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第43讲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6236410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轮复习第43讲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一轮复习第43讲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一轮复习第43讲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一轮复习第43讲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一轮复习第43讲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轮复习第43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轮复习第43讲(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第43讲 向西方学习,课标要求,本讲内容在课标及2011年考试说明中的表述,(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新思想的萌发(背景、表现、作用)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 (2)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人及主张、作用)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背景、表现、作用) (4)新文化运动(背景、代表人及主张、作用),21课 西学东渐 22课 新

2、文化运动 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并加紧了对中国侵略,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中西方联系扩大; 2.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设译馆、办报刊,组织编译四洲志一书。 2.魏源: 四洲志为基础,编写海国图志,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三、影响: 1.积极: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3、;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 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不敢触及封建制度, 因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1、称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2、1893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其“林总督行事”应是指 A虎门销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译四洲志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

4、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4. 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A近代国家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四、维新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维新思潮 (1)早期

5、维新派思想(19世纪80年代起) 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制度; 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2)维新思潮形成原因: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西学知识的广泛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剧。,四、维新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派思想(19世纪80年代起) (2)维新思潮形成原因: (3)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特点?):借中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制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提倡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

6、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严复:是系统地将 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他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实行变法维新的必要性。,(4)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内容:P90 性质:这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论战。 影响:促进维新思想传播,形成思想解放,为文化发展开辟新道路。,(5)作用动员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是爱国的?(背景) 是进步的?(主张) 思想具有启蒙作用(思想解放),客观也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潮的基本特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

7、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2、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3、(2009广东高考)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 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4、(2011镇江调研)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 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

8、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1(2010江苏高考)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 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课堂小结,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西学的认识由技术深入到制度层面和民主制度上。,特点,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想,地主阶级开明分子代表林则徐、魏源,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90年代维新派康、梁、谭、严,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术,著书立说,从理论上宣传,著书立说,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政治制度,同顽固派进行思想论战,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认识: 1.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

9、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 2.西学东渐且不断深入的因素有:民族危机的加重、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 3.文化具有继承性。,1. (2009高考广东单科)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2(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3(2009高考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

10、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4. (2009高考浙江文综)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5(2009高考上海单科)“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6(2009高考上海单科)郑观应主张:“欲富

11、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 ,曾用名:中山樵,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奋斗”、“救中国”。图为孙中山的遗容。,四、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旧三民主义 1、背景:,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的探索主张及其实践的

12、结局如何?,康有为,曾国藩,林则徐,1、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吸收了法国的“自由、平等、 博爱”和美国的“民主、民治、民享”。 中国传统思想:民生主义受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下为公”思想影响。 其他思想:孙中山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 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 2、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社会危机; 许多仁人志士救国方案(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的碰壁与幻灭;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道路。,四、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3、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1) 1905、8

13、中国同盟会,四、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四、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旧三民主义 3、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1) 1905、8 中国同盟会 (2)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核心内容) 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四、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旧三民主义 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进步性: 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

14、和国政府; 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它所提出的民生主义,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5、实践:,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挽救民主共和运动失败的教训。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因素) 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 孙中山救国救民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情怀,四、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三民主义 1、新三民主义的背景:,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改组了国民党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15、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1924年1月20日, 新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四、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异同, 新三民主义3、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四、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质的飞跃,它是新时期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及高潮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