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188770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姓名:朱月莹姓名:朱月莹 班级:药班级:药 121-3 学号:学号: 201262501351摘要:摘要: 皮肤是美容的关键,也是心理和身体健康状态的体现。人都希望自己的皮肤滋润、细腻、 柔嫩,富有弹性。然而有些人的皮肤却不尽人意,显得粗糙,缺乏光泽。皮肤不好无非就 两大原因,一方面与遗传因素和疾病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与后天的营养和保养有关。所 以,不论男女,撇开遗传方面来讲,皮肤不好多半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善的。可以 通过饮食方面,生活习惯,运动量,必要时使用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爱美之心人皆有, 药物是保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风险较大的一个保养措施,学

2、会美容药物的正确使用方 法,对每个人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关键词:关键词:皮肤;不同性质皮肤的保养;皮肤与美容药物;黄褐斑;护肤与健康。二、五种不同性质皮肤的保养:二、五种不同性质皮肤的保养: 1、干性皮肤 多做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使用滋润、美白、活性的修护霜和营养霜。注意补充 肌肤的水份与营养成份、调节水油平衡的护理。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不要过于频繁 的沐浴及过度使用洁面乳,注意周护理及使用保持营养型的产品,选择非泡沫型、碱性度 较低的清洁产品、带保湿的化妆水。 2、中性皮肤 注意清洁、爽肤、润肤以及按摩的周护理。注意日补水、调节水油平衡的护理。 护肤品选择:依皮肤年龄、季节选择,

3、夏天亲水性,冬天选滋润性,选择范围较广。 3、油性皮肤 随时保持皮肤洁净清爽, 少吃糖、咖啡、刺激性食物, 多吃维生素 B2/B6 以增加肌肤抵 抗力,注意补水及皮肤的深层清洁,控制油份的过度分泌。使用油份较少、清爽性、抑制 皮脂分泌、收敛作用较强的护肤品。白天用温水洗面,选用适合油性皮肤的洗面奶,保持 毛孔的畅通和皮肤清洁。暗疮处不可以化妆,不可使用油性护肤品,化妆用具应该经常地 清洗或更换。更要注意适度的保湿。 4、混合性皮肤 按偏油性、偏干性、偏中性皮肤分别侧重处理,在使用护肤品时,先滋润较干的部位,再 在其它部位用剩余量擦拭。注意适时补水、补营养成份、调节皮肤的平衡。夏天参考油性 皮肤

4、的选择,冬天参考干性皮肤的选择。 5、敏感性皮肤 经常对皮肤进行保养;洗脸时水不可以过热过冷,要使用温和的洗面奶洗脸。早晨,可选 用防晒霜,以避免日光伤害皮肤;晚上,可用营养型化妆水增加皮肤的水份。在饮食方面 要少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皮肤出现过敏后,要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化妆品,对皮肤进行观 察和保养护理。切忌使用劣质化妆品或同时使用多重化妆品,并注意不要频繁更换化妆品。 不能用含香料过多及过酸过碱的护肤品,而应选择适用于敏感性皮肤的化妆品。四、常见的皮肤保养美容药物四、常见的皮肤保养美容药物 1、维生素 E 胶囊:美白淡斑 有延缓衰老和保持细胞青春活力的作用,还能消除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侵蚀作用,

5、从而淡 化黄褐斑、色素斑、老年斑,治疗急性皮肤晒伤,有效逆转皮肤衰老,使肌肤变得光滑、 白皙。据研究表明,持续服用 39 个月大剂量维生素 E,能使面部黄褐斑和色素斑减少甚 至消退。 天然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 E 更为安全和易吸收,例如:麦芽、坚果、菠菜、大 豆 2、花粉:粉嫩面色新 据国外资料报导,在法国巴黎,90%的名模采用花粉美容。而在日本,花粉被誉为“美容 之源” 。花粉是一种很好的美容剂,它不仅具有生发护发、使皮肤滋润变白的作用,尤其对 祛除黄褐斑、雀斑有独特功效,其有效率高达 94.1%。且其还具有减肥的作用,花粉中所 含丰富的 B 族维生素能将脂肪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消除多余的脂肪

6、,保持身体苗条。蜂 花粉是一种天然保健品,可以直接入口食用,用温开水送服,或入口细细咀嚼。 3、胶原蛋白:天然保湿没有皱纹 胶原蛋白含亲水性的天然保湿因子,而且三螺旋结构能强劲锁住水分,让皮肤时刻保持湿 润、水嫩的状态。由于活性胶原蛋白对皮肤的渗透性强,能够保持角质层水分及纤维结构 的完整性,改善皮肤细胞生存环境和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从而达到 滋润皮肤的目的。此外,胶原蛋白还有紧肤、亮肤和防皱的作用。直接食用富含胶原蛋白 的食物,如猪脚、猪皮。 4、螺旋藻:排出毒素青春不老 螺旋藻含丰富的 -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激化酶及 -亚麻酸可使皮肤保持特有弹性,因为 它特有的对于毒素的吞

7、噬作用,它在抗衰老、抗氧化、抗疲劳、抗辐射等方面功效卓越。 此外,由于螺旋藻中蛋白质含量高达 6070%,且消化吸收率高达 95%以上,而它的脂肪 含量只有 5%,又不含胆固醇,可使人体在补充必要蛋白质时避免摄入过多热量,不失为减 肥过程中一种很好的辅助保健品。常规保健剂量每天不低于 3 克,睡眠不好的睡前加服 1 克。 5、何首乌:补肾是美颜和乌发 本草纲目中曾提到:“何首乌可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 ”中医认为发为血 之余,肾藏精、生髓,是造血的器官。肾精充足,气血旺盛,可有效的促使面容幼嫩,头 发早白。近年来,药理研究证实,何首乌有扩张血管和缓解痉挛的作用,可使皮肤细胞、 脑细胞

8、和头发获得足够的血量,所以服用何首乌不仅能使人精神焕发,还可促使面色红润 有光泽,头发乌黑有韧性。忌与猪肉、血、无鳞鱼、萝卜、葱和蒜同食。 6、松花粉:代谢越快,衰老越慢 松花粉是高效功能型保健食品,它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酶、核酸、单糖、 多糖等营养物质。可以全面调理人体的各个系统,起到抗疲劳、调节胃肠功能和护肝的作 用。在美容方面的贡献也尤为突出,它可以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延缓皮肤细胞衰老, 增加皮肤弹性,消除皮肤的黑色素,使皮肤洁白红润又健美。此外,松花粉还具有亮丽秀 发的特殊功效。五、黄褐斑的治疗五、黄褐斑的治疗 上课时谈论起黄褐斑,觉得自己母亲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特别了解

9、黄褐斑的一些知识, 陈列如下: 1、 成因 外部原因:日光紫外线是黑色素细胞增殖、皮肤色素沉着增多的主要生理性刺激。引起皮肤变黑的主要是 紫外线的中波。它能引起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产生。长期在阳光底下会激活酪氨酸 酶的活性,来保护我们的皮肤细胞。酪氨酸酶与血液中的酪氨酸反应,生成一种叫“多巴” 的物质。多巴其实就是黑色素的前身,时间一长,就形成斑点。 内部原因: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也称是肝、脾、肾功能失调,女性在经期和妊娠期时体内的激素分泌度大,人 体的黄体酮分泌就会增加,因此会引起色斑或者色斑加重问题。一些药物内的成分也是能 刺激荷尔蒙分泌的,如:长期服用避孕药、安眠药、鲁纳米等都会产

10、生斑点。 精神原因:压力大 现在许多的女性在职场上打拼,长期睡眠不足,作息时间无规律。过度疲劳肾上腺皮脂功 能下降从而引起的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导致内分泌失调精神状态不佳,引起色素沉着,这 也是长斑的主要原因。 2、 对策黄褐斑的治疗要内外结合,首先要祛除病因,并严格防晒。 外用药最有效的配方:5% 氢醌、0.1%维 A 酸和 0.1%地塞米松。常用的丝白祛斑霜,氢醌 霜。市面上有一些美白祛斑化妆品含有熊果苷、维生素 C/E 及其衍生物、一些植物黄酮类 及多酚类提取物、烟酰胺等美白成分,外用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配合使用。不论是美白 化妆品还是药物,使用时间至少要在两个月以上才能看到效果,需要坚持

11、。另外果酸换肤 和维生素 C 离子导入等治疗也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也有一些中药如加味逍遥散、桃红四 物汤等可能会有帮助,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能在短期内见效。总之黄褐斑的治疗比 较困难,需要有耐心,慢慢调理。 黄褐斑病人要经常摄入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青辣椒、山楂、鲜 枣、猕猴桃、新鲜绿叶菜等。由于维生素 C 为氧化剂,能抑制皮肤内多巴醌的氧化作用, 使皮肤内的深色氧化型色素转化为还原型浅色素,抑制玄色素的产生。因此,经常吃富含 维生素 C 的食物,可使色素减退,对预防黄褐斑大有益处。 柠檬中含有枸橼酸、果胶和丰 富的维生素 C、维生素 D 等,制成浴剂应用能使皮肤滋

12、润光滑。枸橼酸还可防预皮肤色素 沉着,也有助于预防此病。 黄褐斑者平时不宜过量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酒、浓茶、咖啡等, 以免加重病情。六、总结:六、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生活得到足够的保证,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多,越 来越高。美容成了如今社会火热的话题,而美丽也成为越来越多女性乃至男性所向往追求 的目标。应社会的需求,针对美容、美体、护肤等各种方式方法层出不穷。当然,快节奏 的生活也让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花费在美容美体上,所以越来越多的方法让人们感受到 了速成效果,而忽略了它们内在的隐患。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 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而药物不是绝对安全的,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药物有其 对应的病症和病情。不可将美容药物与化妆品保健品混为一谈。根据皮肤的具体情况使用 对应的药物且控制药物的合理剂量,保持最佳血药浓度,达到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个人认为药物是不得已的最后选择,能不用药就尽量不用, 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方法是最安全健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