是( )。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 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点别的呢? 我想

3、,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 ,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我们唯一的 ,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A. 安慰 慈善 宽恕 装饰 B. 慰问 慈善 宽待 装潢 C. 慰问 慈爱 宽恕 装潢 D. 安慰 慈祥 宽待 装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 40 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 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 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 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人类的

4、战斗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 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5. 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或国籍对应正确的是( )。 A. 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 B. 咏雪-刘义庆-宋朝 C.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 D. 山市-蒲松龄-明代 6. 第一学段(1-2 年级)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 A. 了解 B. 基本掌握 C. 掌握 D. 不要求 7. 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 ) 。 A. 媒体可以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 媒体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再现出来 C. 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

5、 D. 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8. 下列选项不属于测验特点的是( ) 。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间接性 D. 相对性 二、填空题(10 分) 1.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 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 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 _ ,_ 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 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 分) 错别字:_ 改正:

6、_ 错别字:_ 改正:_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曲线画出,并把修改的句子写在下面。 _(1 分)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 成排比句。_(3 分) 2. _,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1 分) 3.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_ ,_ 。(2 分) 4. 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 分 三、古诗词鉴赏(8 分)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

7、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 “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 分) 2.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4 分) 四、科技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然后回答问题。 动物眼中的色彩 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 多彩、五彩缤纷的。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又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在此方 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 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

8、电视一 样单调。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 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 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狗也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 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 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 动,所有斑马就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

9、,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 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逃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 绿色和橘黄色。 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 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 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 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 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多数水生动物都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 待其习

10、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 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却比哺乳动物高明。 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 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 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 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 不清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 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

11、. 从全文看,文中介绍的几种动物对色的感受能力有何不同?请完成下表。(4 分) 动物类别感受色彩的能力哺乳动物许多飞禽有色的感受2. 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到人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2 分) 3. 从文中看,某些过惯夜生活的鸟类为什么不能辨别色彩?(2 分) 4.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2 分)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五、文言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大 鼠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 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 见猫,

12、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 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踯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项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 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阖(h):关闭,合拢。 逡(qn)巡: 这里指来回地走动。 跳踯(zh):指跳上跳下。 掬:双手捧取。这里指用双爪抓住。龁(h):咬。 啾啾:形容声音杂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阖其扉,潜窥之 扉: 窥: (2)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不啻:

13、 (3)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少: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4 分) (1)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3. 这篇寓言小品文的寓意是:_。 (2 分) 六、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 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 5 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 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

14、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 100 块、50 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 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 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 5 块钱,其实比他们的 500 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 以

15、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 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 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 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 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 结合第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2 分) 2. 5 肯定比 500 小,在第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 5 块钱,其实比 他们的 500 块钱还要多“呢?(4 分) 3. 阅读第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说说画线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 来做人“的深刻含义。 (2 分) (2)简要说说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4 分) 4. 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