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贷款产品定价机制探究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5619990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贷款产品定价机制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贷款产品定价机制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贷款产品定价机制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贷款产品定价机制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贷款产品定价机制探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贷款产品定价机制探究 1.国内外贷款定价机制分析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主流定价机制 近些年来人民银行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就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贷款定价机 制而言,大部分机构仍倾向于单一的使用利率加点定价模式,操作上归纳就是根据人民银 行提供的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有限的上下浮动。这种定价模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弊端,一个 是由人民银行指定的基准利率是一个行政上的管控措施,它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资金成本和 借贷意愿,易造成贷款定价的失真和惜贷、滥贷等现象,另一个是由于金融机构对贷款利 率上下浮动范围还缺乏有效的量化标准,易导致贷款利率偏差。 从利率市场化变革的内部环境看,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

2、财务管理都有了长足进步, 但离精细化管理还有很长距离,在业务取舍和业务开发上仍倾向于从客户维护和任务指标 出发,缺乏定量控制。从利率市场化变革的外部环境看,虽然随着国内外金融资机构交流 愈来愈多,银行风险的监督检测手段也逐渐统一,但国内市场仍面临暂时无法提供权威性 的基准利率支持的重要限制,目前推出的 Shibor 和 LPR 都存在其自身的局限,该特点成为 决定国内存贷款利率模型选择的外部因素。 国外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分析 金融机构为实现流动性、赢利性和安全性等综合经营目标,需要在产品定价上统筹 考虑成本、预期利润、风险、经济定位、市场环境等多个因素。国外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 化的环境下经

3、过长期发展,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产品定价机制和模型以达到各经营目 标之间的平衡,其中可主要归结为成本加成、基本利率加点、客户关系定价三个模式。 成本加成模型是金融机构将发放贷款的各项成本加总后再加上预期收益率来决定贷 款的价格,及贷款的利率。计算公式为:“贷款价格=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营运成本+预期 收益率”。其中资金成本是金融机构筹集用于发放贷款的部分资金的成本,由于主要资金来 源为存款,因此可简化为综合吸储成本。营运成本是金融机构为维持自身的运营,投入在 人力、客户关系维护、网点建设和经营方面的支出,在具体计算中可以贷款数量来均摊此 部分成本。风险成本是发放贷款后如不能收回、或不能足额收

4、回贷款本息的风险。预期收 益率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资产,负担风险的基础上对利润的预期,通常用赢利性资产税前收 益率表示,也可用资产收益率表示。成本加成模型是金融机构最传统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 因为它的内生性,它不需要一个完善的货币市场作为定价的基础,只需明确了各项成本费 用便于确保盈利水平的实现。但该模型局限于成本和收益的关系,过于强调单笔贷款的盈 利性目标,但却忽视了客户需求和同业竞争等因素,易定价过高导致重点客户的流失。 基准利率模型是以某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利率,然后根据贷款的风险状况加点或乘 以一个系数。计算公式为:“贷款价格=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基准利 率通常为某一货币

5、市场利率,通常可以认为是一种无风险资产或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是 金融机构资金收益的最低要求。由于贷款的违约风险通常高于货币市场工具,因此贷款定 价通常要求加上一定的违约风险溢价。另外,贷款期限通常比货币市场工具的存续期长, 所以贷款定价时还要加上一定的期限风险溢价。基准利率加点法是国际银行业运用最广泛 的贷款定价方法,主要是它简单易行,不用复杂的资金成本核算和营运成本分摊,且当使 用合理的基准利率辅以风险调节,所决定的利率具有一定竞争力。但基准利率加点模型不 能保证贷款实现盈利目标,不能反映客户的综合贡献,对相关溢价调整系数的计算则依赖 设计者的主观判断,容易影响定价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介绍的

6、定价模型都是从单笔贷款出发,没有考虑贷款的使用方对于金融机构的 整体贡献,在金融业务愈加复杂化的今天,从客户整体贡献出发的客户关系定价模型有了 一定的实践意义。该模型计算公式可为:“净资金占用净利率=/”。在计算客户盈利率中, 收入项目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客户存款的隐性收入等,支出项目包括资金成本、 存款利息、管理成本、风险成本、交易成本及其他一切客户关系费用。若计算得出的净资 金占用净利率为正,则可得出客户对金融机构贡献为正,如该客户有贷款需求,倾向于以 较低的价格予以批准。若其净资金占用净利率为负,则可予以较高的贷款利率,或增加中 间收入、增加抵押等途径予以弥补。以客户的整体贡献率为

7、基础制定存贷款价格,通过考 察与客户的整体关系中得到的盈利而不仅仅只是某一笔交易的盈利,以此达到既要补偿所 有筹资及风险成本,又要有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是在具备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前提下可 选择的理想方法。该模型“以客户为中心”,固然可以通过差别定价增加客户粘性,吸引优 质客户,但其要求精确测算每个客户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对成本和收益测算的要求过高, 只适用于金融机构对部分贡献率特别大的客户,现阶段还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2.财务公司贷款定价模式 财务公司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都受到国内金融市场综合环境的约束,使得不 能盲目完全照搬国外某一种贷款定价方法。这是因为,其一,由于国内金融机构现阶段对

8、 于优质企业客户的争夺致使定价下行压力极大,单一使用成本加成模型较难适应目前的市 场竞争环境和客户议价能力,致使通过定价公式计算得出的贷款利率在同业市场中难以体 现其竞争力;其二,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通过利率的差异化体现资金供求双方自主议价 选择的过程,而目前国内信贷市场化仍多采用人民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作为定价标准,无 法体现真实资金供需关系;其三,目前精确测算所有客户的收入费用情况还很困难,致使 全面的客户关系定价法无法开展。以上因素决定了金融机构目前阶段如简单照搬国外某单 一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将无法对全部贷款客户提供定价“指导”功能。因此,本文研讨的利 率定价模型的设计思路将分阶段,通过合

9、理综合更多的变量,着重体现客户的风险和整体 贡献,依照市场条件灵活判断和选择适用的子模型进行定价。 现阶段贷款定价模式 现阶段市场化的权威贷款基准利率还不成熟,运用还不广泛,因此模型倾向于以成 本加成型为主。又由于财务公司客户群体集中,大型客户所占比例大,为保证定价有吸引 力,因此加入了较为容易测算的客户综合贡献系数和风险调整因子以调节定价。计算公式 如下: P1=r1+r2+r3-rc+rr P2=Rm 其中 P 为贷款价格,r1 为资金成本,r2 为运营成本,r3 为预期收益率,rc 为客户综 合贡献系数,rr 为风险调整因子,Rm 代表当地市场预期可能对贷款客户所提供的贷款报 价平均值。

10、 整个模型解释如下:现阶段贷款定价 P1 主要由贷款的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预期 收益这三个决定贷款成本的因素所构成,它们决定了某一时点贷款利率的基本定价。其中 资金成本 r1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使用吸收存款的平均成本来衡量,当贷款期限大于 1 年时需 加上期限调节因子以反映长期资金成本;运营成本 r2 由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用支出除以自营 资产总量得出单位资金的成本费用;预期资产收益率 r3 因数值难以取得,这里使用近似的 过往年份自营资产收益率。 此后,rc 和 rr 决定了每个贷款客户的之间的定价差异。rc 作为衡量综合贡献度的系 数,由存款贡献率、中间业务贡献率和其他业务贡献率加总衡量。rr

11、作为风险调整因子, 将在基本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的衡量来调整贷款价格,这一指标通常用分级来 计算,本文中的 rr 按特定对象的风险情况由低到高分为 5 档,分档依据为客户的关键财务 指标、客户经理对公司、项目、行业及市场的判断以及贷款条件共三方面。 最后,提供公式,以此来判断是否公式计算出的值是否高于市场平均值,当高于平 均值时即以公式的报价为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成本加总法所带来的竞争力不足导致客户 流失的风险。 市场化后期贷款定价模式 在利率市场化后期,随着国内权威基准利率 rp 的确立,r1、r2、r3 等成本定价因子 将淡出历史舞台。此时,贷款定价将简化为由 rp、rr、rc 三

12、因子模型决定。计算公式为: P=rp-rc+rr rp 指的是未来国内权威基准利率,虽然目前 Shibor 运用面较广,但在未来贷款市场 相信由各银行报价计算而得到的专门衡量贷款价格的贷款基础利率,即 LPR,更有可能在 占主导地位。因此,展望未来偏向于将选用 LPR。rc 和 rr 定义如前述,但因为模型中国内 权威基准利率 rp 由 LPR 充当,而 LPR 本身已计入了银行对平均风险影响,因此在计算中 关于风险的变动系数相适当较前述贷款成本模型将调低。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国内贷款定价的决策机制必须与利率市 场化改革进程各个阶段所对应的市场内外环境相适应。在此基础上,贷款理论价格应通过 客户综合贡献度、风险因子等参数进行必要修正,并由内部贷款定价调整机制解决优质客 户的理论定价与同业竞争之间的矛盾。在本文中,因时间所限在如何更准确、有效的测算 客户综合贡献度和风险因子,并多大的比重反应在贷款定价中,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