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新生文化适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24541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院校新生文化适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族院校新生文化适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族院校新生文化适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族院校新生文化适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族院校新生文化适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院校新生文化适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院校新生文化适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多元文化适应深度调查1209023 索迪摘要: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和生活,需要对多元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适应,这关乎个人的健康发展和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次调查运用深度访谈的方式,与民大 13 级在校本科生(大一)进行深入交流,他们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学不同的专业。调查者从文化适应视角下的学校生活适应、文化冲突与调试的交汇点、不同空间层次文化调试这三个维度对他们进行了解,进行了对新生的小范围现状调查。关键字:大学生,文化适应一、导入(一)调查目的中央民族大学是我国民族院校的最高学府,有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这里共同接受高等教育。近年来社会大力提倡民族团结,我校也对

2、校内同学的生活情况提高了关注,加之我校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件的概率增加,因此我们更有必要了解我校新生的多元文化适应情况。(二)新生在校多元文化适应的必要性文化适应:广义上指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接触所导致群体及成员心理上和文化上产生变化的现象和过程,在人类学民族学领域中,这种现象有时也称作“函化”或“文化融合” (马季方,1994) ,还有的学者也译为“文化移入” 。 (张世富,1996) 来自全国各地 56 个民族在这里齐聚,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共同生活在这个校园里,面对与自己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要如何相处是关乎我校学生能否正确处理与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否合理

3、看待和接纳不同文化并逐步适应。只有处理好这一系列问题,我校学生才能在学校顺利学习,快乐交友,真正实现我校民族团结。(三)调查的意义调查者从一个小样本着手,推测我校大一新生在校生活的文化适应情况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我校学生的多元文化适应。二、调查方法及相关背景(一)调查方法深度访谈法:根据前期民族理论课的学习以及相关作业要求,制定访谈提纲,然后广泛联系各学院来自不同地域的我校大一学生按照提纲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式的深度交流,通过引导受访同学举实例来尽可能真实的了解他们对多元文化适应情况的感受。(二)受访者简介本次深度访谈采访了 10 位来自不同专业,不

4、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我校大一学生。其中历史文化学院 3 人,外国语学院 1 人,法学院 1 人,经济学院 1 人,教育学院 4 人,有汉、苗、侗、土家、东乡五个民族,他们来自重庆、广西、贵州、甘肃、湖北五省。(三)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情况简介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港澳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53 人,其中本科生 11312 人,硕士、博士研究生 4063 人,少数民族预科生505 人;本科生(含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 54.9%。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官网)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对本校的环境融入文化适应的视角1、总体感觉被访谈者中有 9 人表示适应情况良好,其中有同学

5、(广西,苗族)表示:“我觉得自己来到民大,生活没有什么刻意的区改变什么,觉得在这里都挺放得开,没有什么拘束 。 ”还有同学(甘肃,东乡族)说:“ 来这儿还不错,学习能跟上,包括专业课听课效果和课后的作业完成都问题不大。 ”只有一人表示不适应,她(重庆,苗族)表示自己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还有语言环境以及饮食。2、与家乡的不同受访同学中,来自南方的同学普遍认为学校气候不好。 “主要觉得这里环境不太好吧,包括空气,水,还有这里太拥挤,饮食也不太习惯,觉得还是家乡的风景秀丽 。 ”;来自北方的同学认为这里和家乡环境 “差不多,因为自己的家乡也是北方,与这里的生活环境还是很相似的。 ”还有同学提到了城乡差异

6、(重庆,土家族) , “我是来自一个小县城,到北京来觉得城乡差异特别明显,不过作为一个读书人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是不同地域学校环境的差异。有同学(湖北,汉族)表示:“ 我们学校的软实力影响很大,但是硬件条件比起我家的高校差太多了,学校太小了。我的家乡其实也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算不上发达,但是学校布局还说的过去,我尤其不满意这里的图书馆,虽然有不错的数据库,但是硬件环境,你懂的。 ”3、对各族文化的了解首先是对民族服饰和性格的了解,少数民族受访同学表示:“ 我很喜欢不同民族的民族服装,北方民族的性格也很豪爽,他们喜欢跳舞,我觉得穆斯林相见时握手的礼节很好。 ”一些民族特征不明显的少

7、数民族同学(贵州,侗族)表示自己仅对高考加分和当地的“三宝”比较了解,认为自己与汉族完全接近,还有的(重庆,苗族)表示自己虽然知道“三月三活动”但是从未参加,仅仅在小学老师教过自己摆手舞和民族舞。另外受访的汉族同学(重庆,汉)表示自己参加了民族志愿活动,觉得民大的民族节日丰富、难得一见,还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民族语,了解民族文化。4、不同地域和城乡之间的同学差异通过整理访谈记录,调查者发现他们认为的以下几项地域差异。不同民族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地域饮食特征、是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宗教信仰差异和语言差异。其中有同学(重庆,汉族)表示:“ 主要体现在性格方面。青海人民族性强,河南人有偏见,海南苗族没

8、有民族特征 ”, “我们穆斯林(甘肃,东乡族)要吃清真食品,这一点和其他民族不一样 。 ”城乡差异方面,有同学(重庆,土家族)认为城乡学生贫富分化严重,贫困地区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水平都很差,他们与城市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有很多同学难以承受班级聚餐的费用。也有很多同学认为大家都是学生,还是有很多共同点。另外有相当部分同学认为城市的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很会为自己牟利,而农村的学生学习刻苦,讲义气。(二)文化冲突与调试的交汇点1、宗教信仰受访者的室友虽有与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或者自己无宗教信仰但室友存在,但均未因宗教信仰问题与室友产生不和谐。 “我们寝室没有穆斯林,所以我们宿舍的饮食差别

9、不大。 ”2、语言差异用普通话基本上可以进行沟通和解释。 “我们的语言就是普通话,所以大家有各自不懂的家乡话时,用普通话解释就好 ”;“ 我们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如果有不懂的我会再问,他会笑一笑然后告诉我。 ”3、性格差异努力包容。 “一开始我们都是相互容忍。我们也有过小发火,但是最后大家都比较大度,我们渐渐地开始主动说对方的缺点,打开气氛,大家对彼此都放心了。 ”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寝室有一个来自河南的汉族同学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什么事情都压在心里,有一天她自己在寝室里哇哇大哭起来,让大家很担心。4、民族间的历史隔阂接受访谈的两位汉族同学的室友均有藏族同学,她们与藏族同学的关系都比较紧张,主要源

10、于民族间历史冲突等遗留问题。 “我们寝室有一个青海的藏族,他与我们有很多不和,老吵着要换宿舍,觉得自己是来自青海的与我们不同,认为自己总受欺负。我是宿舍长,只能多多督促大家搞好卫生,不敢出面说这些事。 ”另一位同学也表示:“ 她总说自己民族在文革时期遭遇了怎么样的不幸,觉得汉族人欺负他们。 ”5、生活习惯受访同学总体感觉生活差异不大,只是上有同学喜欢熬夜。 “还是那个来自青海的藏族,她经常熬夜看美剧,把我们吵得厉害。在气候上,我觉得我们宿舍北方的同学怕冷,不喜欢开窗户,而且穿的很多。 ”“我觉得大家习惯各异,自己有早睡的习惯,虽然大多数时候会忍受,但也会告诉大家晚上戴耳机做自己事情。 ”6、南

11、北作息差异一位来自广西的苗族同学这样说:“ 我觉得我们寝室北方的同学很少洗澡和洗衣服,总喜欢呆在寝室里睡觉。自己有早睡的习惯,觉得 12 点熄灯太晚了。3 到 6 月北京的天气不好,晚上噪声也很大。 ”其他:学校存在的不足一位来自法学院的汉族同学表示,我们学校过分强调汉族同学应该如何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文化风俗习惯,却很少对少数民族同学说明如何在汉族同学当中去适应他们的文化习惯。一些少数民族同学在学校的表现一味的追求本民族的独立性却忽视了对包括汉族同学及其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适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三)文化调试的空间层次1、宿舍成员如何了解 受访同学普遍采用自我介绍、主动询问对方禁忌、

12、参加宿舍活动、寝室卧谈等方式。 “大家都是来自各地,要通过沟通相互了解,我们一开始就询问对方禁忌,包括有没有裸睡习惯。了解了这些差异以后大家渐渐地能够相互适应。 ”当然也存在了解情况不太好的。来自经济学院一位新生表示自己的寝室里多北方同学,大家相互看不顺,同寝室拉帮结派的现象很普遍,他自己则采取比较中立的立场,不接受一些人的吃放邀请。2、班级内的交往受访同学在班级内的活动参与情况很好。主要有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包括民族文化活动社团) ,老乡交流活动、读书会、和校内竞赛。 “大家参与活动都很积极,如组织班级聚餐,光棍节占教室庆祝,团日活动做法律宣传,就是上课气氛很冷,城市的学生多参加一些文艺娱乐

13、活动,还有竞选文艺部工作和外联工作;农村的学生多参加三农协会、青协,还有民族社团。 ”3、面对社会生活的态度10 位同学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分别有在各机构做兼职的,还有参加校外志愿活动的,有爱学习的同学还主动去北大听讲座。他们大多是自发的去接触社会。当然也有动机不纯粹的现象。 “大家都很主动的参加志愿活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班的综合测评要求每学期志愿活动不少于 5 次,为了给自己加分于是大家都忙着去做志愿活动凑志愿时间。 ”另外有些对本专业课不感兴趣的同学会尽可能多的去校外兼职。四、对策建议(一)学校对学生的引导首先,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新生的入校教育。对民族多元文化的教育不应该

14、局限于大学二年级左右才开展的民族理论课,应该从新生入校之日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由浅入深的教育,这样学生能够在刚刚进入校园的时候就对本校多元文化的概况有一个了解,进而对他们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比如指导新生如何处理学校生活中常遇到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其次,正如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了解的,学校应该多多提倡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不仅要继续教育汉族学生接纳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也要重视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尊重汉族同学的文化。只有双向互动的尊重才能真正实现我校“美美与共”的校训。(二)学生自身首先,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有礼貌的主动积极的与其他地域和民族的学生交流,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才能在学校生活

15、中做到多元文化适应。在本次访谈中有汉族同学就表示自己为了了解民族文化特意竞选了民族博物馆志愿者,在那里的志愿服务让他领略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对多元文化更多了一份接近和学习的热情。其次,在宿舍和班级这样的小集体中充分运用一些沟通手段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在访谈的过程中调查者了解到其中的东乡族同学的寝室采用不定期召开宿舍会议的形式来交流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他说:“宿舍成员之间最重要的是和睦,我们通过宿舍小会议的形式讨论宿舍的作息时间等等。 ”附:代表性访谈记录一份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多元文化适应深度调查专业:外国语,英语翻译 问卷编号:2 时间:5 月 11同学你好,感谢你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的访谈,

16、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学校学生的多元文化适应情况。一、文化类型1、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你来自哪里,来民族大学的这些日子觉得适应吗?重庆。觉得来这里适应挺好的。来这里的日子很忙。我小学在新疆上的,觉得还能适应这里的生活。这里雾霾大、物价高。觉得大学里同学关系平淡,要提高自己的自主性,大家思维很多样。2、 家乡的生活与这里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觉得澡堂环境让我接受不了。以前自己的学校宿舍有独立卫浴,这里的环境一开始难以接受。因为自己平时有很多活动要忙,因此生活不规律。这里的同学心情容易走极端,要么闲极无聊,要么忙的心烦。3、 你是少数民族吗?你对少数民族有什么样的了解,你觉得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哪些?我是汉族,自己参加了民博志愿者。这里的民族节日丰富、服装多样,难得一见。不同文化在这里都有。我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民族语言,了解民族文化。4、 我们民族大学的同学都来自各个地方,不管是否是同一个民族都会有差异,你觉得自己与来自其他地方的同学交往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地域差异呢?能举个例子说说吗?主要体现在性格方面。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