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56212380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界中水土的营养与太阳的光合作用,依靠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 来获取动植物产成品的社会基础产业。农业是通过动物饲养与植物栽培来获取动植物的产 成品。动物饲养是以植物与粮食为基本饲草料,通过动物的消化吸收,最终转化为动物的 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产成品。植物栽培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在太阳光、热和自然 界的水、空气及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光合作用加工合成为碳水化合物的植物产成 品。目前,我国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生产,有一个按季节进行耕作 的自身存在的规律;第二,农业生产有生产耕作时间与人

2、们的劳动时间不相一致的问题; 第三,农业生产有一些特殊的特性,如农业生产有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不稳定 性等特殊性。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就必须遵循农业生产自有的特点与自然的客观规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首先,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 分。农业是提供我们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基础产业。其次,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 他产业部门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建国几十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为支持我 国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部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

3、的,即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城镇化,农业就必须要实现更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 发展的时期,年均 GDP 增长近 10%,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总体小康。国民经济的高速发 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农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需要更多的农业新技术和大量的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农业要想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也离不开第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没有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大力支持,实现农业 的现代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从农业中转移的经济利益绝对不可能超过农业 剩余,否则农业就不能够扩大再生产,国

4、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 此,在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对农业的保护和对农业现代化的 大力支持。如果为了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不重视对农业的保护与扶持的政策, 就会影响城镇化与现代化的步伐。因此,在农业实现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支持的 历史重任后,随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不稳定性, 外部性,公共产品性等特性,农业的比较优势将逐步丧失,农业的发展已经很难与社会与 经济发展同步,为了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就必须加大对农业的 保护与扶持即工业反哺农业。因此,随着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逐步降低,政府必须逐步

5、提 高对农业的保护水平。近年来,我国实行了免除农业税、实行了粮食保护价及对农业的各 种补贴政策来加大对农业的保护与扶持。二、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产品的贡献食品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非农业部门的食品消费主要农业部门。我国近年来由 于耕地扩张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有人为占用减少的趋势,加之工业部门对玉米等主要农产 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工业部门与农业对部分农产品争抢原料的现象,既影响了与农产 品原料有关的工业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了猪肉为代表的食品紧张,从而引起需求拉 动型的通货膨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与 农业相关的工业品,例如:农药、化肥、农业各种机械设备

6、等需求会越来越大,作为工业 化进程中的先导产业往往是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产业,因此,农业对国民经济第二、三 产业的快速发展的产品贡献是十分重大的。要素的贡献农业部门提供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 高与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大面积推广,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急剧扩张的非农业部 门,使非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十分充足的可利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农业剩余劳动 力也实现了有效的转移。200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农业产业的比重已经达到%,进 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仅为%。说明农业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出现了 低素质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

7、不足的结构失衡现象。建议加大对农村 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农业有关的大学与职业院所的扶持力度,扩大其招生比例, 提高农业类学生的补助并可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实行定向培养,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 高素质的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掌握现代专业知识的农业劳动大军。由于农业新投入 资本的资本产出比率低于非农业,而且通常非农业部门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较高,按市场 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导致农业资金向非农业转移。非农业产业部门的发展需要更多的 土地作为生产和活动的场所,为此,取消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为土地国家所有, 农民有占有、使用、处置、收益权,使农民从农地非农化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国家所 有就

8、是要使农业用地非农化要由国家统一调控,确保粮食安全与农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市场的贡献市场的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民日 用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也会使农业对农产品,如化肥、农药、 农业机械设备等农业用工业品需求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力水 平和商品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提高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的同时也满足了其他 非农业产业对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同时农业还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了大量外汇。 三、农业现代化的内容现代农业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农业。现代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 环,从农业以外投

9、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如化肥、农药与农业用机械设备等,因而大大提 高了农业的产量。现代农业是人们第一次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大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如: 化学和生物和农业机械设备的成果,同时它又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农业。具体 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第二,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 用现代生物、化学、耕作与栽培等技术及现代饲养技术等,不断培育出高产作物与性能优 良的动植物新品种。第三,用现代科学方法经营管理农业。第四,集约、高效、持续。追 求集约化、高效率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必须以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为限度,即保 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社会化、专业化、

10、商品化。 三者相互作用与促进。这是实现 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第六,走以生态持续性、社 会持续性、经济持续性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即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 并调整农业的发展方向,改变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 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第七,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充分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林、牧、副、渔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要全面规划,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三 大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结论总之,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11、,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人力资本是关键,应 当加大对各级各类农业类及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关的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力度,确保在 10 年后有一亿经过专业培养的从事农业及与农业服务有关的劳动力。假定 10 年后 中国人口为 16 亿,从事农业的人口为 4 亿,即每户家庭至少有一位懂现代农业知识、技 能的新型农民,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的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第二,加快农业土 地产权人格化改革步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对土地有 了使用权,激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农

12、民收入等农村各项事业都有了 很大的发展与进步。进一步将土地产权人格化给农民,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 格、流转顺畅”的土地产权制度,同时,国家保持对土地的最终所有权,确保粮食安全与统 一规划问题。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物力资本与人 力资本相结合的集约化自主联合劳动制度,收入按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双产权进行分配, 实现经济分享。这是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匹配的制度按排,最终实现集约化集体 经营的二次飞跃。第三,建立与现代化农业相关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进 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可以组建为双产权制度的自主联合劳动 为特征的

13、公司,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与生产效率。第四,大 力发展乡镇企业,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龙头企业发展。实现一村一乡一品到一县一 品。实现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第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 建设,饮水、交通、电网、通信、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内 蒙古的十覆盖成功经验,实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建设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第六,根据财政收支状况,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继续完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的政策。继续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第七,加 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组建农民银行,增加对农民政策性贷款的数量,降低农业融资 成本,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外部资金支持并参与农业与农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第八, 继续完善农产品保护价政策,逐步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大力 发展订单式农业。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市场,充 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第九,完善农民低保、养老、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 制度,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保险覆盖范围,降低农业风险,不断提高农民的收 入。我们深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几亿农民的努力奋斗,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 持,不久的将来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终将会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