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44659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现代金融理论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金雪军,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一、信贷配给理论及其回顾,(一)信贷配给的含义 信贷配给是指在银行确定的贷款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上对商业贷款的需求超过供给的状况。 如果从微观层次加以分析,则应把信贷配给定义为:商业银行通过非价格手段(这里的价格指商业贷款利率),部分地满足贷款需求的一种市场行为。,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二)理论回顾:从宏观分析到微观经济的建立 A.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只有当市场上存在着价格管制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时,才会出现供求不相等的现象,而且这是一种暂时的、非

2、均衡的状态。 然而,实际经验表明,信贷市场上如此大量地和经常性地存在着信贷配给,以至于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暂时现象。,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B.亚当斯密(1776年)在阐述高利贷上限的过程中曾简单探讨过信贷配给现象。凯恩斯把“得不到资金供给的借款人群体”的存在,也就是贷款配给现象,看作是影响宏观货币运动的一个变量,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C.对信贷配给的专题论述可以回溯到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鲁萨(Roosa,1951年)、斯科特(Scott)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其他一些人提出的“资金可获性学说”(Availability Doctrine)。该学说把信贷配给看作是

3、由特定的制度性约束,如利率上限等,引起的一种持久的非均衡现象。,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资金可获性学说以政府约束和制度性假设为基础,试图解释贷款利率相对于市场供求变化的明显的弹性不足,从而非均衡信贷配给造成的贷款供给递减的效应就可以通过金融自由化来消除。 资金可获性学说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实证上的有效性。70年代后期的美国金融自由化实践表明,随着各种信贷管制的解除,信贷配给现象并未消除,反而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信贷市场的供求。,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D.霍奇曼(Hodgman,1960年)是率先致力于用拖欠风险解释信贷配给的学者之一。他证明,在面对一个具有固定收入分布的借

4、款人群体时,无论需求方的出价如何,银行都不会把贷款利率提高到某一最优水平以上。因为发生拖欠的概率,从而相应的银行预期损失,是贷款规模的增函数,贷款规模越大,银行的预期损失就越大。霍奇曼给出的是信贷规模配给存在的条件。,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规模配给”指在银行确立的利率条件下,所有贷款申请者都能获得贷款,但贷款的数额低于其要求。另一类型的配给,即数量配给,指某些借款人的贷款申请被拒绝,而另一些借款人则能够获得贷款。后者是普遍存在的信贷配给方式,霍奇曼未能对此作出解释。,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E.贾菲(Juffie)和拉塞尔(Russel)(1976年)建立了一个消费

5、信贷市场的模型,其中贷款人因为无法辨识贷款申请者的风险特征而在市场利率中加入补偿性的风险溢价。由于具有低风险特征的借款人倾向于较低的风险溢价,所以面对较高的利率条件,他们会退出信贷市场,这样就出现了信贷数量配给。,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F.信贷合约的两个特殊性质: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和逆向选择效应(Adverse Selection Effect)。即在固定收入分布的条件下,贷款规模越大意味着发生拖欠的概率越高。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利率,贷款利率与银行收益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被称为贷款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信贷合约中的道德风险,斯蒂格

6、利茨和韦斯指出,由于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利益并不一致,而且贷款人无法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监督,这就会刺激借款人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即使项目失败,有关损失也不必由借款人独立承担。总的看来,当银行的预期收益率下降时,借款人的预期收益率上升。,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二、一般分析:一个泛化的模型和初步结论,信贷配给的信息理论包含着两个相关的假说,即事前不对称信息和事后不对称信息。前者指在协商贷款的初期,借款人对待融资项目的成功概率比贷款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事后,对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以这一泛化的模型为基础,我们可以描述使借贷

7、行为得以发生的一般条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最优金融合约应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基础上使借款人的预期效用实现最大化: (1)银行的预期末效用值非负,也就是说,贷款的预期收益大于(或等于)融资成本; (2)借款人的预期收益水平足以促使他进行投资; (3)借款人的初始资产足以提供抵押品并进行部分投资; (4)借款人受到激励从而诚信行事,其所申报的项目收益(Rd)等于实际收益(R)。,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三、事前不对称信息假说,(一)对借款人差异性的分析 分析的角度之一是借款人的乐观程度,或者悲观程度。 克莱门兹(Clemenz,1986年)提出从能力角度区分借款人。

8、在贾菲和拉塞尔的模型中则存在着两类借款人:“诚实”的和“不诚实”的。,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基本的结论是:银行收取的贷款利率会影响贷款的质量,特别是影响贷款的风险水平。但是对贷款合约来说,利率并非唯一重要的因素,贷款的金额、抵押品的金融以及银行所要求的借款人自有投资股份都会对借款人(整体)的构成和借款人(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二)利用甄别手段传递信息 只要能够观察到贷款申请人的“行为”,就可以间接地获取有关项目质量的信息。这个间接获取信息的过程可以称之为“甄别”。 “甄别”的一个实例是保险市场上“扣除免赔额”的作用,具有高风险特征的代理人比

9、低风险的代理人更倾向于选择扣除免赔额较低的合约。反过来看,选择扣除免赔额较低的保险合约的代理人较可能具有高的事故概率。,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具有较低失败概率的借款人更愿意接受提高抵押品要求以换取贷款利率降低的做法。在这里,抵押品要求可以充当银行的甄别手段。 拥有内部信息的借款人是否愿意或在多大程度上愿意用自有资金投资于待融资项目。对银行来说,借款人的这种“意愿程度”可以看作一个反映项目实际质量的信号。,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银行也可以把贷款规模当作一个甄别手段。把借款人的偿还概率看作是贷款规模的连续函数,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可能,即银行通过确定某种贷款利率安排来甄别贷

10、款申请人。 事前不对称信息导致了“劣质贷款”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对甄别工作的需求,这正是金融中介行业的利润基础。而信息处理和甄别工作也就成了现代银行业的主要职能。,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三)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 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是由信贷市场上借款人的差异性直接引起的,其最根本的差异就是不同借款人的还款概率不同。根据斯蒂格利茨和韦斯(1981年)的模型,借款人所愿意接受的利率水平也可以充当银行的甄别手段:一般来说,具有较高风险特征的借款人愿意以高利率借贷,因为他们预计还款的概率很低。 只有当存在着拖欠贷款的管理费用时,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才是合理的。,2018/10/12,现代金融理

11、论,在利率通常的直接效应(也称正向选择效应,即利率提高使银行收益增加)以外,还存在间接的逆向选择效应。显然,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恰好相互抵销时的贷款利率是最优利率,此时银行预期效用达到最大化。,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假说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信贷市场上存在着两组借款人“安全的”和“高风险的”,其中“安全的”借款人只有在利率低于某一确定水平r11时才会借贷,同样“高风险的”借款人也在某一确定利率水平r12以下才借贷。而一旦贷款利率提高到r11,借款人群体的构成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其结果是,所有“安全的”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 同利率相似,抵押品要求和债务/股本比率也

12、有逆向选择效应。,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四)利率的逆向激励效应 利率影响银行预期收益的另一个渠道是改变借款人的行为方式。 借款人的预期收益既取决于所选择的投资项目,也取决于贷款的条件。项目的预期收益越高,其风险或失败概率就越高。而贷款利率的提高意味着高风险项目对借款人的吸引力也相应提高了,因为利率提高使得借款人在项目成功时所能获得收益减少,这就促使借款人选择那些具有较低成功概率但预期收益较高的项目。而银行的预期收益会因此而降低。,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在项目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固定金额的负债引起了借款人和银行之间主要的利益冲突。设想如果两个项目的预期收益相等而风险

13、程度不同,那么对较高风险的项目来说银行的预期收入总是较低的,因为预期总收益中借款人所能得到的部分是项目风险水平的增函数。因此借款人总会选择风险最大的那个项目。,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如果利率升高,借款人的反应会是选择更高风险从而预期总收益也更高的项目。当借款人对项目风险的选择取决于贷款利率时,利率升高的净效应将是银行预期收入降低。认识到这一点后,银行当然也不会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市场上对贷款的超额需求。,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如果利率升高,借款人的反应会是选择更高风险从而预期总收益也更高的项目。当借款人对项目风险的选择取决于贷款利率时,利率升高的净效应将是银行预期收入

14、降低。认识到这一点后,银行当然也不会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市场上对贷款的超额需求。,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五)事前不对称信息和贷款人的预期效用:泛化模型的深入 在以事前不对称信息假说为基础的模型中,借款人在期初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同样待融资项目也具有不同风险水平,而银行对这些无法加以辨识。进一步可以假设,较有可能取得高收益的项目同时也较有可能取得低的实际收益。,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由于假设不存在事后的不对称信息,最优金融合约约束条件的第四项可以忽略,从而只剩下三个约束条件: (1)银行的预期效用非负; (2)借款人的预期效用非负,也就是说借款人的预期收益要大于自有资

15、金的机会成本; (3)借款人的初始资产足以进行融资,即足以投入规定的自有资金,此外可能还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抵押品。,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四、事后不对称信息假说,以事后不对称信息为基础的模型假设,在期初时借款人是均等的,借款人和贷款人拥有相同的信息;但在事后,对于项目收益率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银行要考察有关数据必须支付高昂的费用。,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当存在着事后不对称信息时,借款人总是可以将项目收益率R报得很低,从而取得项目实际收益同支付给银行的款项之间的一笔差额。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往往需要支付一笔罚金。除破产成本,如抵押品以外,借款人还必须考虑到,

16、一旦他选择拖欠,将来再想获得贷款将十分困难。,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事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要求银行设法通过合约提供某种有力的激励,以防止借款人拖欠。因此可能会产生一种“或有合约”,其中银行在未来某一时期提供贷款的可能性和利率都将视借款人在此之前的表现而定。一般地,如果合约规定了在发生拖欠时银行进行监督,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借款人保持“诚信”。但这就给银行带来了所谓的“监督费用”问题。这笔费用可以理解为银行所承担的借款人破产损失,在决定信贷配给的过程中,这种损失起着决定性作用。,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总的来说,贷款利率的提高导致拖欠概率增加,相应地,预期监督费用也增加。所以贷款利率一般不会达到使信贷市场出清的水平,以至于在均衡状态下总有一部分借款人得不到贷款。,2018/10/12,现代金融理论,(一)对监督费用的量化分析 威廉姆森(1987年)提出了事后不对称信息导致信贷配给的模型。该模型表明债务合约是借款人和贷款人所能达成的最优安排,因为这种合约形式能够节约监督费用。在此基础上,威廉姆森进一步论证了贷款利率的提高会引起拖欠概率和预期监督费用的提高。因而在均衡状态下借款人不能通过支付高利率而取得银行在原有条件下所不愿提供的贷款,因为这样做会使银行的预期收益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