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62866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97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一、什么是融合,“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本质与内涵所在。,二、融合与整合的区别,整合:是只从改变“教学环境”或改变“教学手段”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

2、是将信息技术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融合:教师不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学环境”或“教学手段”的较低层面上,而是在运用技术改善“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三、为什么要融合,人类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了社会各领域一波又一波的转型和变革,但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并不均衡,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而言,信息技术设备已充斥在教育环境(学校)的各个角落,众多教育专家已提出了不胜枚举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

3、模式、教学方法,但并没有出现美好场景,现代化教育离我们依然还有遥远的距离,与经济、社会、消费、购物等领域如火如荼的应用相比,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依然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上,似乎除了带来大量设备和新名词,并没有彻底打破原有的教学结构和模式,教师似乎还是声嘶力竭地讲,学生枯燥淡味地听,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听懂多少算多少。这种就是“散弹教学法”,在有限时间里,讲授尽可能多的内容,期望“打中”更多学生,记住更多。,三、为什么要融合,1、电化教育、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于教育没有发生预期的深刻变化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

4、视等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起步于30年代; 50 年代到60年代前期进人了初期发展阶段;80年代,电化教育重新起步,迅速发展,恢复和建立了各级电教机构,1978 年,成立电化教育馆,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的电教队伍,配备了相当数量的电教设备器材,编制了相当数量的电教教材。 2、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教育没有发生预期的深刻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三、为什么要融合,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没有发生预期的深刻变化时至今日,虽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已获得巨大发展,应用于教育已有数十年

5、,国家提倡和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已有10多年,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层次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和突破。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实现真正的教育现代化,教育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四、怎样融合,(一)资源建设 信息化学习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之一,能够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对实现教学结构性变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

6、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有资源库的建设,才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二)平板电脑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方便地用电子教材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认知建构,平板电脑的应用,能很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把知识还原成过程,学生收获会更大。展示探究性过程、学习体验以及对知识把握的迁移能力。在实施形成评价方面,更便于诊断学情,在使用形成性知识评价能力、快速检测学校状态过程中,老师作为引导着、问题提出者,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资源,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了情景。,(三)翻转课堂与MOOC学习

7、模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答疑解惑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广泛运用于学生的家庭作业、课堂任务、实验和 考试等各个方面。翻转课堂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将课堂注意力从老师转移到学生和学习上。选择翻转课堂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的做法。,翻转课堂案例,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彻底调整,学生可能提一些关于视频讲授的问题,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里回答这些问题,老师给学生做一些解释,剩下的时间用于大量的实践和定向问题解决。老师不再是原来的传道授业,而是帮助者、引导者。,泛在学习(ULearning),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顾名思义就是指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数字学习(e- 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四)泛在学习模式,“十三五”国家战略规划就提出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谢谢大家,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