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18969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程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施之一。宽 城县中医院迁址新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超重机械,施工 机具,楼上临时用电及照明等,电气设备的露天工作条件受天气和 作业场地的影响,极易造成触电伤害事故的发生。为确保现场临时 用电的安全,根据现场用电特性,特制定现场临时用电事故预防措 施及应急预案如下 1 1、常见触电事故:、常见触电事故: 1.1 碰上了带电的导体。这种触电往往是由于用电人员缺乏用电 知识或在工作中不注意,不按有关规章和安全工作距离办事等,直 接地触碰上了裸露外面导电体,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1.2 由于某些原因,

2、电气设备绝缘受到了破坏漏了电,而没有及 时发现或疏忽大意,触碰了漏电的设备。 1.3 由于外力的破坏等原因,如雷击、弹打等,使送电的导线断 落地上,导线周围将有大量的扩散电流向大地流入,将出现高电压, 人行走时跨入了有危险电压的范围,造成跨步电压触电。 1.4 高压送电线路处于大自然环境中,由于风力作用导致电线摩 擦或因与其他带电导线并架等原因,受到感应,在导线带静电工作 时不注意或未采取相应措施,上杆作业时碰上带有静电的导线而触 电。 2 2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2.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编制临时用电专项组织设计,配备专 业电工,绘制现场送(断)电示意图及详细说明; 2.2

3、 制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 2.3 临时用电架设完工后,未组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2.4 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各种用电 设施、设备必须经检验合格,严格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一保险; 2.5 对现场人员及各种用电设备、机具人员严格进行安全用电知 识和救助知识教育; 2.6 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定期检查维护,使临时用电设施始终处 于良好状态; 2.7 对接触电的施工人员和可能接触电的施工人员进行用电安全 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交底; 2.8 定期对临时用电设施、漏电保护进行检测,使之处于良好状 态。 2.9 有人触电时,及时、正确救治,减少和

4、降低电危害的伤害后 果; 2.10 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 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2.11 建立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 线路和设施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2.12 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必须 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 2.13 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从采用绝缘导线, 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不得沿地面明敷。 2.1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 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规定。 2.15 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 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

5、的防护措施。 2.16 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 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 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按规定设置围栏和防护棚。 2.17 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 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体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 等隐患,以防突发事件。 2.18 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 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2.19 在采取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 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 符合规定。 2.20 工具的电源

6、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 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有专人负责。 2.21 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 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 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 置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2.22 廊道内施工时因为潮气比较重,所以必须采用 36V 供电电源。 2.23 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2.24 高压电缆敷设要符合规范要求,且绝缘层完好。 2.25 高压供电设备与围栏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26 高压供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修、维护时一定要先将上线断开,

7、 然后进行对地放电,最后再施工。 3 3、规律性触电、规律性触电 3.1 高温多雨季节触电多。这时电气设备受潮的机会比较多, 使绝缘不好的设备发生漏电现象。而人体出汗多造成人体电阻下降, 触电时产生严重的伤害,所以在高温多雨季节要加强安全用电检查。 3.2 低压电网触电多。表面上看,高压电网危险性更大,但 由于对高压电网的畏惧心理,以及防范措施得力,故高压电网触电 事故发生率远低于低压电网。还应该指出建筑业的高压电网触电事 故发生率相对其他行业来讲是很高的。因为临时搭建的脚手架与高 压线路可能相距太近。 3.3 非专职电工触电多。专职电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 严格的操作规程,不易发生触电事故

8、;而非专职电工既无保护措施, 又无操作规程制约,一旦与电打交道,危险性相当大,成为触电事故 的高发人群。 3.4 与工作环境有关。地下作业、隧道作业、金属容器作业, 由于潮湿、导电体多,触电后又不易脱离电源,是最危险的触电环 境;建筑工地次之,因临时性设施多,工人安全意识偏低,也是触 电事故的高发环境。 4 4、触电的种类、触电的种类 触电主要有两类:电击和电伤。 4.1 电击电流通过人体造成内部器官损坏,产生呼吸困难, 严重时造成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而体表没有痕迹,这种情况叫做 电击。 4.2 电伤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机械效应以及在电流作用下, 使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侵袭人体皮肤而遭受灼伤、烙

9、伤和皮肤金 属化的伤害叫做电伤,严重时也能致命。 5 5、触电的形式、触电的形式 5.1 单相触电 人体接触一根电源相线,为单相触电,如果在低压接地电网 中,人体将承受 220V 的电压,有生命危险。如果在低压不接地电 网中,一般没有危险,但电网对地漏电时,会有更大的危险。 5.2 双线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两根电源线称双线触电。如果接触两根相线,人体 承受的电压是 380V;如果接触一根相线和一根零线,人体承受的电 压是 220V,都是致命的。 5.3 跨步电压触电 当有电流流入防雷接地点或高压电网相线断落而接地的接地 点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接地点的电位往往很 高,距接地点越远

10、,则电位逐渐下降。通过把地面上距离为 0.8m 两 处的电位差叫跨步电压。当人走近接地点附近时,两脚踩在不同的 电位上就会使人承受跨步电压(即两脚之间的电位差)。步距越大, 跨步电压越大。 6.应急预案 6.1 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的应急领导组织结构,做到触电应急突发事件有专人 负责。 组长: 徐树 副组长 :任贺忠、李玉山 组员:李建、陈志学 杨志平 任子全、刘运江 7.7.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程序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程序 .1 发生触电事故或设备电器事故后,应首先尽快切断电源,紧 急情况下用木棍等非导电物将伤员脱离电源,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 抢救,抢救的方式和方法应符合要求,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11、,同时 立即通知应急组组长或副组长。 7.2 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若 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 7.3 若伤者曾经昏迷、身体遭烧伤,或感到不适,必须打电话 叫救护车,或立即送伤者到医院急救。 7.4 高空出现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截断电源,把伤人抬到附近 平坦的地方,立即对伤人进行急救。 7.5 组长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各相关人员参加现场救援,以尽 可能缩小事故影响及损失。 7.6 组长根据事故性质及趋势,决定是否向有关部门汇报。 7.7 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查明现场有没有伤亡人员, 并以最快速度将其救离现场,交由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或急送医院 救治。

12、7.10 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工作,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并对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处 罚。 7.11 事故处理结束后,组长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及早恢 复生产施工,减少损失。 8.8.结束语结束语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领导的组织和应急救援能力;强 化应对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提高快速反应 能力,应急救援以及协同作战能力;提升我队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 力,确保在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有效组织、快速反应、 高效运转、临事不乱,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总之总之,要减少或杜绝施工中人员触电现象,必须引起多方面的 重视,从人的思想上,装备的配备上都应该不断提高,同时,还必 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做到在使自己不受伤害的同时, 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施工中人员的 触电伤亡降到最低,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