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536834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内 容,卫生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药品生产中的知识应用GMP文件的规定,2,GMP的要求,SFDA GMP(98) 第六条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第七条 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0603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应通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后上岗,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0609 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

2、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3,第一部分 卫生学基本概念,卫生学 卫生:保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新华字典) 卫生学:研究保护身体健康的科学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劳动能力的目的,卫生学,4,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环境与健康 人与环境 生活环境和健康 食物与健康 生产环境与健康 社会行为因素和健康 卫生保健原则和措施 三级预防 卫生立法与监督 卫生统计方法 分支学科: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

3、5,一、环境与健康 (一)、人和环境 环境(environment): 人类的环境,包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WHO)“环境”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卫生学从保证人类健康地生活和生产、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它所研究的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水、食物、土壤与其他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因素,6,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n) 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现有193个会员国。1946

4、年国际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成立。于是每年的4月7日也就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 ”。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该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 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它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拟定卫生研究议程,制定规范和标准,阐明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监测和评估卫生趋势,7,首先表现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新陈代谢,(二)、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统一,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也是在长期的种属发生历史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从生物人体

5、来看,环境既是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物质的来源,又是一切感觉、反射活动的泉源,生态平衡,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人类的疾病和健康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人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基于这种认识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采取的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的措施,就是卫生学的萌芽。而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致病因素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到生活、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环节,8,(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各种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

6、的有害影响 常见的污染来源 生产性污染 工业三废 生活性污染 垃圾 污水 其他 噪声 微波 电磁辐射 自然灾害,9,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食物链生物浓集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特异性损害 光化学烟雾,眼睛红肿,呼吸道刺激,慢性中毒,致癌、致畸,免疫功能损伤 非特异性损害 表现为发病率升高,人体抵抗力下降,劳动能力下降 引起的疾病传染病 公害病 职业病 食物中毒,严重的环境污染公害 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10,二、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空气 太阳辐射 紫外 红外 空气离子:空气中带有阳电或阴电荷的离子 空气中负离子对人体的作用是有益的,可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刺激造血功能,降低

7、血压、改善肺的换气功能、促进组织细胞生物氧化还原的过程,可以改善睡眠,振奋精神,提高工作能力 天气与气候(二)、大气污染与疾病 二氧化硫 酸雨 氮氧化物 光化学烟雾 飘尘 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料径小于10微米能才时间悬浮于空气中,11,(三)、室内空气污染 人的活动:人呼吸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水蒸汽,空气中氧减少;人说话、咳嗽、喷涕时,随飞沫可排出呼吸道粘膜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人的皮肤、衣物,可散发出碎屑;人走路,可扩散灰尘 建筑材料及家俱 (四)、水 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成人体内水分占体重的65%左右,成人一日需水量约2-3L 水污染与疾病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流行病学上

8、是安全的 不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感官性状良好 色度、浑浊度、臭、味 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PH、重金属,12,三、食物与健康 合理营养 四、生产环境与健康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毒物和职业中毒 生产性粉尘和尘肺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职业与肿瘤 五、社会行为因素与健康 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还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人的行为因素:吸烟、酗酒、药瘾,13,卫生保健原则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控制或消除健康危险因素,消除病因,改善环境,增进 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患者采取治疗措

9、施卫生统计方法 实验设计与调查设计 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双变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健康统计,14,第二部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特殊仪器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按结构、组成) 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单细胞-酵母,多细胞-霉菌、原生动物、藻类

10、 微生物的分类(按致病性分) 病原性微生物 非病原性微生物,15,微生物的历史悠久 原核细胞微生物大约32亿年前已出现在地球上 15亿年前出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分布广泛 江河、湖海、土壤、空气中都存在种类不一、数量不等的微生物,人体体表、体内亦有多种微生物的存在 土壤中微生物最丰富,1克土壤中可有几亿到几十亿个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 自然界中N、C、S等多种元素要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循环固氮菌。农业制造菌肥。工业用于食品发酵、皮革、石油化工。医药。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体的微生物是无害的,有些尚具有拮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肠道正常菌群,大肠杆菌等提供人体必需的硫胺素、核

11、黄素氨基酸等。 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人类和动物也难以生存,16,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和规律、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等问题的一门科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一)经验时期 制酒(公元前两千年前,仪荻作酒) 制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列文虎克 显微镜 巴斯德 有机物发酵与腐败与微生物 防酒发酵成醋-巴氏消毒 琴纳 艾利希 606(砷凡纳明) Fleming,17,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随化学、物理学、生化、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

12、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免疫酶、同位素标记、分子杂交等新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学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 细菌细胞和病毒结构的研究提高到亚超微结构水平 分子遗传学 使基因的DNA片段移植到细菌中去,通过质粒载体转移到大肠杆菌,在大肠杆菌中 表达,制备药物 克隆技术的应用,18,自然界中的主要微生物 细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 真菌 病毒,19,自然界中的主要微生物 细菌 球菌 杆菌 弧菌 压氧性细菌 棒状杆菌 分枝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螺旋菌,弧菌,20,自然界中的主要微生物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 真菌,放线菌,脚气真菌,酵母,衣原体,21,自然界中的主要微

13、生物 病毒 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 虫媒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腺病毒,HIV病毒,22,自然界中的主要微生物 病毒猪流感病毒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H1N1亚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 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许多禽类和哺乳动物。 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 猪流感症状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猪流感病毒,23,自然界中的主要微生物 病毒 :是一种因感染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

14、的呼吸系统衰竭,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全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病原体是“冠状病毒”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性肺炎 :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24,杀灭微生物,消毒与灭菌 基本概念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一般消毒剂在常用的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其芽胞则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延长作用的

15、时间。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bacteriostat)为各种抗生素,可在体内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在体外用于抑菌试验以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 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25,杀灭微生物,消毒与灭菌

16、基本概念 化学指示物 chemical indicator: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 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的要求 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 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植物消毒剂 herbal disinfectant指具有杀灭微生物作用的植物(包括中草药)及其提取物。 中和剂 neutralizer,inactivato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 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中和产物 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指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26,消毒与灭菌的一般原理 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破坏微生物的膜蛋白结构 热力 S/ D 法 MC540法 作用于微生物的核酸,不能进行转录、复制及蛋白合成 CO60射线 化学光敏剂 补骨脂素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氧化剂 重金属盐 同时作用于微生物蛋白和核酸 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 联合光照(Light) 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