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5622474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学 习,而且也开始对各类题型有了初步的接触。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还 非常有限,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常常会因为不能正确地审题而解错 题目。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作为小学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也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审 题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解题前认真读题教师对试卷或者练习进行讲评时,往往会发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读题后 常常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这一现象正说明学

2、生之所以解错题目未必是学生没能 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很有可能是由于没有认真读题才造成了错误。因此教师必须 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要想正确审题必须先认真地读题,也就是说审题的前提基础是读题。是否认真读题 目是学生能否审清题意的关键,要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就要先把题目中问题和条件 的关系整理清楚,明确好自己所要解答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为之后的解题打好基础。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之前先让 他们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尤为重要。为了增强低年级数学题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在低年级 学生的数学习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图文结合的题目。有时,解题所需的具体数据并

3、不会直 接在题目中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例如“48 颗扣子一共能够做几件”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学生 在解答时会感到迷茫,有些学生会认为“这道题目只有一个条件,是有问题的,无法解答。 ”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看图,使其能够从 图片中得到条件,继而对题目进行解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在解题前并 没有认真地读题。有时学生刚一读完题还没留出时间仔细思考就写出了答案,有时甚至还 没有读完题目就开始下笔解答。像选择、填空这类比较简单的题目,低年级学生往往会轻 视,非常草率地就写下答案。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因为思维定式而出错。比如填空题 等的简单题型。学生总

4、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 的消极作用。如看图写算式:一个实线圈里有 5 只小白兔,实线圈中有一个虚线圈,虚线 圈中有 3 只白兔。列式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拿着笔就开始写加法算式。当我说:“请仔细 看图,里面是一个虚线圈?再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再如 2=3-,学生产生定势思维, 认为等号只是在算式的末尾,导致写出来的结果是:2=3-5。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往往学 生解题错误并不是因为题目本身较难,也不是学生的数学概念没掌握好,而是因为学生没 有在解题前先认真读题的习惯。二、读题方法1.审准关键字很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审题后依然不能真正理解题目的内涵

5、,对数量之间的 具体关系很难真正整理清楚,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不能够把握题目当中最核心的 字、词。这和低年级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本身思维上的特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这一 年龄阶段的孩子看问题往往只注重整体,却常常忽略了事物的细节部分,正因为如此,学 生经常会因为忽略了题目的关键字或词而对题目进行一些错误的解答。比如长颈鹿身高 610 厘米,大象身高 240 厘米,长颈鹿比大象高多少厘米?这里的“比高”表明了是求 两者相差多少;再如,小明有 17 张邮票,小红的邮票比小明的 3 倍还多 5 张,小红有多少 张邮票?这里的“比的 3 倍还多 5 张”也表明了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抓住关键词不仅

6、 能为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还能让学生注意到后面的这个例子要用两步来进行计算,杜 绝学生的粗心大意。2.理解数学语言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又非常精细的学科,其每一个概念、定义或者专业 术语所要表达的含义都是非常精准的,不会出现含糊其辞的现象,数学问题中的结论也不 存在模糊的部分。所以说学生要想准确理解一段数学语言,就一定要先对这段数学语言所 相关的定义、符合等数学概念有准确的理解,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自己理解不清的字或者词。 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常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符号间的些许差别,也往往会带来截然 不同的结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对数学语言的精确性进行强调, 使学生

7、了解到用心理解题目当中每一个字眼的重要性,不能得过且过,随便猜测自己所不 理解的语言含义。可以在学生读题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用一些标记性的符号对自己所不理 解的部分进行标注,审阅、理解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再对题目进行解答,以保障解题的正 确性。比如,一道题目问“小红和兰兰各有多少朵红花”,就要求学生用红线把关键性的“各” 字用横线划出来,并请学生对这个字在题目中的具体含义进行讲解。所以,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把每一个题目当中的重点 字词进行详尽分析,帮助学生对这些题目的核心部分进行更好地理解。并且引导学生找到 适合自己的办法,对题目当中出现的重要词汇进行标注,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8、。在学生对关 键词汇不理解或者对概念比较生疏时,教师有必要仔细地帮助学生对题目中的重要词汇进 行整理,并且对学生所不理解的部分进行讲解,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解的内 容自主进行记录,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细致的推敲所谓推敲,就是要对字句间的意思做到精准理解,在面对精准的数学问题时,也必 然对题目的含义进行仔细推敲。特别是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对题目当中数量之间的关 系进行缜密推敲, 以真正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此类案例如 下:“三年级的同学一起给学校花坛种花,一班的同学种了 40 朵,比二班的同学多种了 5 朵,那么二班的同学

9、种了多少朵花?”在遇到这种问题时,不少学生仅仅因为看到“多”这个 字眼,就认为这道题目应该用加法来解。而有的学生一时难以弄清楚到底是一班同学种的 花多还是二班同学种的花多。这时就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对题目进行反复地推敲,找出“比 二班的同学多种了 5 朵”这一重要的语句,把上下文进行联系,将这一缩减的句子补充完整, 变成“一班的同学比二班的同学多种了 5 朵”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其实是一班同学种的花 多,二班同学种的花少,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但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 现学生仅仅看到比谁多、比谁少这样的语句,就盲目使用加法或者减法进行解题,这样缺 乏对题目推敲的做法显然是存在着很大弊病

10、的。三、通过灵活的教法让学生理解题目1.动态图上文曾经提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所面对的数学问题往往会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呈现。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平均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还远远不及成人,因 此学生常常会因为观察问题不仔细、不全面而造成没能准确地理解题目当中所给出的数与 数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在对题目的意思进行讲解分析时,就要尽量使教 学过程更加直观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由于材质的局限,当前纸 质教科书上的图片只可能是静态的,但在这些静态的图片当中常常隐含着解题所必须的一 些数量关系。以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及理解能力而言,要在一张静态的图片上观察出数

11、种数量上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当代技术的优势,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 的 PPT 课件,并运用其中的动态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答问题。2.摆教具教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常常会发现,运用一些更加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或者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教 学方法。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对问题有更深的领悟,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题目的含义。 而利用教具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直观认识问题的好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 相关的学习工具进行操作,这不仅仅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 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培养学生形成较完备的形象思维,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 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这必然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总而言之,要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这一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 能够解决的。这需要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善于思考,对每 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雕细琢。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题目的解法不 尽相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先审清题意,可以说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审题能力才有 可能促进学生在思维上的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为数学教学中的 重要问题不断进行研究与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