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走下神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70165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走下神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课  走下神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课  走下神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课  走下神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课  走下神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走下神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走下神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课课 走下神走下神坛坛【教学目教学目标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2、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现象,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特点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小论文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教学教学难难点点】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 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2、。【教学教学课时课时】共 3 课时【课课前准前准备备】课本,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材料。【教学教学过过程程】第第 一一 课课 时时 赋赋予宗教人物以人予宗教人物以人间间情感情感、新新课导课导入入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他的基本风格和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中世纪美术的特点:中世纪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美术,这一时期的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新新课课教学教学文艺复兴的背

3、景介绍: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 14 世纪至 17 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革命,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博学家做出的贡献。文文艺艺复复兴兴分分为为四个四个阶阶段段 : 世纪初是一

4、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 ; -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 15-16 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盛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文艺复兴的“三杰三杰”达达芬奇、米开朗基芬奇、米开朗基罗罗和拉斐和拉斐尔尔; 16 世纪下半期-17 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作品作品赏赏析析文文艺艺复复兴兴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 一、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 二、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三、艺术直接表现生活。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1、 、 犹大之吻

5、犹大之吻 赏赏析析 ( (乔乔托被称托被称为为“欧洲欧洲绘绘画之父画之父”) )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画用重色

6、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画家用画笔赞颂了光明、正义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了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乔托注重空间的深远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2、 金翅雀圣母金翅雀圣母 赏赏析析又名带金莺的圣母,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是画中人物并没有宗教标签。圣婴耶稣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像是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式,据说这是他效法达芬奇的结果,因为这种构图在当时正是达芬奇的成功首创,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感。这个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与圣子, 都以风景为背景,人物的数目也雷同,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爱

7、主题。3、 、 春春 赏赏析析春是一幅有关自然与人类保持和谐关系的寓意画。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橘林,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显然,诸神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四、学四、学习习活活动动(一)、比较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 椅中圣母同样是描绘圣母和圣婴,我们来看看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比较结果,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作品 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整体画面很暗,人物形象平面化方形严谨金色、暗红色、黑色、对比不强烈、压抑圣母容貌肃穆 ;圣婴老成肃穆正襟危坐高

8、高在上椅中圣母光影感非常强,有立体感,明暗对比强烈圆形构图打破死板不呆板红黄蓝三原色,艳丽华贵、对比强烈温柔 可爱、神态柔和,充满青春活力动态自然,有亲切感(二)、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契马布埃(1280-1290)乔托(约 1310)扬凡艾克(约 1437)哥特式绘画:沉闷、黑暗、线条直多而复杂,表达一种庄严神秘的气氛。意大利文艺复兴:乔托认为宗教人物也是有自由的人,加强了人物的肌理和阴影感,最大特点是依照生活中的模特儿作画,笔下人物生机勃勃,不仅有血有肉,并且感情丰富。尼德兰文艺复兴:他已经完全摆脱了中世纪那种拘谨

9、的传统,而能真实地再现人物外貌和个性特征。五、思考与五、思考与练习练习查找资料,了解调子的含义。教材第三页下面最左边图为画面调子比照卡,请仔细观察作品,将你认为调子相当的号码填入右边线描图中。六、教学回六、教学回顾顾与反思与反思理解: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第第 二二 课课 时时 艺术艺术与科学的有机与科学的有机结结合合一、新一、新课导课导入入随着文艺复兴的推进,一些艺术家以理性为准绳,科学观察万事万物,打破了神学的

10、权威,运用透视法则和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创作出的人物形象更加准确生动。代表作有: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大卫、 摩西等。二、新二、新课课教学教学文文艺艺复复兴兴美美术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罗、拉斐、拉斐尔尔1、达芬奇的、达芬奇的艺术艺术人生及作品人生及作品赏赏析析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

11、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达芬奇做了大量的写生练习,并注重对人体比例、结构以及透视等的研究。其作品流露着艺术家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蒙娜蒙娜丽丽莎莎 : :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

12、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 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2、思考与、思考与练习练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蒙娜丽莎的构图和透视有什么特点?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

13、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3、米开朗基、米开朗基罗罗的的艺术艺术人生及作品人生及作品赏赏析析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诗人和建筑师。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认为人体代表了上帝意志,有着最完美的比例。强调由人体结构与动态演发出的动感与激情。他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故而他的作品更能充分展示人体的力量之美。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

14、。 大大卫卫 : :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

15、,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 。三、学三、学习习活活动动根据自己的欣赏认识写一篇欣赏短文。四、教学回四、教学回顾顾与反思与反思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最大的特点是依照生活中的模特儿作画,笔下人物生机勃勃,不仅有血有肉,并且具有丰富的感

16、情。让学生理解它和之前的拜占庭艺术与哥特式绘画有着很大的区别。第第 三三 课课 时时 艺术艺术直接表直接表现现生活生活一、新一、新课导课导入入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以平民百姓为主题,甚至自然中的花鸟和禽鸟也可以作为主题。思想的活跃,使得文艺复兴艺术进入大师辈出的时代,极为深远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艺术。二、新二、新课课教学教学1、 、农农民画家勃民画家勃鲁鲁盖盖尔尔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Pieter 约 15251569),16 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 。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个外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 。他继承了博斯的艺术风格,又被誉为“新博斯” 。他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 。 画家去除了宗教与神话的限制,走向民间,在朴实的平凡生活中发现了生命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