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58141083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56520292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5814108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5814108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5814108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5814108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5814108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5814108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5814108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承中华文化陶冶性情品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精神,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经典诗文,做文明少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二、实施目标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经典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青少年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

2、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4、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经典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诵读者获得终身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

3、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语文特长,丰富“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扶特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加强“勤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风建设;发扬优良传统,利用师资优势,形成“诵经典诗文,做文明少年”的办学特色。三、活动设计与方法1、发挥整体效应。经典诵读活动始易行难,贵在持之以恒,难在善始善终,需要整体运作,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合力。在学校环境建设、课

4、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要综合筹划。教师要全员参与,理解支持,找到各自工作和教学的切入点、结合点和渗透点,并且师生共读,发挥师表示范的作用。在家庭,家长要创造读书的家庭氛围,并能与孩子一同走进经典的殿堂,要召开家长会议,举办家长学校,更新观念,传授家教之良方。在社会,利用关工委、家长委员会及文化部门的教育资源,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依靠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求得社会认同。通过努力,使经典诵读成为学校形象的亮点,家长参与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从试点到推广到普及,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同时也鼓励非试点班级闻风而动;在推进过程中,既要有共性要求,又要兼顾

5、特殊情况,使优秀者更优秀,使后进者有奔头;在诵读内容上,3、实施快乐学习法。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读经典,按照“只求熟读,不求甚解”的理念,教师只须引导学生多念熟背,不着意讲解,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4、遵循心理规律。推行“三百”诵读教学法,即起始阶段,让学生每天读对读背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上酌情适量增加读背量。遵循遗忘规律,强化复习巩固。既要坚持寓教于乐,又要注重于平和安静,在静读诗书中给学生以心灵的安逸和舒展。浅谈学生预习的重要性浅谈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

6、育形势呢?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分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

7、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着追求。 2. 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3. 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

8、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4. 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素质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须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当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

9、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5. 培养了阅读书籍兴趣,课外知识丰富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

10、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1 1 找找 规规 律律 共和小学:李万祥教教学学要要求求: 1、 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 ,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 , 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 ,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 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 识和学习的自信心。教教学学重重点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教学学难难点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灵活运用

11、这一规律。教教具具、学学具具:手帕和夹子,小棒和圆片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游游戏戏导导入入 今天的课就从做游戏开始,看看哪个小朋友先发现游戏规律。二、新新授授 活动一:晾手帕1、这是一个晾衣架,(上面有两个夹子),我这里有一块手帕,谁能帮老师 用夹子晾上去?2、师再拿出一块手帕请学生晾。3、刚才晾一块手帕时用了几个夹子,晾两块手帕用了几个夹子。4、再拿出两块手帕,现在一共有几块手帕,像这样夹一共需要几个夹子?5、如果老师一共有六块手帕,一共需要几个夹子?6、小兔子乐园也像我们这样晾手帕,它们一共晾了九块手帕,你猜它们一共 用了多少夹子呢?活动二:观察挂图1、 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到底用了几个夹子?

12、2、 继续观察这幅图,你还发现哪两个事物间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规 律。3、 学生观察汇报,师板书。4、 师生小结:两端的事物比中间事物要多一,中间的事物比两端的事物少 一。活动三、动手操作1、 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你能摆出这种规律吗?2、 学生汇报,再次体验规律。三三、巩巩固固练练习习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物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 察来说一说吗?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看书本 49 页,独立完成 “想想做做”1、3。3、看第 2 题,图中人在干什么,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你觉得什么是 “两 端事物”,什么是“中间事物”?独立思考这两个问题,可以借助工具试一试。快速抢答:锯 7 次能锯多少段?锯 9 次呢?55 次?要锯成 8 段,锯几次? 9 段呢?60 段?4、同学们已掌握规律,老师要表扬几位思考速度极快的同学,(一男一女地 上台)他们的排列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规律吗?如果老师要变成今天我们学习的规律,可以怎么做?如果将他们围成一个圆,你说他们之间是不是两个男生夹一个女生或两个 女生夹一个男生?男女生人数一样,像这样围成一个圈的时候,结果就有所不同了,男女人 数相等了,这种现象生活中也常见。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四四、师师生生小小结结 五五、课课作作:补充习题3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