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知识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286132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知识培训(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知识培训,2,培训的目的,围绕各地企业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工作需求,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方法和途径,重点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3,培训内容,一、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二、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及组成三、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工作程序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的级别划分,4,一、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5,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七项基本要求,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2 .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3 .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4 .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5

2、 . 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6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7 .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6,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是对标准化法的补充和细化。 (3)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化规章。 (4)各地方的人大和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法规和规章。 如: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云政发2009143号,7,2 .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2

3、)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3)推荐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但企业一旦申明采用,或已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则必须严格执行。,8,3. 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1)企业产品标准; (2)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企业“内控标准”; (3)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9,4 .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1)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是指企业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和对其结果进行处理的活动。(2)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全面掌握各类标准的执行情况,对未执行标准或执行标准过程中存在的存在的某些问题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督促解决,采取有效措施,及

4、时予以纠正和处理。,10,5.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1)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2)通过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6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的其他国际组织(如CAC、WHO等)制定的标准。(2)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权威的国际性组织、区域性组织、经济技术发达国

5、家、国际上公认的行业性团体(如美国ASTM、ASME、FDA等)、以及国际知名企业(美国波音公司、IBM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瑞士钟表公司等)所制定的标准。,12,(3)采用国际标准(简称采标):是指将国际 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转化为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按我国标准制定程序审批发布,并组织实施和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4)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编号a.等同采用:IDT(identical)b.修改采用:MOD(modified)非等效:NEQ (not equivalent),非等效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只表明我国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

6、13,7 .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1)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标准化活动。(2)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内相关TC、SC、WG的有关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3)积极承担或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任务。,14,二、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及组成,15,(一)关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16,(二)

7、关于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 :是指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其覆盖范围是一个企业,凡是企业范围内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对象都应执行或制定相应的标准,并纳入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单位是企业内应有的标准。,17,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依据,(1)GB/T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2) GB/T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3) GB/T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 作标准体系 (4) GB/T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5)GB/T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6) G

8、B/T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18,1、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设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机构设置情况和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理,科学合理地做好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设计。要求:层次清晰、 结构合理,注重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协调性和适用性。,19,企业标准体系总体结构图,工作标准体系,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企业方针目标,企业适用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20,某集团机关标准体系(1),集团机关技术标准体系,集团机关管理标准体系,集团机关工作标准体系系,电化厂标准体系,氯化厂标准体系,合成厂标

9、准体系,硫酸厂标准体系,21,某集团标准体系(2),集团级技术标准体系,集团级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系,通用工作标准,集团机关工作标准,一分厂工作标准,二分厂工作标准,三分厂工作标准,四分厂工作标准,决策层工作标准,一分厂管理标准体系,二分厂管理标准体系,三分厂管理标准体系体系,四分厂管理标准体系,22,2.三个子体系之间的关系,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是保证产品品质特征的一个综合系统,缺一不可。技术标准是支撑品牌的主体,而为了确保所生产的产品都要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必须设定相应的工作机构,设计相应的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工作秩序,为技术标准的实施提供

10、必要的组织、制度和基础保障,围绕这些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就是管理标准,它是实施技术标准的基础。,23,而为了保证技术标准得到全面执行,需要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进行分解,把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落实到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即具体的工作岗位,确保产品最终品质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围绕具体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就是工作标准,它是实施技术标准的保障。,24,三个子体系之间相互衔接,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三者的关系:技术标准体系是主体管理标准体系是支撑工作标准体系是保障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是为了保证技术标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而建立的。,25,3.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质量、

11、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两者不矛盾、 不排斥、不重复,是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均可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中;而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工艺卡等可纳入相应的技术标准;有关的作业指导书、岗位职责等则可纳入工作标准体系。这些文件在不同的体系中称呼不同,但其性质相同、作用相同。在执行企业标准体系的同时,质量等相关管理体系也同时得到执行。,26,(三)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27,提示:,1、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特点,对体系组成进行适当剪裁。剪裁不能影响企业

12、提供产品与适用法律法规的责任要求,亦不能影响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体系构成图中所列的是指构成体系的标准类别,而并非是一项标准或者是一项“大标准” 。某一类标准中可能包括若干项具体标准。,28,1.技术基础标准,是指在企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技术基础标准一般可直接执行现行的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没有国家和行业基础标准的,企业可自行制定技术基础标准。 (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20001(所有部分) 标准编写规则(2) 通用技术语言标准生产技术术语标准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29,(3) 量

13、和单位标准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3102 量和单位(4) 数值与数据标准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5) 技术制图标准(6) 互换性与精度及实现系列化的标准 如:公差与配合、极限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等,30,2.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的结构性能、规格、质量特性和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判定等所做的技术规定。 1.产品交付标准是指作为企业产品生产、交付检验、验收和仲裁检验用的标准,是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和社会的产品质量责任承诺。它是技术标准子体系的核心。2.产品“内控标准” 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

14、备案企业产品标准的内控标准,作为产品质量内控依据,不作为产品交贷依据 。,31,3.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是指对成品、半成品、原料、辅料等的质量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对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检验或验收而制定的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应首先采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在无适用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可自行制定试验方法标准。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可制定快速分析方法,作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使用,若要作为产品出厂检验的方法标准,则必须有科学的检测对比资料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可投入使用。但不能作为仲裁检验用。,32,4.信息技术标准,对企业各种信息的收集、贮存、加工、传递、利用等

15、信息技术活动所制定的技术标准。1.信息通用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程序设计语言、中文信息处理、数据元表示等 )2.信息应用标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IC卡标准等)3.网络运行与信息安全标准GB 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T 936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A/T 387390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技术要求,33,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要求,1.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通过收集确认后,采用双重编号,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直接执行。2.强制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必须贯彻执行。3.技术基础标准、试验方法标准、计量检定规

16、程等一般可直接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4.在无现行上级标准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企业技术标准。,34,5 .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议企业制定相关产品的“内控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6.企业标准编写的格式,按GB/T 1.1的规定执行。7.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研究和制定先进标准。,35,(四)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36,提示:,1、应区分相关的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2、不同企业因产品类型和生产经营特点,若有些要求无法也无需在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中重复规定,则可只在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中作出规定。,37,1、综合管理标准,(1)企业方针目标管理标准对企业方针目标的设立、过程监控、评价考核、调整、持续改进等管理方面而制定的标准。(2)发展战略管理标准企业战略在制定、发布、实施、控制、评价、调整等管理方面制定的标准(3)其他管理标准 如:党政管理标准(视实际需要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