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4285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39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源远流长话云南,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唐朝建立后,先后在云南设置了104个州。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益州郡为昆州,任命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所设在益宁城(今滇池西岸)。公元738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同意了聚集在洱海地区的六诏,建立了南诏国,大理成为了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48年皮逻阁的儿子阁罗凤继位,兼并“爨氏”,在昆州兴建了拓东城。拓东城的开辟,为古代昆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云南的第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有效地巩固了对滇东南、滇东北的统治。,阁罗凤议政图,位于云南省剑川县石宝山支脉,开凿于公元七三八至一二五三年,及少数元、

2、明时代作品。 石钟山石窟又称剑川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石窟的开造年代,上迄南诏(唐),下至大理国(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最早的石窟。,石钟山石窟,石钟山石窟,石钟山石窟,石钟山石窟,石钟山石窟,石钟山石窟,公元938年,白族贵族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的政治中心在洱海地区,以大理为都城。在大理国统治期间,云南设有八府四郡,其中鄯阐府(今昆明)负责管理滇池地区,以拓东城为府城。鄯阐府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带,逐渐成为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立着一块黑色的古碑“南诏德化碑”

3、,被誉为“云南第一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刻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目前仅存残破碑文256字。,大理南诏德化碑亭,大理南诏德化碑亭,大理南诏德化碑亭,大理南诏德化碑亭,大理南诏德化碑亭,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远征云南,攻破大理国。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赛典赤到任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设置昆明县(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从此,昆明正式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西,云南也正式作为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名册出现在历史上。,明朝和清朝时,大规模的移民进入云南,使汉族开始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昆明是怎样演变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说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