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401474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1.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7章1.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7章1.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7章1.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7章1.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1.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1.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及调适,我该怎么办呢?,案例一:用人单位到学校来要毕业生时,小李去面试了,可是才几分钟就被淘汰下来。原因是小李在求职面试中十分紧张,回答问题的时候面红耳赤、语无伦次,面试前辛辛苦苦准备的“台词”、腹稿也忘得一干二净案例二:小王非常优秀,临近毕业有十分远大的抱负。因此,一般的单位给予的面试机会他根本不重视,马虎应付了事。他希望等待一个最适合他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迟迟不来,他陷入了迷茫之中,课程框架,一、 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二、 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三、 就业心理的调适,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人获得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85%取决于这个人的心态,仅有15%是由人的专

2、门技术所决定的。因此,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这一时代最重大的发现,是我们可以因改变心态而改变生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态,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感到前程迷茫,调整不良的就业心态是当代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的位置,我们才会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一)自我认知偏差 一是产生自负心理,表现为就业期望值很高 ; 二是产生自卑心理,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长期以来形成较低的自我认知。,一、 择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老人、医生还是梦中情人,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启示】

3、是否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二)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1)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就业方向的选择、找工作、插本、恋爱分合等;(2)女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三)依赖心理依赖具体有两种表现:,大学生就业的一般

4、心理问题,1.从众心理:缺乏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心理 案例:某高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在本校举办的双选会上,经过南京跃进汽车集团招聘人员的面试,该单位同意录用他,但他看到自己专业的其他同学多没有与该单位签约,就产生从众心理,犹豫不绝,经过两个小时的再三考虑,他准备与该单位签约时,该单位已经招聘结束。,误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结果,忽视了自己的特长,放弃了自身的优点,失去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机会。,2. 依赖他人、学校、父母,不愿意主动选择和积极竞争。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讨论:找工作要不要靠家长?,(四)就业挫折承受力差,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一、社

5、会因素 1、社会结构的变化 2、就业人数的增加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二、家庭因素计划经济下的精英情结和市场经济下的白领情结,三、个人因素 1、自我认知偏差 2、人格缺陷 3、急功近利心理 4、畏难心理,为什么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会产生以上心理矛盾呢?,(1)求职择业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难于抉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专业与爱好的矛盾专业与地域的矛盾 地域与家庭的矛盾讲究实惠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等,(2)毕业生自身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的阶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开放与闭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情感与理智的矛盾,1. “选择的自由度越大越好” 2. “我不能比别人差”攀比心理 3. “过去我事事顺

6、利,择业也依然会顺利” 4. “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从众心理 5. “要去就去沿海或大城市” 6. “选择单位就看实惠不实惠” 7. “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 8. “首次就业关系一生命运”,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有:,二、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心理障碍表现十分复杂,程度亦有轻重之分。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1.焦虑 2. 自卑 3. 怯懦 4. 孤傲 5. 冷漠 6. 问题行为 7. 躯体化症状,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

7、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轻度的焦虑,人皆有之,是正常的。 适度的焦虑,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 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 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人格发生。,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孤傲:一部分学

8、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 为。毕业前一些大学生因某些主观需要不能满足或感受较大的挫折感,加之平日缺乏应有的品德与个性修养,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1. 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进行自我调适,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 因为只

9、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找到自我调适的立足点。 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二、学习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1)自我静思。自我静思也叫自我反省,就是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首先能冷静地、理智地思考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找到自我的确切位置。 (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离不开社会。(以人为镜) (3)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或图线加以确定的方法。,(1)自我转化法。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求得心理平衡。 (2)自我适度宣泄法。向朋友、老师倾诉

10、,一吐为快,或参加运动,宣泄情绪。(哭吧) (3)自我慰藉法。(阿Q精神胜利法) (4)松弛练习法。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和躯体上放松。 (5)理性情绪法。人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信念。,2. 自我调适的方法,一、正视现实正视现实是学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正视现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正视社会、正视自身。,毕业生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1. 正视社会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现实;消极的心态是脱离现实,逃避社会。 现实是客观的,既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 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人人满意。供需形势也不平衡,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和第一线急需人才。,2.

11、 正视自身 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如思想表现、专业学习状况、各种能力、身心素质等。 对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的充分、客观的认识,在择业时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例如,气质方面。心理学家一般将气质分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不同,适宜从事的职业范围亦不同。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便可以对气质表现加以控制和调节。,性格方面。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种类型;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种类型;前苏联的一个科研机构曾把大学生的性格划为16种类型:,“未来理想专家”型; “理想大学生”型; “职业家”型; “院士”型; “纯理性主义”型; “勤奋”型; “平庸”型; “懒汉”型; “社会活动家”型; “

12、博学”型; “运动员”型; “消费”型; “假现代派”型; “中心人物”型; “机灵鬼”型; “极端消极”型。,兴趣方面。学生在择业中应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加充实、丰富,更富有乐趣。 能力方面。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活动密切相关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能力,也才能表现一个人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而获得的。,遇到挫折,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人说,挫折是试金石。心理健康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心理不健康的人,知难而退,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对挫折的不同反应可用表2来表示:,表2 对挫折的不同反应类型,择业时,应该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采取积极的态度。遇到挫折,不要消极退缩。 一个人战胜挫折的能力绝不是一时的努力所能奏效的。它还有赖于大学生平日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学会科学地认识分析事物,特别是主动经受一些磨难,增加一些挫折经历。,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自我转化法、适度宣泄法、自我慰藉法、松弛练习法、理性情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