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381744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xx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xx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xx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xx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年副市长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的讲话同志们:全市“”刚一结束,我们就紧接着召开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全市经济工作会和“”精神,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二是总结 XX 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安排 XX 年工作,以开局即是冲刺的精气神克难攻坚,全面发力,决胜“十二五”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实现“三个第一”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狠抓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抓住用好改革开发关键一招,坚持主基调主

2、战略不动摇,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精准发力、重点突破,优化结构、提速增效,实现了增比进位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经济增速西部同类城市排名第一、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三个第一” 。整体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六个好”的特点。(一)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后发赶超步伐加快。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净增 280 亿元,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500 亿元、增长 42%;500 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 875 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1580 亿元,增长 3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

3、元,增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增长%;城镇化率达到 43%,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 83%。从全市来看,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六项指标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工业增加值、经济发展满意度等 5 项指标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等 15 项指标全省第二,城镇新增就业率等 5项指标全省第三,在西部 30 个同类城市中经济总量从第 9位跃升至第 5 位。从县(市、区)看, “四大区域”竞相发展,XX 市、XX 县在全省 31 个经济强县考核中排名前 10 位,XX 县、XX 县、XX 县、XX 县在 47 个非经济强县考核中排名前 10 位,XX 县、XX 县获得全省非经济强县考核全省第一和第三。(二)

4、深化改革开局良好,开放格局逐渐形成。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从政府自身改起,突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市场松绑,给企业添力,重点推进“十项改革” ,完成了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等 43 项具体改革任务,全部取消市级非行政许可事项,启动了首批 55 项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建立落实并联审批制度;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实现“三单合一”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全年减免退抵税 75 亿元。(三)工业经济逆势转好,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面对原材料产业停工停产、白酒销售困难、工业用电大

5、幅下滑等严峻形势,我们突出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这个重点,深入扎实开展工业“双服务”行动和“百千万”工程,多措并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 920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 875 亿元、名列全省第一;建成以晴光电、桐梓电厂、肯富来等 111 个重大工程项目,新建成标准厂房 153 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19 户,实现信息产业产值 410 亿元,白酒产量 40 万千升,煤炭产量 1200 万吨。工业经济总量和新入库 500 万口径企业数排全省第一,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四)投资拉动持续向好,发展条件极大改善。始终把投资作为拉动增长的有效手段,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瓶颈,全年招

6、商引资到位资金 1580 亿元,银行业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 1183 亿元。各行业、各领域继续扩大投资,完成城建投资 1220 亿元、工业投资 920 亿元、交通投资 240亿元、社会事业投资 160 亿元、水利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10 亿元;市级 643 个 5000 万元规模以上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 1289 亿元,市“八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五个 100 工程”完成投资 1131 亿元。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支撑投资较快增长,进一步改善了全市发展基础条件。(五)城乡面貌越来越好, “三宜”城市建设加速。今年是我市项目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解决历史欠账最好的一年。新蒲新区

7、、南部新城、北部新城骨干路网和市政设施有序推进,中心城区 200 万人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品味和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扎实推进城乡提升“八大工程”建设,中心城区交通疏解成效显著,高桥高速公路进出口改造、沈湛立交、官井隧道复线、官井东路、子尹南延隧道建成投用,昆明路、广州西路、重庆路、苏州路口、北海路口等一批长期存在的中心城区主干道“肠梗阻”打通;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 “三宜”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商贸城、新雪域市场开业运营,新增限额以上商业企业 138 家。(六)人民生活日益向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入亿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90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379 元;在全省率先实施普“十五”教育,减少 21 万农村贫困人口和 25个贫困乡镇,问题楼盘、廉租房等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入学、就医等一批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难题正逐步化解,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排难前行、奋力攻坚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更饱含着全市发改系统广大干部的辛劳和汗水,工作卓有成效。一是经济调度卓有成效。全市发改部门狠抓经济运行监测研判,对全年计划目标按季度下达分解,逐月进行分析预测,为市政府调度经济运行和科

9、学决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二是投资争取卓有成效。全年通过发改渠道共争取国家、省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亿元,推动企业申报发行债券 60 亿元,充分发挥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保证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以上的高速增长。三是项目推进卓有成效。全市发改部门充分发挥项目主管部门的作用,狠抓项目调度和服务,共申报省级重大项目 262 个、个数位列全省第一,四个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共 1331 个,有效做到了项目落实到节点、责任落实个人。四是规划编制卓有成效。认真履行政府规划主管部门职责,完成了XX 市四大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 、XX 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 、 五个千亿级发展规划 、 五个

10、率先实施方案等 30 多个规划和方案,及时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市发改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成绩固然来之不易,但不可自大自满,特别是在新常态下,我们更要理性地审视发展中存在困难。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今年经济增速虽较去年略有回升,但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集中凸现,如白酒、能源、原材料等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等等。二是保持投资高速增长压力大。在我市消费能力不强、出口规模小的情况下,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必须充分发挥投资这驾“马车”的引擎作用,但我们大项目、

11、引领性项目储备不多,支撑投资高速增长的基础不牢,特别是去年国发43 号、62 号文件的实施,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进行了规范,短期内对我市扩大投资产生一定影响。三是财政收支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结构性和政策性减税明显,地方债务规模和偿债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必须充分做好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四是推进转型升级压力大。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退城进园、技改扩能、培育新兴产业等重大战略举措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但三次产业结构还不优,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艰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转型升级压力大。二、全力在新常态中谋求新作为,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

12、突破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做好今年发展改革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我们必须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把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通过“激活力” 、 “补短板” 、 “强实体” ,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化一个意识、统筹两个目标、突出三大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深化一个认识,就是深化新常态蕴含新机遇的认识。中央、全省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简而言之就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13、,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常态下的遵义经济,经济形势闪耀着新的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的特征、经济发展迈入新的阶段,经济发展从过去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同时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遵义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总体来看,经济新常态并没有改变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改变的只是发展的内涵和条件,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难和险在增多,但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新常态蕴含新机

14、遇,新常态就是新机遇。新常态之于遵义蕴含哪些新机遇?我认为,就是在完成既要“赶” 、又要“转”双重任务中,牢牢把握推进加快发展、摆脱贫困、缩小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抢抓用好国家宏观政策带来的新机遇,抢抓用好国家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抢抓用好遵义生态环境良好和基础设施改善等带来的新机遇。我们必须善于捕捉机遇,发挥优势,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中赢得新发展,努力实现团体争冠军、单项争第一,在全省当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贡献,引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二)统筹两个目标,就是要统筹 XX 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年前,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了 XX 年经济工作务

15、虚会、分片区经济工作座谈会及全市经济工作会,市委常委会还 2 次专题听取了 XX 年经济发展的计划安排,如此高密度的调度和研究,就是要准确研判发展形势,科学拟定对策措施,确保“十二五”完美收官,为率先全面小康和“十三五”做好坚实铺垫。通过对“十二规划”中期评估, 规划中 50 个规划指标到“十二五”期末可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划指标的有 46 个,为总指标数的92%,其中有 24 个指标超规划数完成,特别是经济增长方面的 11 个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粮食总产量、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三次产业结构 4 个指标与规划目标有差距。因此, “十二五”规划的圆满完成,必须靠今年的各项经济社

16、会目标强力支撑。基于此,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增长区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是一条底线。XX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为: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XX 亿元,力争达到 2200 亿元,保持在%-14%增长。二是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 10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 1000 户,其中新增 XX 万以上企业 150 户以上。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3100 亿元,增长 25%,其中 5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500 亿元,增长 20%,实施市级重大工程项目 680 个以上。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600 亿元,增长 14%。五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0 亿元,增长 13%以上。六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5530 元,增长 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10000 元,增长 14%以上。七是招商引资引进省外到位资金 1950 亿元,增长 25%以上。八是城镇化率、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比重分别提高 2 个、个、个百分点以上,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 86%,提高 3 个百分点以上。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聚焦 XX 年年度目标,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