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以及读后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375014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以及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以及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以及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以及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以及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以及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以及读后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萧管笛,无一不通。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放风筝的钱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 。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由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

2、求。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待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 。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给我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

3、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儿子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回信。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 ,送进“牛棚” 。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诉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 。 ”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 ,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不料他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

4、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 。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 。了解,但不干涉。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 ,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

5、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 ,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读后感还没有成为母亲,也永远无法享受做父亲的快乐与成就。作者的观点“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是非常认同的,做为父母不可以用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孩子,也不试图操纵他们的生活,用最短

6、的时间让他们学会独立。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有点费解。同时丹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很多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但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周国平先生也有这样的言论:“有眼光的父母在对自己孩子的安全保持必要的谨慎之同时,就更应该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刚毅性格,使他们将来有能力面对严峻环境的挑战。 ”我相信他们的观点如此的相似,不仅仅和他们的生命体验有关,更是发自内心对现在家长对孩子态度的一种深刻的反思。面对这样强烈的呼吁,作为即将成为父母的 80 后和 90 后,的确该引起注意。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现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的干预是极其强烈的,这种爱,我一直以

7、来认为是控制。包括过年的时候要买什么样的衣服,包括大学谈什么样的男朋友,包括是否要考研,包括毕业后到哪里工作等等现在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关注,会让孩子在生活中特别依赖,也不敢选择。昨天和舍友聊天,说到快毕业工作的问题。我提议对英语有天赋的她可以找相关方面的工作。她懒洋洋的答道:“我要考研,我爸妈希望我考研。 ”我稍微有点诧异,接着说道:“生命是自己的,完全可以自己选择啊!”我们的聊天没有继续下去。马上毕业的我们,很快就要投入到找工作结婚的路程,结下了就是生孩子养孩子了,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父母这样的“控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相信我们也会继续以这样的方式“爱”我们的孩子。这是痛苦的旅程,对父母而

8、言是心累,对子女而言是无奈。有一篇文章母爱凶狠 ,读过之后发现有一种母爱是以让彼此分离为代价的。得知自己得了绝症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可以独立,硬起心来,逼迫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做饭,苛刻到了极点。让自己的孩子恨自己,却在深夜偷偷抹泪,偷偷看白天打过的地方。这种爱的确有点极端,同时给我们启发,触动。在生活中母亲有的时候也要做“反面角色” 。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让孩子独立,更需要 80 后 90 后即将或者已经为人母人父的年轻一代收起玩心。给孩子好的家庭教育,身体力行。前几天前几天在青岛晚报上有这样的一篇文章, 老师问“妈妈最爱干的事”全班七成孩子答“玩手机” ,三八节给母亲特别的礼物,老师采访小朋友的录像给妈妈看,当问到妈妈平时最爱干的事情时,大部分孩子说玩手机,让孩子的家长尴尬无比。同时,让我们深思,如何做好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