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6481843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类文本阅读指导(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科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指导,研析考纲,明确方向,考点设置 (一)理解 1.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二)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温馨提示 1、题目难度较大,需要具备阅读的基本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2、读文章前先要静心专心,一念集中于文本。 3、边读边梳理段意、文意,争取一遍弄懂大意。,试题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1A. 个别史学研究者可以只研究“史学理论”,甚至只研究“史学史”,但整个学科却必须植根于对历史本身研究之中。 原文:个别

2、研究者当然可以终身以“史学理论”研究为限甚至以 “史学史” 研究为限, 但 整个学 科却不能孤立于对历史本身研究之外。 “史学理论”为什么必须根植于“历史理论”?,变换词语 变换说法 意思不变,1B.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的研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历史认识论”或“史学理论”就会产生,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原文:( “史学理论”为什么必须根植于“历史理论”?这是因为)有了人类历史才有了所谓对这个历史的“历史认识”,是因为 对这个历史的“历史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有了所谓的“历史认识论”或“史学理论”。,“就”充分条件 “才”必要条件,一字之换,意思大变,1C.“史学理论”研究虽然属于理论性研究,但

3、是研究它, 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说明历史本身。 原文:如果这些研究都仅仅局限在对历史知识不确定性质本身的探讨上,那又有什么大的意义和价值呢?只有把这种探讨的落脚点放在对历史本身变迁的准确把握上,立足在对妨碍人们认识历史真相因素的自觉剔除上,再进一步说,如果“史学理论”研究是为了促进“历史认识”更加犀利与完善,这种“史学理论”研究才是值得提倡的。,概括大意 变换句式 转换说法,1D.史通属于“历史认识论”或“史学理论”这类著作,它派生于春秋史记这些历史记录和历史认识成果。 原文:对这个历史的“历史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有了所谓的“历史认识论”或“史学理论”。譬如,在有了春

4、秋和史记之后很久,才有了刘知几的史通。更重要的是,脱离了春秋史记这些历史记录和历史认识成果,史通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换句话说,“史学理论”不是一个自足体,它派生于“历史理论”和历史认识。,对历史的“历史认识” 历史认识论 史学理论,春秋和史记 史通 历史记录和历史认识成果,推论分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A. 因为历史学家只能凭借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的历史记录和历史文献来进行研究,所以历史知识具有不确定的性质。 原文:(历史认识的最大特点是)史学家无法直接观察和感受历史本身,它必须借助于中介历史记录和历史文献,而历史记录和历史文献又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这样,史学家把握历

5、史真相的可能性就不得不打折扣。,变换说法 意思相同,2B. 史学家存在的政治立场、知识素养、意识形态倾向、独特的个人偏好等结构性缺陷也影响了他们把握历史真相的可能性。 原文:更何况,作为历史认识主体的史学家自身也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结构性缺陷:政治立场、知识素养、意识形态倾向、独特的个人偏好等,这就使史学家把握历史真相的可能性又进一步打了折扣。,变换说法 意思相同,2C. 研究历史知识的不确定性质本身,虽然被近30年来“史学理论”领域所关注,但是这不应该是“史学理论”研究的根本。 原文:对历史知识的不确定性质的研究,为近30年来“史学理论”领域所关注。但是,如果这些研究都仅仅局限在对历史知识不确

6、定性质本身的探讨上,那又有什么大的意义和价值呢?,变换说法 变换句式意思相同,2D. 学术界对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的历史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也须同步研究中国崛起的历史文化根基。 原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初步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但30多年来学术界一直未能深入回答一个与这一转型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这种独特的转型之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基础上展开的?在中国迅速崛起之际,学术界必须同步探寻这一崛起的历史文化根基,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衔接。,“探寻研究”与“崛起”同步,而非“研究”与“研究”同步,偷梁换柱歪曲原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7、A. 文本开头主要阐述了“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阐述了“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关系,即前者必须以后者为基础。() 原文第一段:史学自身的问题毫无疑问值得有专人下大力气去探讨,“史学理论”研究毫无疑问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史学理论”学科建设也有独立进行的必要。 但就像月亮离开了太阳就不会发光一样,“史学理论”必须植根于“历史理论”,最终是为了说明历史本身。个别研究者当然可以终身以“史学理论”研究为限甚至以“史学史”研究为限,但整个学科却不能孤立于对历史本身研究之外。,但,概括段落内容 能力考查,3B. 把研究“史学理论”当成目的,而忘记“历史理论”,就像一个外科大夫整天琢磨手术刀

8、而不研究使用手术刀的目的一样,本末倒置。 如果“史学理论”研究是为了促进“历史认识”更加犀利与完善,这种“史学理论”研究才是值得提倡的。可见,“史学理论”必须植根于“历史理论”,而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否则工具就会变成本体、手段就会变成目的。这就如同一个外科大夫,不应整日沉溺于对手术刀的打磨、把玩与观赏,而忘记手术刀的用途是为了解剖,是为了救死扶伤。,删繁就简 语序变换 意思不变,3C. 文本除了阐述道理外,还从“史学理论”的产生和其研究目的这两个角度或举例或运用比喻论述“史学理论”必须根植于“历史理论”这一观点。,考查文本论点把握、内容的概括和论证方法的使用,需要阅读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

9、平时良好的阅读习惯该发挥作用了。,概括段意 分析内容 全文把握 难度较大,史学自身的问题毫无疑问值得有专人下大力气去探讨,“史学理论”研究毫无疑问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史学理论”学科建设也有独立进行的必要。但就像月亮离开了太阳就不会发光一样,“史学理论”必须植根于“历史理论”,最终是为了说明历史本身。个别研究者当然可以终身以“史学理论”研究为限甚至以“史学史”研究为限,但整个学科却不能孤立于对历史本身研究之外。,提出论点 1, “史学理论”为什么必须植根于“历史理论”?这是因为有了人类历史才有了所谓对这个历史的“历史认识”,是因为对这个历史的“历史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有了所谓的“历史认识论”

10、或“史学理论”。譬如,在有了春秋和史记之后很久,才有了刘知几的史通。更重要的是,脱离了春秋史记这些历史记录和历史认识成果,史通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换句话说,“史学理论”不是一个自足体,它派生于“历史理论”和历史认识,最后又归宗于“历史理论”和历史认识。脱离了历史认识的“历史认识论”研究、“历史知识论”研究,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史学理论”的产生 2,举例 3,譬如,对历史知识的不确定性质的研究,为近30年来“史学理论”领域所关注。无疑,研究这些问题的“历史认识论”,极富魅力,也很必要。但是,如果这些研究都仅仅局限在对历史知识不确定性质本身的探讨上,那又有什么大的意义和价值呢?只有把这

11、种探讨的落脚点放在对历史本身变迁的准确把握上,立足在对妨碍人们认识历史真相因素的自觉剔除上,再进一步说,如果“史学理论”研究是为了促进“历史认识”更加犀利与完善,这种“史学理论”研究才是值得提倡的。可见,“史学理论”必须植根于“历史理论”,而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否则工具就会变成本体、手段就会变成目的。这就如同一个外科大夫,不应整日沉溺于对手术刀的打磨、把玩与观赏,而忘记手术刀的用途是为了解剖,是为了救死扶伤。,比喻5,目的4,3D. 改革开放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许多问题,只有就若干攸关中国历史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崛起才能更加迅速。 原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初步完成了从传统

12、到现代的历史转型,但30多年来学术界一直未能深入回答一个与这一转型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这种独特的转型之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基础上展开的?在中国迅速崛起之际,学术界必须同步探寻这一崛起的历史文化根基,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衔接。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史学界必须尽早就若干攸关中国历史全局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原文: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讨论研究攸关问题 只有研究攸关问题,才能完成任务 选项:只有研究攸关问题,才能崛起迅速,探寻根基,实现衔接,偷梁换柱生拉硬扯迷惑考生,由此可见,重返历史本体是史学界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初步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但30多年来学术界一直未能深入回答一个与这一转型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这种独特的转型之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基础上展开的?在中国迅速崛起之际,学术界必须同步探寻这一崛起的历史文化根基,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衔接。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史学界必须尽早就若干攸关中国历史全局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