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30493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用比例解决问 题题一、说教材:抓读书写字姿势的落实。组织年级组长分组进行不定期的对各班读书写字姿势进行检查。是学生的姿势由督促慢慢形成自觉。1、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 5 和例 6 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

2、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再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再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再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

3、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再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3、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4、、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二、说学情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三、说教法学法: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

5、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四、说教学流程:第一、情境引入: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给出信息,引入新课内容。第二、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出示课件:数学门诊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判断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第三、情境教学新课1、学习例 5,用正比例意义解决问题。我感激于周老前辈的亲自示范,也反省着自己的点点滴滴,感觉需要自己学习的实在太多太多了。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多向周老交流教学备课中的

6、问题,学习他的精神与经验,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1)、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水资源。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小结:水的单价一定,用水吨数与总价成正比例。2、教师提出问题。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屏幕。出示例 5: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3、解决问题。(1)尝试解决。(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激励引新。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先求出每吨水的价格,再算出 10 吨水的价钱。请大家再认真想一想,能不能用刚刚学

7、过的知识比例来解答呢?思考:题目告诉我们哪几个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怎样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用划分法将第五个正方形点阵图进行划分,并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情况灵活的出示“折线划分法” ,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点阵研究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完成填空。(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相等。可以根据比值相等列出等式。)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悟,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反馈学生解题情况。验算:你认为李奶奶用了 10 吨水

8、交 16 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3、变式练习。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第四、学以致用。1、用比例解决下列问题。1、万老师骑摩托车从家到学校上班,6 分钟行使了480 米,照这样计算,他从家到学校共行使了 20 分钟。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少米?2、今年元旦那天,小丽的妈妈到银川商城购物,发现有件保暖内衣质量不错,于是买了 3 件,共付了 180 元。回来后,邻居张大妈也想买几件,于是乘车到银川商城买同样的保暖内衣,她共付了 300 元,能买几件?【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四】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3、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学校旗杆高一般由学校面积大小而定)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独立解答,也可以讨论解答。4、实践作业。1、一根粗细均匀的圆木,锯成了 5 段共用了 326 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把这根圆木 锯成 7 段,需要多少分钟?2、请同学们利用上一题的原理测一测咱们学校的教学楼的高度。第五、课堂总结。说说你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