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21905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 山东卷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 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 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 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 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 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2、。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 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 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 为而不恃 ,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 议者以为知言。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 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 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

3、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 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 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 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 注虓(xio) ,怒吼。赙(f) ,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

4、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

5、芒,就像山崖下的电 光。 ”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 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 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2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湖南卷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

6、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 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川,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 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川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川。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 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 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 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 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

7、,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 家二子,械付狱,鞫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 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 ”其治尤难者若是, 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日令,时丁晋公尚 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川,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 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 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

8、、彭、岳、阆、 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佑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有删节。) 【注】狴(b) :监狱.。箦(z):竹席。鞠(j):审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 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 公坚不回 回:返回 D 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 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

9、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 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 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 故。 B 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国得安然舒 适。 C 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 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 世。 4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且又人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3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上海卷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 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 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 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

11、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 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 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安徽卷

12、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 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 ,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 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 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

13、。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帝不 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 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林能尔,仁者之勇也。 ”嵩宽博多可, 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 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 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 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 ”后以

14、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 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 注厩刍:草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复执论 执:坚持。 B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于。 C帝不能夺 夺: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5、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 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 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 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 休的理由。 福建卷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 “我越石父者也。 ”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 ”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 “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 ”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 ”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 “可。 ”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 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 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 晏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