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8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18775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2018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京市2018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京市2018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京市2018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京市2018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2018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2018政府工作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2018 年年 1 月月 21 日在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日在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第一次会议上代市长 蓝绍敏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

2、险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和本届政府任期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优化结构中做大总量,在提升效益中加快发展,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 4 个千亿台阶、达到11715 亿元,成为全国第 11 个突破万亿规模的城市,年均增长 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 万美元,保持全国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跨 5 个百亿台阶,总量达到 1272 亿元,年均增长 11.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

3、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突破 3 万亿元和 2.5 万亿元,均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60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经济增加值均突破 5000 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河西 CBD 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速,区域金融中心、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9.7%,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1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40%,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 6 个,高世代液晶面板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台积电等一批龙头项目加快建设,集成电路及专

4、用设备、新型显示、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链加速形成。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化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 34.4%下降到31.9%。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跃居全省第一,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850 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保持全省第一、跻身全国前列。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新增高淳、麒麟、白马、徐庄四家省级高新区,全市各区实现高新园区全覆盖。 “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稳步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智能

5、制造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地。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创业南京”英才计划深入实施,集聚科技顶尖专家 33 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 117 名、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 1280 名,引领 10894 名青年大学生创业,21 名企业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在省内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建立完善科技奖励评价办法,科技创新券、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设立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扎实推进。轧钢、水泥、船舶产能累计减少 200 万吨、572 万吨、44 万载重吨,房地产市场调

6、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置换政府债券 1696 亿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超过 680 亿元,120 个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 1490 亿元。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 (二)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二)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面貌焕然一新。南京被国家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空间格局更加优化。江北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并全面启动规划建设,河西新城呈现现代化城市中心形象,南部新城完成机场搬迁并实质性启动,麒麟高新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东山、仙林、高淳、

7、溧水副城功能加快完善, “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区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由 619 平方公里拓展到 773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 82.3%。枢纽功能更加凸显。宁杭高铁、宁安城际相继开通,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溧马、淳芜高速公路建成投用。长江 12.5米深水航道初通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小红山客运站等一批重要枢纽工程建成投用。路网体系加快完善。机场高速扩建、江北大道、宁高新通道、122 省道等一批城乡大通道竣工投用。城西干道和江东路快速化改造、纬七路东进等一批城市骨干道路工程建成通车, “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网基本成型。过江通道建设全面提速,

8、建成扬子江隧道,开工建设长江五桥、和燕路过江通道,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有序推进,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免费通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 2108 公里。公共交通全国领先。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行,7 线 263 公里轨道交通线路新投入运营,运营总里程达到 348 公里、居全国第四。建成河西、麒麟两条有轨电车线路,更新新能源公交车 4100 余辆,新增公共自行车 9.4 万辆,公交线网城乡全覆盖,主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 63.1%,创成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历史文化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实施近现代建筑保护和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明城墙保护、整治、开放与联合申遗工作,南京被国家确定为“海上

9、丝绸之路”申遗城市,建成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六朝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梅园新村、颐和路入选全国首批 30 条历史文化街区,沿明城墙、秦淮河、长江、历史街巷生态人文空间特色彰显。市容环境展现新面貌。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专项行动,完成 56条主次干道、869 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禄口机场、南京南站、玄武湖周边等窗口地区提档升级。完成老旧小区整治 587 个,受益居民 19.7 万户。改革停车管理政策,累计新增停车泊位超过 9 万个。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城区道路机扫率达 90%,提高 30 个百分点。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防洪

10、保安能力大幅提升。长江干堤、滁河、水阳江等主要江河干流防洪能力显著增强,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成功应对 2015、2016 年特大汛情。 (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我们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生态市” 。打出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 。深入实施工业废气治理,完成电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车辆、油品“双提标” ,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狠抓工地扬尘管理,全面推行烟花爆竹“禁放” ,严格落实冬春季节大气管控

11、措施。2017 年,全市 PM2.5 平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 46.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 72%以上,PM2.5 浓度降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均居全省首位。实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 。全面推进“河长制”和“断面长制” ,完成 150 条黑臭河道整治,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主城沿河环境明显提升;建成铁北、珠江二期、城东三期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及 10 个镇(街) 、1296 个规划布点村污水处理设施,完成 277 平方公里雨污分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 94.5%;长江、太湖流域保护深入推进,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硬举措” 。积极推进

12、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 609 家,煤炭消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万元 GDP 能耗较 2012 年下降 24.3%。环卫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成江南、江北、高淳等一批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收费制度改革,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治污减排。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打造生态建设“风景线” 。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出台实施南京“土十条” ,土壤环境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 2000 多平方公里、市级以上示范村486 个。建成滨江风光带、青奥森林公园

13、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新增绿地小游园 99 个,新建绿道 562.6 公里。绿化造林 10 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 44.8%和 29.9%。 (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大“放管服”改革推进力度,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公布行政权力十张清单,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129 项,7 次向基层下放审批事项 326 项,703 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成为全国第二个没有非行政许可审批城市。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新增 41 家上市企业、237 家挂牌企业,

14、上市企业总数达到 102 家。苏宁银行成为省内首家民营银行。新组建扬子、东南、体育、旅游等国有企业集团,62 家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属经营性资产证券化率达到 52.2%。综合医改稳步推进。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支付水平大幅提高,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智慧医疗成为南京医改特色品牌。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等 21 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批改革亮点和品牌加快形成,成立全国第一家具备综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 “不见面审批”模式在全省推广并形成广泛影响。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不动

15、产统一登记全面推行。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为全国提供了“南京方案” 。商事制度、户籍制度、综合执法、价格机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均取得积极进展。大力推动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南京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开放平台获批运行,16 条国际航线、南京中欧等洲际集装箱货运班列开通运行,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空港经济开发区获批为省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在全省份额由 11.6%提升至 14.4%,对外贸易结构更加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比重提高 8 个百分点,服务外包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迈

16、上新台阶。区域合作加快推进。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宁镇扬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协同推进。城市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南京青奥会精彩圆满,赢得了海内外高度评价;国家公祭活动顺利顺畅,展现了南京开放自信、和平博爱的国际形象。成功举办亚青会、速度轮滑世锦赛、全项目轮滑世锦赛、南京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全球体育城市指数排名从第 42 位跃升到第 19 位。举办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一批重大活动,提升了南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八个更”要求,狠抓民生保障改善,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达 78%,连续 9 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富民增收步伐加快。多措并举充实群众“口袋”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54538 元和23133 元,年均分别增长 8.9%和 10.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顺利推进,全市80%低收入农户和 60%以上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摘帽。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