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施工放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27233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施工放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测量施工放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测量施工放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测量施工放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测量施工放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施工放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施工放样施工放样第一节 概 述 施工控制网建立以后,即可按照施工的需要进行放样工作。放样工作的目的与测图相反,它 是将图上所设计的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与高低,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作为施工的依据。因 此,工作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差错,将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所以施工测量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 责任心。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在进行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图和细部结构 设计图,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与控 制点的分布,研究放样的方法。 在放样实践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工地和不同的施工场地,可结合具体条件灵活地选择放样方 法。常用的

2、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交会法等。这些方法的基本操作都是长度与角度的放 样。高程的放样通常均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因此可以这样说,放样工作的基本操作就是长度、角 度(或方向)与高程的放样。 本章将详细介绍常用的极坐标放样法,并分析它们的精度,探讨其对放样点位影响的大小及 规律。同时介绍施工中常见的建筑物的放样。第二节 直线放样(放直线) 直线放样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放样工作,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线型工程中主要的放 样工作。所谓放样直线就是在这两点之间或延长线上放样一些点,使它们位于同一直线上。直线 放样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利用了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常用的直线放样有内插定线和外插定 线两种

3、方法。 一、内插定线法一、内插定线法 设地面上有 A、B 两点,经纬仪架于 A 点,望远镜瞄准 B 点后固定照准部,然后自 A 向 B 即由 近即远、或自 B 向 A,即由远即近地定出 AB 之间直线上诸点。采用这种方法定线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望远镜瞄准的精度,而与度盘读数误差的关系不大,与 轴系误差的关系也不大。设瞄准误差为 (s);所引起的待定点偏离直线的误差为,待定点mam 至测 站的距离为 S(m),则有:(8-1)/Smma式中:显然,当为定值时,与 S 成正比,即视线愈长,定线误差206265/180mam愈大。 待定点 1、2、(n 一 1)把 AB 距离 L 分作 n 等分,令 L

4、n=S,各待定点都用上述简单定线方法测定,则相邻两点 i,i+1 连线相对于基准线 AB 的方向误差是:cm(8-2)22) 1( iimmc二、外插定线方法二、外插定线方法一正倒镜定线法一正倒镜定线法 已知以 A、B 两点,要在 AB 之延长线上定出一系列待定点。其具体步骤如下: 经纬仪架于 B 点上。盘左,望远镜瞄准 A 点后,固定照准部; 把望远镜绕横轴旋转 180定出待定点 1; 盘右重复上述操作,定出待定点 1,取 1与 1的中点为 l 的最终位置(如图 8-1 所示)。上述方法即为正倒镜定线法。设 L=AB,分段长为 S=Ln,则各测点偏离 AB 基准线的中误差为:uim(8-3)

5、) 1/()(niinSmmui由上式可知,当 i 增大时,定线误差也随之而增大。图 8-1 正倒镜放线第三节 水平角放样 测设水平角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和角顶位置,按设计给定的水平角值,把该角的另一个方 向在实地标定出来。水平角放样有直接法和归化法两种方法。 一、直接法一、直接法 欲放样水平角 ,如图 8-2 所示,A 为已知点,AB 为已知方向,需要放样出 AP 方向使 0 时)或向后(SHi i。这时,根据现场条件,可将尺 子倒立,使视线对准水平尺的读数 b,这时尺子零点 的高程即为放样点的高程。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常遇到斜坡的放样工作。这 时,首先应根据设计坡度 i 和放样点至已知高程的

6、点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放样点的高程 H。如图 85 所示,若要放样 C、D、B 三点,则先求 B 点的 高 图 8-4 高程放样 程,HB B=HA一 iSAB,利用前述方法放样出 B 点。当坡度 i 较 小时,可在 A 点安置水准仪,量取仪器高 m,用望员镜瞄 准 B 尺上的读数 m,则望远镜的视准轴即为坡度线的平行 线。在 C、D 点上安置水准尺,同样使仪器视准线上的读数 为 m,则水准尺的零点即为该点的放样高程。当坡度 i 较大时,则 hAB较大。这时,可利用在 A 点安置的经纬仪,照准 B 点处的水准尺,使尺上的读数为 m,求得坡度线的平行线。同法在 图 8-5 斜坡地段高程放样 C、

7、D 点上安置水准尺,放样出 C、D 两点。在施工测量中,常常要同时用一个视线高测设出若干个具有同一设计标高的点。例 如桥梁桩基开挖中的基底标高,桥面标高等。此时除在校正水准仪时,使其 i 角尽可能地小 外。还应限制前、后视距离差不宜过大。第六节 极坐标法放样 极坐标法放样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的连线作为极轴,以其中一点作为 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根据放样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点到极点的距离(极距)及该放样点 与极点连线方向和极轴间的夹角(极角),它们即为所求之放样数 据。极坐标法放样的具体放样步骤为:1计算放样数据极坐标法所需的放样数据 、D(见图 86)可根据 A、B、 P

8、 点的坐标计算而得。(8-13) 图 8-6 极坐标法放样点位)(1ABAB ABXXYYtg(8-14) )(1APAP APXXYYtg(8-15)APAB(8-16)22)()(APAPYYXXD2放样方法 将仪器安置于 A 点,后视 B 点,拨角 ,然后沿拨角方向放样距离 D 并标定点位 P。 3精度分析 极坐标放样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 (1)仪器对中误差对放样点位的影响 对中误差 e 对 P 点的影响在两坐标轴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siny ABxxeDDeEcosy AByYeDDeE其总影响为:cos2sin2)(222222 y AByx ABy ABxyxeDDeeDDeDDe

9、EEE根据真误差与中误差的关系,得,当 n 足够大时,则:nEm2 2偏0sin2neeDDyxAB22222 2)cos2)cos2 ey ABABeyABABmDD DDmneDD DD ne nEm(偏(2)测角误差对放样点点位的影响: Dmm角(3)测距误差对放样点点位的影响当放样距离较短,采用钢尺丈量时,( 为钢尺单位长度的误差) ;若放样距离较DmD长,采用全站仪测定 D 时,则,式中 a 为固定误差,b 为比例误差系数。bDamD(4)在地面标定点位的误差 综上所述,P 点的中误差为:(8-17)222222)()()cos2DDmmDD DDmmey ABABe(由上式可见,P

10、 点离开 A 点与 O 点愈远,则中误差 m 愈大,尤其是直线长度 D 增加时,其影响更大,对于一定的对中误差 me,当及愈大时,me对 P 点位置所发生的影响就愈大。所ABDD2 eym以后视点要远一些,且要特别注意后视方向的对中。第七节 路基施工放样 一、路基边桩的放样一、路基边桩的放样路基边桩测设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边 桩的位置由两侧边桩至中桩的距离来确定。常用的边桩测设方法如下:1图解法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用皮尺沿横断面方向测定其位置。当 填挖方不很大时,采用此法较简便。2解析法路基边桩至中桩的平距系通过计算求得

11、。(1)平坦地段路基边桩的测设填方路基称为路堤,如图 8-7,路堤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8-18)mhBD2 挖方路基称为路堑,如图 8-8,路堑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8-19)mhSBD2 以上两式中,B 为路基设计宽度;l:m 为路基边坡坡度;h 为填土高度或挖土深度;S 为路堑 边沟顶宽。 以上是断面位于直线段时求算 D 值的方法。若断面位于曲线上有加宽时,在以上述方法求出 D 值后,还应于曲线内侧的 D 值中加上加宽值。图 8-7 路堤 图 8-8 路堑(2)倾斜地段路基边桩的测设 在倾斜地段,边桩至中桩的距离随着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 8-9,路堤边桩至中桩的 距离为(8-20) )

12、(斜坡下侧)(斜坡上侧下中下上中上hhmBD2h-hm2BD 如图 8-10,路堑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8-21) )(斜坡下侧)(斜坡上侧下中下上中上hhmSBDS2hhm2BD 图 8-9 斜坡地段路堤边桩测设图 8-10 斜坡地段路堑边桩测设式中 B、S 和 m 为已知,h 中为中桩处的填挖高度,亦为已知。h 上、h 下为斜坡上、下侧边 桩与中桩的高差,在边桩未定出之前则为未知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采用逐渐趋近法测设边桩。 先根据地面实际情况,并参考路基横断面图,估计边桩的位置,然后测出该估计位置与中桩的高 差,并以此作为 h 上、 h 下代人式(8-20)或(8-21)计算 D上、 D下,

13、并据此在实地定出其位 置。若估计位置与其相符,即得边桩位置。否则应按实测资料重新估计边桩位置,重复上述工作, 直至相符为止。 3 极坐标法测设 根据边桩至中桩的距离,计算出边桩的坐标,可采用极坐标法对其放样。此法简单而快捷。 二、路基边坡的放样二、路基边坡的放样 边桩测设后,为保证路基边坡满足设计要求,还应将设计边坡在实地上标定出来,以指导施 工。 (一)挂线法测设边坡 如图(8-11a)所示,O 为中桩,A、B 为边桩, CD 为路基宽度。测设时,在 C、D 两点竖立图 8-11 挂线法测设边坡 标杆,在其上等于中桩填土高度处作 CD标记,用绳索连接 ACDB,即得出设计边坡线。 当挂线标杆

14、高度不够时可采用分层挂线法施工见图 (8- 11b ) 。此法适用于填方路段的路基施工。 (二)固定边坡样板刚设边坡 如图 8-12 所示,路堑施工前,可在边桩外侧按设计 边坡钉立固定的边坡样板,施工时可随时指示并检查开 挖和修整情况。 (三)插杆法刚设边坡 机械化施工,挂线、标杆易遭破坏,宜在边桩外插上 标杆以表明坡脚位置,每填筑 2m 3m 后,用平地机或 人工修整边坡,使其达到设计坡度。 图 8-12 固定坡样板测设边坡第八节 挡墙的放样 挡墙的放样系根据施工图挡墙与路线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如图 8-13 ,已知下挡墙 A 到 B 的放样的水平距离为 a ,A 点的高程为 HA , B 点的高程为 HB 。挡墙施工放样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 置仪 A 点上,在横断面方向上任意测设一点 D , 求出 D 点的高程 HD 和水平距离 b 。2 由 D 量取(b-a) ,可求出挡墙外侧在地面上的相 应点 E ,同时求出 DE 的高差 h 。3 计算 EB 的高差 h=HD-HB h 4 根据高差 h 和基坑开挖边坡,测设基坑开挖边桩 F 。 如果挡墙的长度比较长,每次放样都从中线开始比较麻烦, 图 8-13 挡墙的放样 为减少工作量,可在坡脚的适当位置(如 D 点)设一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