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历年真题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21558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历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哲历年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哲历年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哲历年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哲历年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历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历年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业单位招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1. (2002 年)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2. (2002 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 A. 特殊性原理 B. 普遍性原理 C. 同一性原理 D. 斗争性原理 3. (2002 年)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4. (2002 年)认识

2、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 5. (2002 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 句话强调了()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 (2002 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阶级斗争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7. (2002 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

3、) 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 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过程 D. 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8. (2004 年 A 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统一() A. 理论和实践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D.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9. (2004 年 A 类)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 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10. (2004 年 A 类) “仁者见仁,智者见

4、智”,这说明()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11. (2004 年 A 类)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即橘这种水果适宜生长在淮南, 如果移到淮北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了。这种情况说明() A.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一定的条件紧密相关的 B. 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 条件决定一切,人们在环境和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2. (2004 年 A 类)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A. 社会物质财富 B. 社会财富和一切成果的总和

5、 C. 社会政治文明 D. 社会文化财富 13. (2004 年 B 类)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 意识的本质问题 B. 世界的本原问题C. 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 D. 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14. (2004 年 B 类)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 A. 时间是由人的主观感觉决定的 B. 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15. (2004 年 B 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 事物的

6、内部矛盾 D. 事物的外部矛盾 16. (2004 年 B 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 联系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科学的观点 17. (2004 年 B 类)生产力反映的是() A. 人和自然的关系 B. 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8. (2004 年 B 类)英雄史观的理论前提是()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9. (2004 年 B 类)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 传统意识 B. 阶级关系 C. 生

7、产方式 D. 政治制度 20. (2005 年 A 类)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21. (2005 年 A 类) “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是() A. 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B. 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C. 强调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D. 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 22. (2005 年 A 类)从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看,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于通过自身的活动 () A. 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身选择 B. 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C. 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自身成为

8、目的 D. 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 23. (2005 年 A 类)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 星期,也要灭亡, ”这是因为() A. 能否从事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B.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在生产劳动中人们结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D. 生产劳动是人们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 24. (2005 年 B 类)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B. 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 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D. 人们只能做规律的奴隶,而不能成为规律的主人 25. (2005 年

9、 B 类) “时势造英雄”是() A.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唯意志论的观点 D. 宿命论的观点26 (2005 年 C 类)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最本质的关系是()A血缘关系 B利益关系 C生产关系 D协作关系 27.(2006 年 A 类)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 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B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8.(2006 年 A 类)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这是() A唯意志论的观点 B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10、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D宿命论的观点 29 (2006 年 B 类)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思想所 体现的是()A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观点 B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30 (2006 年 B 类)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不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完善 B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C无产阶级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D无产阶级在议会中不占多数 31 (2006 年 C 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是()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C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11、的原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32 (2007 年 A 类)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 生就是()A信息的产生过程 B信息的传播过程 C信息的刺激过程 D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33.(2007 年 A 类) “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服从和服务于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是大道理,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C要尊重客观规律性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4 (2007 年 B 类) “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 答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回答”这

12、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5.(2007 年 C 类)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1. (2002 年)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矛盾的斗争() A. 是无条件的 B. 既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C. 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D. 可以脱离矛盾同

13、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2. (2002 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2004 年 A 类)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 A.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 B. 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 C. 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 D. 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 4. (2004 年 A 类)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 动中有静 B. 静中有动 C.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5. (2004 年 A 类)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主要内容包括() A.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6. (2004 年 B 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康德的经验论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7. (2004 年 B 类)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 认为凡是现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