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96998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高一历史复习总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总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总提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1、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2、 启建立夏朝后,以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兄终弟及(盘庚传位给弟弟),父死子继(纣王继承了其父的王位)两种形式。3、 商朝中央设置相、卿士参与商王的决策。卜、祝负责祭祀和占卜,史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地方封候、伯。4、 分封制:西周时,武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其建立诸

2、侯国,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旦平定商朝旧贵族和武王兄弟的叛乱后,为稳定东方,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5、 分封的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6、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到西周后期,由于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受到破坏,标志性事件就是楚王问鼎。7、 宗法制: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皇权的稳定。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8、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制度。宗法制为里,分封制为表。9、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0、商朝的制度沿袭了夏朝的制度而有所损益,周朝的制度又沿袭了商朝的制度略有变化。二、二、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大,秦王嬴政从公元前 230 年221 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从秦到清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中央地方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 用心 爱心 专心秦秦一切大权。中央设丞相(决策),御史大夫(监察),太尉(武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4、立。废分封,设郡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汉汉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初,三公九卿。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皇帝总揽大权。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势力坐大,对中央造成威胁。汉武帝后期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隋隋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三省州、县两级唐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此后历朝沿用。州、县两级,唐太宗设立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

5、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宋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门下 二府最高军政机构 枢密院分割宰相财政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 参知政事削弱相权,皇权进一步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为路、州、县元元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中书省(行政,统领六部),枢密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事务)。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行省拥有大权。边远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明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高峰。地方设立布政司(行政)、都指

6、挥司(军政)用心 爱心 专心明太祖设殿阁大学生,作为侍从顾问。成祖时内阁制确立。宣宗给阁臣票拟权。和按察司(监察)三司。清清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高于内阁、六部,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笔录和传达皇帝旨意,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同: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在一定时期内有积极作用,并影响后世。异:分封制郡县制盛行时代西周整个封建时代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直属中央,听命于中央,几乎没有自主权地方长官世袭朝廷任命作用西周末年分裂割据之根源有利

7、于维护国家统一2、 秦王朝的统一秦王朝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南平越族,修筑长城,进行大规模的移民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修筑通达各地的驰道,开通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3、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确立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 中央设三公九卿,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吏由朝廷任命,接受朝廷的考核4、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实行暴政,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实行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5、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对秦

8、朝:有利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用心 爱心 专心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对后世: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与完善。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没有自主权。权力最终集中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7、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

9、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一课第一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2)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

10、差,向中国走私鸦片。(3)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他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中国的禁烟运动:(1)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2)对虎门销烟的评价: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3、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4、发散思维: “三元里前声若雷,黑旗死仗难生还”。”张维屏的这首诗描绘了什么事件?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表达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5、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 2100 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11、、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影响最大,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6、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战前是反对本国封建统治,战后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4)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9、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

12、(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3)1860 年,英法联军焚毁用心 爱心 专心了圆明园,占领北京;(5)1860 年签订了北京条约,内容:(1)增开天津为商埠;(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1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国内市场狭小,希望从战争中寻找出路。(2)欧美列强持纵容态度。(3)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13、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1)爆发:丰岛海战。(2)第一阶段发生的战役: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北洋舰

13、队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第二阶段:辽东战役,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4、马关条约的要点:一、割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二、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16、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局限性在于:具有浓厚的排外色彩,没有区分近代的西方文明与近代外来侵略。17、1900 年,八国组成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占领天津

14、后,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1901 年,清政府与英、俄、德等 11 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永远禁止人民的反帝运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 3 条最能说明这一点)。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20、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鸦片战争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

15、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21、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列强是怎样不断扩大攫取在华权益的?南京条约中的列强割地、赔款、开埠、协议关税,导致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受到严重的破坏,外国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马关条约中,列强不仅继续割地、赔款、开埠,而且在中国投资设厂,从而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和瓜分领土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用心 爱心

16、 专心深。在辛丑条约中,列强在勒索巨额赔款的同时,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奴役和军事控制,使清政府完全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第二课第二课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1、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2 、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制造了 “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3、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又称“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4、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 年,中共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5、正面战场抗战: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在上海组织了“凇沪会战”,在太原会战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