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56223346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一、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模式与特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打破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它们提供的是解决方案。 所谓解决方案,就是针一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从产品到服务的一揽子方案,最终目标是解决 客户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具有项目运营模式固有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运营特点:1.知识对项目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项目在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等关键环节有很高 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要求,往往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员工才能胜任;而在技术开发环节, 则表现出较强的复制性,可以充分利用过去的积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低。在这类项目 中,知识对项目的贡献大于人力劳动,在关键环节的知识投人将

2、会获得巨大的回报,促进 项目的高效、高质完成。2.项目复制和项目创新是关健。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将第一个项目作为标杆项目,会 花很大的力气去运作,然后去承接更多的项目。在后续的项目中,会延续标杆项目的做法, 重用标杆项目的设计思路,一方面在继承中不断完善业务,另一方面通过继承降低成本、 提高业务效率。同时,解决方案之所以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主要在于其能针对客户的具体 情况具体实施。因此,项目中还要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创新性设计,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客户目标。这种创新将不断丰富解决方案的内涵,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 上走得更远。3.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并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

3、大多是知识 型员工,具有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三高”特征,学习能力、领悟能力都比较强。尤其 是员工在一线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客户的具体需求会刺激员工的想法,促使员工涌现出 创新性的设计。有效吸收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成为行动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需要, 也是对知识型员工价值的肯定,能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4.管理人员的技术性强于管理性。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团队一般具有较强的技术背 景,大多数高管都是做技术出身的,具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很强的技术能力,但对管 理的套路不熟,管理方法单一、管理工具缺乏。因此,一旦出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人 力资源等管理上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团队往往束手无

4、策,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才 能解决。二、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问题可以归结为“三难”,即工作难管理、绩效难量化、知识难 共享,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工作难管理。由于项目运作过程中知识的决定作用,对项目工作的管理直接受到 了知识的影响。众所周知,员工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再创新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既受 员工能力素质的影响,又受知识难易程度的影响,故直接导致项目工作管理的难度大,如 工作进度的控制难、工作成果的质量管理难。2.绩效难量化。在知识的高度参与下,对项目工作的绩效考核就不能忽视知识的价 值,这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管

5、理不能采用传统的计件或计时方式,而要对知识贡献度、 员工参与度进行综合衡量。虽然知识被认为是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但是目 前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知识度量方法,学术界的知识测试理论更是众说纷纭,没有可操作性。3.知识难共享。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以书面的方式记载, 表现为方案、手册等,隐性知识固化在员工的头脑中,表现为直觉判断、思考逻辑、工作 习惯等,对知识的共享能极大地提高项目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情况中,知识依附于项目和 人员,企业的知识散乱存放在员工个人电脑中,随着知识的急剧增长和员工个人知识的持续更新,知识容易随项目结束、人员变动而流失,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没得到

6、积累, 现有知识难以共享。三、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管理体系针对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的运营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应建立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业 务运营与管理体系,用知识管理的思想解决工作难管理、绩效难量化、知识难共享三大难 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长处。1.从科学管理到知识管理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具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则始于 20 世纪初以”泰罗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在科学管理中,通过对工人的工作进行规范化、 标准化、广泛推广来提高效率,企业已经认识到标准化、显性化的知识对于生产效率提高 的价值,并通过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人的积

7、极性和创造 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体, 科学管理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 会中指出:“我们正进人知识社会,知识已成为社会的核心,知识资本的比例已大于资金 资本;在知识社会,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之一; 知识正日益代替权力与资本,成为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 ”由此,知识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2.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设计长城战略咨询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知识管理循环,即 PDCA 一 KS, 可以用于指导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设计。PDCA 循环

8、又称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 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 4 个循环往复的步骤,即计划 (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改进(Act),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我们在这个 模型中加入 2 个要素,一个是 K,即 Knowledge(知识),指整个循环过程中要对产生的知识 进行积累;一个是 S,即 Share(共享),指要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 PDCA 一 KS 应用在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上,首先要紧紧抓住解决方案项目运作 模式,将项目管理作为业务管理体系的主线。然后,知识管理应成为业务管理体系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总之,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企业的管理 工作势在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