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548551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8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认知发展,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人类共同的基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即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 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结构复杂化、合理化,认知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认知结构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小学阶段就是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7-12 岁具体运算阶段 (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2)掌握了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 (3)能够完成简单的序列化问题 (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皮亚杰理论的启示: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学龄

2、初期儿童各种良好意志品质形成的缓慢阶段和困难时期,学校教育要充分重视这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目的教育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有利于意志锻炼的实践活动。,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一)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 1、小学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初入学的儿童仍带有幼儿注意的特点,无意注意还占很重要的地位,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总体发展趋势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优势。中国心理工作者的的研究表明,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童年期儿童的有意注意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还没有达到完善程度。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

3、用逐渐提高,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2、小学儿童注意特性的发展(1)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广度的发展水平尚低。但随着小学儿童年龄的发展,注意广度在不断增大。 (2)注意的范围较小。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并且儿童的注意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一般说来,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二)小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小学生由于加工速度更快更有效,可以留出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去存储和执行其他的认知过程,研究表明7-9岁是儿童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记忆保持时

4、间在8岁、10岁、12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三)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4、思维缺乏批判性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四)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像增强 小学生想像的有意性,随年级增高而不断提高。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在想象是时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与主题,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做自由联想,四年级

5、以上的学生能围绕主题有系统有条理地展开想象。 2、想像更富于现实性 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人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 3、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还富于模仿性、再现性,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五)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年级新生以对话言语占主导地位,二、三年级学生的独白言语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提升,并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2、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阅读发展不平衡,个体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女生优于男生的状态。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会默读,至五年级达到高峰。,3、小学生写作能

6、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从口头造句、看图讲话开始,在小学中年级以后才能进入独立写作阶段,写作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4、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个体内部言语大致经历了出声思维时期、过渡时期和无声思维时期,刚入学的小学生处于出声思维阶段。三四年级以后,随着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演算时或在阅读课文时无声语言开始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是阅读或演算遇到困难时,仍会用有声言语来帮忙,即使在高年级也是如此。,(六)小学生意志发展特点1、小学生自觉性较差,易受外界影响,也不太考虑自己采取的决定和行动是否合理, 具有明显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特征,尤其是受暗示性更为突出。 2、小学生的果断性较好,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

7、断发展,但其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特征仍然比较明显, 3、小学生的自制性随年级升高而稳步增强,但其行为明显受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的干扰。 4、小学生的坚持性较好,并且随年级升高迅速发展。,(七)小学生情绪发展特点,对情绪认知界定为: 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过程的认知, 包括对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原因、情绪的外在行为表现以及情绪的后继调节方式的认识和推理。 情绪认知是情绪过程和社会信息加工的一个交叉共有的部分 情绪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2)观察缺乏精确性

8、(3)观察缺乏顺序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八)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儿童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观察,被称为 “智力的门户”。从本质上说 ,观察是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观察能力 ,就是能够根据一定的 目的或要求、顺序,全面和敏锐地知觉事物的能力 ,尤其是 注意到有关事物 的各种极不显著但却非常重要的细节和特征。,1 小学儿童观察力水平随年级增长逐步发展提高 2一年级儿童和三年级儿童之 间观察的精确性水平迅速提高。三年级 儿童和五年级 儿童之间观察的精确性水平发展缓慢 ,说明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观察精 确性能力迅速 发展时期。因此,在低

9、年级教育教学中,要及时注重培养儿童 的观察精确性 ,提高学主细微知觉能力 ,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 3一年级儿童和三年级儿童之间观察的顺序性迅速提高。说明对低年级 儿童 ,教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方法 ,培养儿童 良好的观 察习惯 ,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4.随着儿童年龄增长 ,儿童观察力层次随年级渐次上升。观察过程中思维水平不 断 提高。因此 ,教师在中高年级教育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系统化能力和观察的比较判断能力 ,为发展儿童抽象思维打下基础。 5.小学男女儿童的观察能力无明显差异。这一结论和国外心理学观察力理论有所差异 ,供性别心理研究工作者参考。 6影响儿童观察力的因

10、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至少与观察客体 的性质 ,言语表达能力 ,注意,知觉 ,思维 ,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小学生个性发展,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个性体现着一个人的特性,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个性发展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全程。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个性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迅速发展起来。小学生个性发展着重探讨小学生情意、气质、性格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及教育。,一、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一)小学生情感的发展与教育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稳定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为学习,同时随着集体活动的增加、生活经验的丰富,使其情感发展呈现出新的特

11、点。,1、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体验日益深刻牛江河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感体验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和细腻微妙,79岁使得发展变得尤为明显。 情感的稳定性增加,自控能力增强黄煜峰等人的研究表明,小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随年龄而增加,并且在五年级左右表现出较大的提高。 情感理解能力有所提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对喜、怒、哀、惧四种情感的移情都发生显著下降。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高级情感是指与社会需要互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的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起来。,2、小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积极情感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传

12、授具体知识,培养其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人生观,还要挖掘和发挥各科教学在情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开展活动培养积极情感教师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情感体验和行动结合起来,体验真实而具体深刻的情感。 通过策略训练积极情绪教师应该抓住机会教小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二)小学生意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意志是人们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常通过人们克服困难的行为来实现。个人的意志特点又称为意志品质,是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意志品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1、小学

13、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意志的自觉性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整体水平还比较差,一般不容易摆脱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自觉独立地去调节行动。 意志的果断性大多数小学生能懂得行动的重要性,能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预见和了解行动的可能结果。 意志的坚持性研究发现,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品质的发展呈现迅速发展(13年级)平稳(35年级)明显发展(56年级)的状态。 意志的自制性实验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意志自制性品质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发展,小学生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逐渐增强,儿童抗外部诱因的能力强于抗内部诱因。,2、小学生意志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向能激发人的热情和斗志,使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

14、,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 培养小学生的行动目的性意志形成的关键在于进行实际的锻炼。教师要通过多种有目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在生活中对儿童严格要求,如要求儿童应该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 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与克服困难相结合。因此,应该为儿童创设一个困难的情境,为其意志品质的发展提供机会。,二、小学生气质、性格的发展,(一)小学生气质的发展与教育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我们日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在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儿童生来就具有的天然差别。个人的气质特点不依活动的

15、内容为转移,它表现出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自然特性。,1、小学生气质发展的特点儿童的气质发展表现出随年龄增长反应能力下降、坚持性增强的倾向,发展的速度渐趋缓慢,逐渐平稳。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杨丽姝、刘缨,1994)研究发现34岁是儿童气质发展的关键期。张劲松等人(2000)的研究则表明,17岁儿童的注意分散度逐渐下降,气质特点从7岁左右开始更稳定。儿童气质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显现出来,812岁男孩儿的活动量较高,可预见性较低,反应强烈、坚持性较低,女孩儿则正好相反。我国小学生气质类型的分布有着显著差异。有关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胆汁质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不过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呈显著下降的趋

16、势;粘液质人数占有较大的比例;多血质。人数所占的比例不高。,2、小学生的气质教育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气质特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气质的积极特点和消极特点,加强行为修养,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发展,克服气质的消极面、发展积极面。胆汁质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粘液质学生:教师应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多血质学生:教师应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抑郁质学生:教师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二)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与教育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

17、式。人对各管现实总有自己的态度,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成分,性格特征是稳定的、经常性的特征,不是偶然性的、情境性的表现。,1、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 一般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性格发展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但其发展速率表现出不平稳、不等速的特点。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 性格发展的具体特点我国研究表明,在好奇心这一性格特征上,二、四、六年级相互间的均数比较差异都非常显著,说明各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发展迅速。进取心这一性格特征在二年级发展迅速,进入四年级后则发展缓慢,但较之二年级有很大进步。研究还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好奇心和进取心的性格特征。此外,男女学生的独立性、好奇心未表现出差异、但在进取心上女生胜于男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