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探索及实践-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456008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探索及实践-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探索及实践-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探索及实践-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探索及实践-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探索及实践-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探索及实践-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探索及实践-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 探索与实践,王仁卿,山东大学教务处,背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是中国高校,尤其是“985高校”的使命和责任。,推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难点之一。目前各校都在积极探索,采取不同模式尝试。,山东大学自2000年合校以来,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也包括实行学分制等方面的改革。以下是我们对学分制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在推进学分制和教学管理方面

2、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内容,国外学分制模式的特点 我国高校主要的学分制模式 实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障碍 山东大学学分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国外学分制模式的特点,1894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其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高校间学分互认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为了寻求高等教育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欧盟启动了“伊拉斯莫”计划,该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立一套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学分互换系统,使在不同高 校学习的学生能够互相转换,促进学生自由流动。,学分制贯穿于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整个阶段,经

3、历了从洪堡的“学习自由”的选课制到艾略特的“差异培养”的学分制,再到后来美国大学普遍倡导的“通识教育”和“集中与分配”的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学分制有效地适应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灵活而多样的特点,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外学分制模式的特点,美国的学分制,在教育目的上,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新时期需求的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根据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鼓励自主学习,强调个性化发展;,在教学管理中,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资源管

4、理,到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过程管理,都实行与选修制配套的管理模式,管理对象不再以教学班为主体,而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管理。,国外学分制模式的特点,毕业以修满最低学分为标准,学生能否毕业以是否修够了某一学科或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总学分为依据。 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学制年限,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推迟毕业,甚至可以只保留学籍而中途休学,在一定时间内复学继续学习; 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科、专业和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地、灵活地选择学科和课程,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收费以学分为依据,学分是一个重要的、含义丰富的可量化的概念,也体现出经

5、济价值。在学分制模式下,由于每个学生所修读的学分量不同,享受到的教育服务量亦不同,自然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收取费用,按照修读的学分数作为收费的依据就成为必然选择。,完全的选课制,完全的选课制体现在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一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菜品”供学生选择,所开设的课程量和课容量留有约20%的冗余,并且选修课的比例较高,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重在5:5和6:4之间,远高于我国的选修课比重。 二是所有课程每学期都循环开设,即每个学期都涵盖了达到某一专业毕业条件所要求的120个学分的所有课程。,国外学分制模式的特点,课程重修制,在学分制模式下,课程不合格不能获得该课程的学分,需要重新修读,直到获得相应

6、学分为止。但美国学分制下的重修制与我国重修制有着明显的不同。美国的教学计划是指导性的,课程体系是模块化的。,完全弹性的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水平、经济实力等安排个人的学习计划,既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也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长毕业年限。学生甚至可以暂时中断学业,在复学后,学校会将其中断学业前所获得的学分加入其毕业总学分中。只要修满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符合学校学位颁发条件,即可获得该校学位。,国外学分制模式的特点,我国高校主要的学分制模式,我国学分制改革的历史,20世纪初,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率先开始了选科制和学分制的实践,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大潮。,20世纪50年代以

7、后,“院系调整”和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取而代之以学年制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改革开放以后,一度掀起了学分制改革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学年制教学制度是否还能满足大众化时期的教育需求?学年制教育管理制度下的刚性教学计划能否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统一的学制要求、统一的培养模式能否与学生个性培养相适应?,1994年,武汉大学等几所部属院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宗旨,实施多校互相选课、辅修双学位的

8、“联合办学”;,2002年,山东大学在全国率先倡导和推行“第二校园经历”或称国内访学;,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跨校、跨学科辅修制度。,这三种模式最成功的一点就是高校间的学分互认。,目前主要有完全学年制、不完全学年制(部分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等。,我国高校主要的学分制模式,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南方高校率先开始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过程和学业评价以学分为单位,更加开放的选课制度以及更富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尤为重要的是:,以学生修读的学分作为收费依据,低年级学生导师制,克服学生自制力差和学生选课盲目 和设立教学特聘岗,置“教学”与“科研”同等地位

9、学费=专业注册费+学分学费,我国高校主要的学分制模式,推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障碍,外部因素,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修业年限 专业设置 学生录取 学籍管理 毕业证书发放 户口迁移,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实际上尽管提倡学分制,但受到学制、课程、毕业要求、就业、收费等限制,能够提前完成规定最低学分的学生很少。以山东大学为例,真正按照修满学分毕业的学生每年不到5人,只占0.7%,正常毕业率在93-95%之间,6年不能毕业的约1.5%。,推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障碍,外部因素,财政收费的属地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收费模式。,以山东大学为例:山东大学虽然是

10、直属教育部的985高校,但所有的收费标准必须执行山东省物价局和财政厅下发的收费文件,因而在学分制收费的问题上必须征得财政厅、物价局和省教育厅的同意和支持,并有审计部门监督审核,学校不能越半步雷池。,结果是学生任意、甚至恶意选课、重修,养成少数同学的不良风气,同时造成管理难和资源的极大浪费。收费政策和标准在很大程度、甚至是决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推行学分制。,推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障碍,外部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条件读书。而不像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父母并不认为自己有义务供养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多数学生都是选择半工半读,甚至是读完一定时间后,休学打工挣够学

11、费后再复学继续深造。这是我国学制无法向国外一样充满弹性的更深层次原因。,推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障碍,内部因素,师资力量难以满足需求,量的方面:我国高校师资偏紧。据统计,经过90年代的扩招之后,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规模增长近1倍,而同期教师总量仅增长了31%。许多学校生师比超过了18:1的红线,甚至达到35:1.同时,教师配置也存在着严重的专业和结构性短缺问题。部分学校存在基础课由缺乏经验的在读研究生担任主讲教师的情况。学生选择教师的余地很小。 质的方面:长期以来教学计划中专业划分过细、选修课太少,造成许多教师缺乏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较单一,知识面较窄,适应性不强,不具备一专多能、

12、不断开出新课的能力。部分学校存在“因人设课”的情况。另外,“985”高校的许多教师科研压力重,分身乏术,无法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中。 美国等国家高校一般生均课程数为1-1.5门,我国每生不到1门,一般在0.1-0.4之间;山大每生不到0.1门。,推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障碍,内部因素,教学硬件设施的制约,学分制模式下,学校需要更多的教室和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同时要求学校的计算机房、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辅助部门和食堂、宿舍、浴室等后勤服务部门要全天候开放或相应地延长开放时间,而由于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的原因,在以上这些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足,教辅后勤单位在完全学分制上的跟进力度还远远不够。以上这些

13、“硬件”条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发展。,推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障碍,内部因素,多校区办学的空间阻隔,许多高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校区办学情况,如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以山东大学为例,山东大学同时在济南、威海两地办学,加上即将动工建设的青岛校区,山东大学将形成一校三地、8个校区的办学格局。各校区间分布有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校区间空间上的阻隔成为学科间交叉融合和学生跨校区选课的障碍。,传统授课模式的限制,教师习惯了学年制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对学生有“包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倾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

14、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传统理念与学分制下学生的高度自由和高度自主相违背的,对学分制的推行是一种障碍。,山东大学学分制改革的 探索和实践,举办暑期学校,自2004年以来,通过名师讲坛、开放实验室、技能培训、双学位与辅修班、社会实践、国内外访学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学习知识、互相交流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成为正常教学的有益补充,每年参加的学生超过1万人。暑期学校打破了校内学院之间、校内本科与研究生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及国内国外之间的界限,“不设围墙”,不仅容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子共处一堂,沐浴学术的滋养,而且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开放,实

15、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高层次共享,是对刚性的传统学年学分制的有益补充。,山东大学学分制改革的 探索和实践,设立课程中心,山东大学2010年启动课程中心建设,到2011年底将完成主要通识课,如思政课、英语、计算机、核心通识课约100门课程的建设。 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的视频录制,丰富我校的网络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渴求,克服学年学分制模式下因课程上课时间冲突而无法修习的矛盾,同时有力的克服了多校区办学造成的空间上的阻隔,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真正实现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的自由”。,山东大学学分制改革的 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行主辅修、双学位、二

16、次选择专业,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山东大学在已有的英语+法学、英语+政治等双学位班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机械+管理、护理+管理、信息+X、语言+X、管理+X、环境+X、法学+X等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预计到2011年,学生中获得双学位或者有主辅修专业的比例将达到20%。这些措施解决了学年学分制下,刚性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对学生的限制,使学生有了了解其他专业和二次选择的机会。,山东大学学分制改革的 探索和实践,整合优质资源,增设交叉复合型专业,山东大学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适应社会需求,打破校区、学院界限,促进专业交叉融合,增设复合型专业,探索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文史哲班、金融数学班、文科+教育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等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合作合办的专业或模式,既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第二校园经历推进校际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山东大学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内大学校际合作计划,已相继与30所国内知名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合作学校,使更多的学生拥有“第二校园经历”。,山东大学学分制改革的 探索和实践,实行创新学分奖励计划,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