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55742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摘要: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动力资源,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本文从定义出发,首先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涵义进行了分析和概括;阐述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次,着重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从生产、教学、科研三个层次提出改善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针对性建议。关键词: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对高职发展方针的进一步明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可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了规模与速度的发展之后,面

2、临着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竞争。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取胜,并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必须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动力资源,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常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指学院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院和企业不同的环境 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在技术

3、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训练。校企合作教育对于实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上独具优势。二、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分析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企业的职工教育,成形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于 90 年代中期非常迅速地发展。1997 年 10 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 ,标志着中国产学合作教育进入由民间有组织的实验,走上官方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已纳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中。2004 年教育部关

4、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更加坚定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办学思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不仅在形式、合作模式、合作内容等方面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合作开始向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但是我国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参与度还是比较低,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难以有大的突破。尽管国家提倡产学研相结合,但由于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责任缺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 决,致使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没有得到全面持久的落实,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三、进一步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建议校企合作由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它的运行包括

5、生产、教学和科研三个层次。校企合作的主体为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合作教育过程中的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制约的关系,即是校企合作教育的机制。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内外成功校企合作经验,提出改善我国高职与企业合作关系的建议。(一)明确校企合作是高职发展的现实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坚持办学特点的社会性、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师资队伍的复合性、基地建设的丰富性等等。高职人才的培养要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吻合,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大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比其他教育更应注重校企合作。(二)互利互惠,互补

6、互促,建立推进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在校企合作系统中,企业、学校、学生三大主体之间构成的三对互为资源要素供求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生需要成才 和就业;学校需要发展教育和科研。三者在实现自身价值目标过程中为其他主体提供服务,互相之间利益不同,却可以互惠、互补。充分尊重三者利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学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成功合作的关键所在。高职教育要切实转变观念,以自身的教育优势,主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投资职教,必有厚报”的投资办学理念,真正成为办学主体,实现真正意义

7、上的校企合作教育。(三)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是高职学院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促进学生良性就业和学院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建立通过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预测,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合理开发和确定专业的专业设置新机制,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缓解学校办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四)适应岗位变化,动态开发课程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培养的具体内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能力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职业岗位的多变性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加强课程的整合。任何

8、一个高职院校很难开发出一种普遍适用的完美课程模式,也不能盲目搬用别人的课程模式,必须进行独立的创造。其 次,处理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系。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孰轻孰重不能一概而论,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第三,要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反映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相适应。第四,由于企业岗位工作经常会有新的变化和要求,因此,课程开发也总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程计划的内容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五)利

9、用企业资源,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加强学生实训高职教育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技术能力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教育培养,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才能实现。实行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的“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四、结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学习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其核心竞争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既减轻了政府财政的高等教育投入压力,又盘活了普通公办高校存量教育资源,还扩大了增量教育资源。它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完整的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应该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始终。参考文献:1 何小雄.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王士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3 李守福.职业教育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青木昌彦,原山优子.产学合作的发展方向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