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信息化发展

上传人:luoxia****01803 文档编号:56223975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金融信息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金融信息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金融信息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金融信息化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金融信息化发展如同工业革命之于英国,明治维新之于日本,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全球互联网信息 化以及经济一体化变革,全方位的改变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居家、外出、工作和消费方 式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越发成为世纪之交以来人类的普遍生活方式。在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金融信息化这一崭新、充满活力的 金融管理、金融服务的方式与理念,也以不可逆转之势成为金融业和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行业金融信息为基础,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与时俱进、动态监督、深 化研究为标准,以其他各行政管理部门为辅助,全面的信息收集与反馈,从而在经济全球 化的大背景下,更好更快地推进金融管理

2、与服务,整合行业资源,实现全金融业一体化。1 金融信息化概念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 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 断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 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 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2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历程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金融信息化开始了它的建设进程。直到 80 年代,所谓的金融 信息化仅仅是针对单一业务,应用面窄、效率不高、从业

3、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绝大部分金 融业务依然处于传统模式。但是,正是 80 年代金融信息化的萌芽期间,国家大力投入金融 通讯网络建设,开始逐步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管理体系和电子清算系统,也正是那 一代金融从业者孜孜不倦的改革和创新,为“八五”期间金融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进入 90 年代,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人民银行的金融卫星专用 网络和电子联行系统初步建成,全国所有城市和部分县都享受到了电子联行系统的便利。 之后的“九五”期间,电子兑换业务、异地转账业务、银证转账业务均有条不紊的发展起来。跨入新千年,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联网建设已在全国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体系内

4、 展开,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力出色。与此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业 务也飞速发展起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支付、转账系统,极大地提高 了资金的流动性、银行的清算效率。同时,保险业、证券业也建立了各自的财务处理系统, 实现了业务信息化。其中,证券交易更是进入了全程电子化模式。3 我国金融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虽然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金融业内也形成 了较为强大的生产力,但是我们也不应固步自封,应该着眼发达国家金融信息化的能力与 成绩,承认差距,找出缺点,弥补不足。第一,金融信息化体系资源整合。金融信息化是融合多部门、多领域的一项综合性、

5、 协同作战的工作。我国在多部门协同合作方面还有一定的盲区,容易造成沟通不畅、各单 位单兵作战的局面,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各部门对金融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第二,技术支持略显不足。正因为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信息化技术相比于 发达国家,发展较晚,虽然有迎头赶上之势,但在基建项目和人才储配,尤其是专业人才 储配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老一代金融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略低, 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虽然近年来新鲜血液不断充实到金融业的队伍,但是经验 毕竟不足,还不能在信息化技术上很好的开展“传、帮、带”的模式。同时,诸如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创新体系、信息化服务理念还并不十分完善,也

6、成为了金融信息化的短 板之一。第三,行业标准有待完善。标准落后于高速的发展,是目前很多行业面临的实际困 难,金融信息化产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窘境。由于在某些环节上缺乏统一的认识、规则和 技术标准,造成信息的传递与交接发生矛盾,诸如设备接口不一致、软件版本不能兼容、 信息共享权限不统一,直接造成了信息化的效率和生产力大大降低,很多时候无法达到预 期目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第四,信息化网络安全亟待提高。同样是缺少技术的支持和行业的规范,目前我国 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安全环境还不能称之为完全的可靠。尤其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 件产品,有些时候不得不受制于人。4 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前景和发展方向30 多年

7、间,我国的金融信息化从无到有,如今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立体的金融信息 化产业,并且依然在努力前行中,金融从业人员也应清楚认识到行业的不足与制约发展的 短板,指导未来的金融信息化发展:第一,重视行业发展规划,实现跨行业资源整合。应逐步发展跨区域、跨部门、乃 至跨行业的金融网络。不仅更好地完成金融业内的业务拓展、跨区域联合和管理,更加能 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整合,从而配合国家的整体宏观经济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储备。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设备升级、建设,改 变传统金融业、银行业的从业模式,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网络集成化无人化、企业投资融 资模式的多样化、电子商务支付功能的联网化

8、,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力。同时,重视专业 人才的培养和综合性人才的提升,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第三,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信息化标准,制订符合我国国情 的业务标准、服务规范和产品技术标准。第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安全掌控能力。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结合国情和 行业的自身特点,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和监管系统和风险评估体系,更好 地防范网络入侵和金融风险,带动金融业安全、有序、健康地发展。总之,在金融信息化全面展开的时代中,金融从业者应该踏着金融业前辈的脚印, 以严谨、科学的行业规章和技术标准为前提,以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网络设备为基础, 以安全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为保障,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实现金融信息化的科 学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