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623572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知识共享是指组织成员将其技能和经验扩散到其他组织单元或成员的过程。知识被组 织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力关键因素,亦是组织价值创造的源泉。知识 共享是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经营绩效的关键,而非正式组织为此提供了出路。继梅奥 霍桑试验后,非正式组织逐渐成为各学科的研究重点。综合国内外研究总结非正式组织具 有如下特征:自发形成,独立于正式组织的之外且没有正式组织的层级结构的社交联盟; 以共同心理诉求为情感基础,弥补正式组织中无法满足的需求;具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准 则。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跨功能性、背景相似性及易沟通等特性使之必然成为企业知识共享

2、 最为有效载体。社会网络中知识共享机制构建是知识共享前提,决定了知识共享效率。社会网络理论和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特征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理论是指社会组织或个体成员之间因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是 多个节点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集合。社会网络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社会行动者之间的 关系及其嵌入其中的网络,认为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网络的结构以及行动者所在的社 会关系背景决定了行动者的行为。根据社会网络关注点不同,将社交网络分为两个视角:网络关系和网络位置。网络 关系是指社会成员间关系联结紧密程度,是组织成员与其他主体间建立的合作和交流关系, 影响组织成员获取资源的能力和质量的因素。稳定的网络关系可以

3、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和 风险。网络位置是一系列嵌入于相同关系网络中的个体行动者的角色。社会网络中不同网 络位置代表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机会和效果。无论网络关系还是网络结构,都是从组织个体 角度出发,而社会资本作为整体概念,从关系维、结构维、认知维更全面地讨论社会网络 与非正式组织的知识共享关系。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特征企业非正式组织依靠构建的知识库、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知识转移、知识共享。非正 式组织成员来自组织内部不同层级,但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及共同的心理诉求,易于在良好 氛围下转移个人的异质性隐性知识,知识共享是自发的和主动的,是出于无私的心态,知 识隐形程度低、共享效果好。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内部非正式

4、组织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从网络关系、网络结构以及社会资本等视角对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影响因 素分析,是构建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基础。网络关系影响知识共享1.关系强度。社会网络理论实质是研究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行为者之间相互联 结情况。Granovetter弱关系的力量中提出关系强度概念,并基于情感亲密度、互惠、 信任以及主体间交互频率将网络关系分为强联结、弱联结。强联结描述了那些兴趣相投、 社会地位等相似性很高的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非正式组织中成员强联结表现关系稳定、相 互信任,提高组织知识共享效率同时易造成信息的冗余。弱联结描述跨部门、跨区域组织 间的关系,是新信

5、息获取的桥梁,为非正式组织提供新颖或异质性的信息和知识,拓展了 非正式组织成员的知识容量,进而提高知识共享效率。2.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是描述网络中行动者交互程度。网络密度高表明组织内互动 的频率快,有利于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促进组织文化、制度规范以及知识创新。企业内部 非正式组织成员在高密度高密集网络中互动,能激发团队贡献,避免“搭便车”的机会主义 风气,提升成员知识贡献意愿、提高知识共享效果。网络结构影响知识共享企业处于网络中的不同节点,节点位置上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而影响企业资源与外部网络成员的交互作用。1.网络中心度。网络中心度是非正式组织内部网络中信息流动的聚集状况,占据网

6、 络中心位置的个体将拥有信息资源优势,体现个体的权利和地位。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 一般具有无私奉献、知识渊博等特性,知识接受意愿和转移意愿都很高,在知识吸收、整 合和转移同时,带动组织内成员知识共享。2.结构洞。Burt 于 1992 年提出结构洞概念:是两个接触者之间的而非重复性关系, 就像缓冲器或绝缘体,是行动者可以利用的一个网络中的好位置。结构洞相对于中心位置 而言,是外界信息传递“桥”,是联结两个组织的中介。结构洞上成员控制着来自多方的、 非冗余的知识流。通常情况下,占据结构洞的行为者决定着组织获取外界知识的数量和效 果。非正式组织中成员通过强联结进行知识共享同时不能忽视外部信息的变化

7、。3.网络规模。网络规模是指网络中节点数量。对于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来说,网络 规模越大,组织所拥有的联结越多,组织所获得的资源就越丰富,越有利于非正式组织了 解内部对于知识的需求,降低知识共享成本以及风险,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社会资本影响知识共享社会资本是指嵌入组织内外部的员工关系,其价值取决于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 以及获取、利用宝贵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本应划分为三个维度:社会互动、信任以及共同 愿景。1.社会互动。非正式组织社会互动是其指与正式组织或其他组织之间交往产生的关 系。社会互动可以为非正式组织提供知识和信息,为知识共享提供理想的平台。组织之间 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分享更多的资源、

8、知识和经验。非正式组织由于其非正式性, 仅依靠内部知识共享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必须通过外部网络互动、搜索获取新知识,并 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分享知识、学习经验。 2.信任。关系维是 指通过运用关系和关系手段获得社会资源的过程,包括信任、互惠、惩戒以及身份识别等 方面,其中信任是核心。相对于正式组织基于规范的信任来说,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信任 是基于友谊情感。相互信任是非正式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前提,不但可以降低成员隐性知 识保护倾向和知识转移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成员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效率,形成互 惠互利的知识交流氛围,进而避免非正式组织中出现“搭便车”行为。3.共同愿景。彼得?

9、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构建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共同的心智模式。愿 景是成员间互动并形成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知识共享,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知识位差所带来的 影响,降低知识误解可能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吸收来自非正式组织内外部知识,提高 知识共享效率。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构建路径知识共享机制是知识共享的制度保证,在社会网络视角下分析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 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网络位置以及社会资本角度构建企业内部非正式 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目的在于提高非正式组织成员知识共享效率。网络关系视角下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网络关系视角下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构建实质是通过交流机制建立非 正

10、式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紧密关系,以实现非正式组织内部知识共享高效率。1.构建真实场。在非正式组织成立初期,组织成员必须通过“见面会”、 “拓展训练”等 活动形式来相互了解各自生活背景、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存量。通过活动加强非正式组织成 员之间关系同时转移隐性知识,实现组织内部知识共享。非正式组织在不断丰富自身知识 存量的同时,可以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营造畅所欲言的“头脑风暴”、 “场”,在互 动中集思广益,增加组织网络密度。2.构建虚拟场。非正式组织成员建立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知识共享形式可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通过即时性互动进行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社交网络平台一方面可 以通过视频、语音等

11、功能与一个或多个交流的对象实现仿真现实场景进行交流,缩短距离 成本、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留言、离线文件以及邮箱等形式克服了交流对象必须现 场接受的局限。而社交网络平台的功能提高组织成员互动性,增加网络密度。而那些很少 利用社交网络工具的成员可能处于组织中的边缘位置,弱联结对于外部信息引入具有重要 作用。网络结构视角下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网络中不同位置节点在知识共享中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知识共享需要发挥网络中 心位置作用,重视边缘结构,扩大网络规模,减少结构洞,增加桥连接。1.发挥网络中心位置作用,不忽视边缘位置价值。网络中心位置通常由该网络中核 心人物担任。非正式组织中网络中心者不仅是知识共

12、享的倡导者,也是知识共享的实践者。 核心人物者是网络中关键节点,与其他成员关系密切融洽,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可以进行 高频互动。组织中的知识流汇集到核心人物处,其按照知识的使用范围进行筛选、分类、 传递,不但有利于其他成员进行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降低非正式组织成员知识共享机会 成本,提高知识共享效率。处于网络边缘位置的行为者,与其他成员互动频率较低,但由 于其处于弱联结位置特殊性,能够成为组织与外部相联系的信息桥,为非正式组织不断传 递非冗余性信息,扩宽组织成员视野,提升组织学习热情更有利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2.减少结构洞,增加桥连接。结构洞位于两个联系甚少且知识相互补充性组织的中 间地带。占据

13、结构洞位置可以控制着信息的获取和知识流动。减少对结构洞节点的依赖性 是非正式组织获取知识的长久之计,因此,在设置结构洞节点人员时要从那些具有集体主 义感、富于风险精神的员工中挑选。同时增加桥连接,以更快捷地获取外部信息,促进知 识共享顺利进行。社会资本视角下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社会资本是与其他组织互动过程中建立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知识存量,提高组织 知识转移、知识共享效率。包括:激励机制加强社会互动、构建信任机制。1.激励机制加强社会互动。非正式组织网络关系构建需要依靠组织中个人社会网络 进行互动来获取。非正式组织需要根据成员真实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激励 成员社会互动机制包括:非正式

14、组织核心层及时了解外部动态变化,明确组织中需要什么 样的知识;筛选并确定组织中成员与外部网络的强、弱联结;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 励非正式组织成员与网络外部进行社会互动,传递非冗余信息,以增加组织知识存量,更 好的为成员服务。2.信任机制促进知识共享。非正式组织成员相互信任,可以简化知识共享过程并降 低知识共享成本。在非正式组织中,信任机制构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组织成员 关系发展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信任,二是保证性信任,三是延伸性信任。非正 式组织成员同一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大部分成员关系属于网络中的弱连结。但是通 过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交流熟悉对方基本情况后,可以建立基于情感认知的基本信任,是保 证性信任和延伸性信任的前提。保证性信任是成员通过一段时间交往,对于相互性格特性 具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试探性的进行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延伸性信任指非正式组织成员 深入了解对方知识体系、行为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使成员形成坚定不移的认可、信任,在此 阶段,非正式组织成员的交流手段不仅仅依靠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完全通过社交网络平台 高效率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