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618346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 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一些规模经营主体。2016 年“中央一号” 文件首次明确指出,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 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为我国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机制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20162016 年的“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积极培育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 支持其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 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政策界

2、的理论依据。 学术界也不断聚焦这一概念,从内涵、发展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具体实践中,我国各地区也在不断摸索发展家庭农场,其中一些先行试点区域的家庭农 场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各地家庭农场发展不平衡,认 知程度尚不一致;有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并不完善;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等。 因此,家庭农场是农村改革的一种新生事物,我们不仅要以全新的、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不同时期家庭农场被给予厚望的时代背景有所不同,还要把其放 入历史沿革的脉络中分析其发展态势以便我们的讨论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为进一步的政策 分析提供历史资料的依据。

3、二、家庭农场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着数十年的历史,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 点,并随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相互渗透日益丰富,家庭农场包含的经营规模、主体呈 现出不同阶段性、历史性的特点。“家庭农场”的政策文件沿革从理论形态上讲, “家庭农场”并非一个新的概念,从中央文件和领导指示上看家庭农 场在我国的发展,要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这样我们才能准确了解家庭农场的根源和历 史嬗变。因此,本文归纳总结自 1983 年以来的有关家庭农场的政策文件,如表 1 所示。由上述政策文件指示可以看出,分为两个阶段性。第一阶段是 19831986 年,为起 步阶段;第二阶段为 xx2

4、016 年是迅速发展壮大阶段,政策文件更为密集。表明我国对家 庭农场的扶持呈现层层递进、逐步加强的态势,这为实践中开展家庭农场提供政策支持, 为解决当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提供了正确方向,体现出国家对发展家庭农场这 一新型经营主体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预示着这将会是一个不断进行富于创造性、探索性的 长期过程。另外为全方位了解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2016 年 3 月启动我国家庭农场的调 查情况,7 月选择大约 3000 个家庭农场启动典型家庭农场监测工作,为 2016 年 4 月由我 国农业部和社科院共同编写的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正式发行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这 是农业部首次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发

5、布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脉络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为摆脱国营农场面临的困境,自 1950 年我国开始效仿苏联建立国营农场,此时的家庭农场主要表现为高度集权的职工农场这一 形式,其特点是“四个统一”,这无疑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造成过度平均主义结等诸多问 题。因此,势必要对家庭农场这一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于是在 1983 年 3 月 5 日,全国农 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国营农场职工要求实行大包干的,都应积极支持”。在上述逐步探索 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过程中,职工被允许开始利用家庭内部的闲散劳动力 和闲暇时间从事一些副业生产,来解决农场生

6、产不足的问题,这些有益的实践经验为此后 家庭农场的发展夯实基础。20 世纪 90 年代,家庭农场的发展目?酥饕?是实现规模经营和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分阶段来看,19901993 年规模经营的制度创新表现出强烈的政府意愿和其组织动员能力。 随着各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为了改善收入状况和解决家庭负担, 大量涌入城市,在农村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逐步形成,土地出现严重的抛荒、 撂荒现象,造成粮食产量下降。1994 年,农业部农村改革实验区办公室总结以往经验,指 出“土地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应该以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 ”1994 年之后的时期, 规模化经营成为学者讨论研

7、究的热点话题之一,也就势必要面对土地流转问题,关于土地 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文献比比皆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 营主体之一,各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家庭农场再次被高度关注。在 20162017 年的发展中,学者们主要谈及家庭农场的内涵、优势等,除此之外, 实践探索上,各个地方各具特色,形成符合自身地域特点的模式,如浙江宁波模式、吉林 延边模式、上海松江模式、安徽郎溪模式、湖北武汉模式等,体现着由传统的家庭承包经 营向现代的家庭农场转变的发展态势。三、家庭农场的政策分析政策实施状况对于家庭农场历史沿革的探讨,不仅要关注国家政策文件对家庭农场的扶持,以及 其发展的

8、“前世与今生”,还要把握其发展的具体数量和质量情况,以便我们更为直观的整 体的了解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841989 年间,我国职工家庭农场的数量由万个上涨 至万个,农业总产值由 118112 万元上升至 658349 万元,纯收入由 42153 万元增长到 352551 万元,这表明职工家庭农场由试办向全面兴办的转变,取得了规模扩大、数量倍增 和产值提高等好的效果。由于能力有限,仅找到 1994xx 年的国有农场的统计数据,而此 段时期的家庭农场更多的表现为国有农场,因此,如表 2 和图 1 分别显示的是 1994 年国有 农场的有关指标、指标态势图。 由表 2 和图 1 可以看出,19

9、94xx 年的国有家庭 农场的个数和职工人数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值呈上升的趋势,尤 其是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最为明显。表明,虽然农场的数量在减少,但是其质量在提高,这 也可能是“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趋被重视、被广泛推广的原因之一。据统计, 截至 2016 年年底,全国总共有家庭农场万个,耕地面积达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 。其中,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的数量超过 34 万家,平均经营规模 150 亩左右;平均 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人,其中家庭成员人,长期雇工人;2016 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 入为 1620 亿元,单个家庭农场的平均收入为万元。2016 年,

10、家庭农场数量急剧攀增,据 农业部一项调查显示,家庭农场的平均经营规模已达到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 面积亩的近 27 倍。由此可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生力量,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来带动 农村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与问题尽管家庭农场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但由于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存在一定 的问题或者障碍。1. 土地经营规模小,效益提高仍具有空间家庭农场的发展首先就要做到适度规模经营,改变农业“小、散、弱”的现状,从而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家庭农场的规模小的现状依然存在,据统计数据 显示经营规模 50 亩以下的有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0100 亩的有万个,占

11、% ;100500 亩的有万个,占%;5001000 亩的有万个,占%;1000 亩以上的有万个,占%。 由此可见,规模主要集中在 100 亩以下,未能形成规模效应。2. 融资困难,仍面临着资金的约束由于家庭农场规模较大,在流?D 土地、设施建设和后期经营方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大 量的资金。虽然我国银行近期出台一些关于支持家庭农场贷款的文件,但毕竟数量有限或者碍于利率太高,仍然没有改变融资困难的现状。多数农业经营者都是靠自己已有产业的 经营积累即内源性融资或者向亲朋好友借款,因为农业具有弱质性和信息不对称,正规金 融机构贷款给农民的意愿较低,而针对农民的小额信贷的额度较小、手续复杂,根本无法 满足

12、其资金需求,因此较少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3. “家庭农场”涵义模糊不清学者关于“家庭农场”有多种定义,农业部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家庭农场做出定义: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 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这是政府首次对“家庭农场”的涵义进行界定。虽 然有官方定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所出入,从而有些地方出现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不恰 当牟利的现象。一方面,家庭农场的成员如果主要由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 族成员构成,会带来家庭内部成员过多,不便于管理,收益无法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虽 然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是目前农业的发展的机械

13、化水平较高,未能凸显廉价劳动力的 优势,除此之外,家庭农场大规模经营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明显不太现实。以武汉城 郊的某个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主要种植蔬菜,该项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而农场主自 己较少参加农业经营活动,更多的是管理雇佣人员。4.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管理不到位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 4. 9 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 以上文化程度占 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 5%。 文化程度过低,其专业知识有限,大部分农场主甚至不懂农业知识,单纯依靠自然规律或 者靠“天”搞生产。相对而言,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毕业,而美国的

14、农场主大部 分是大学水平,这进一步表明相对较低的农民素质仍然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一。从管理效率上看,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农场主的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农场主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往往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农民转化而来,但是他们更多的缺乏 管理经验,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而纯粹依靠以前的种植经验;亦较难以窥测与洞察市场 变化来规划自己的农场经营范围,往往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容易受到市场各种不确定 性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获得稳定的收益。政策实施的效果1. 政策整体推进情况良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在宏观层面上,各地方政府对于中央发展家庭农场政策的贯彻执行比较到位。从认 定标准上,大部分市县已

15、出台关于家庭农场认定的相关各个指标的认定办法,仅有少数地 区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从实施过程来看,家庭农场正经历一个从自发走向规范、从弱 小走向成熟的过程,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该种经营方式保障农民的农业经营主 体地位,符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可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在城市承 载力过剩、社保制度不健全,城镇化速度加快但有些农民仍然难以融入的情况下,通过“依 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给专业大户发展适度规摸的家庭农场,避免工商企业、社 会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对于防范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具有现实意 义,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稳定。2. 区域间仍存在差异,做到因

16、地制宜虽然从总体上看,家庭农场发展态势较好,但不同区域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 其体现在经营规模这一问题上。即我们应该更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农村之间的区域差异, 引导家庭农场因地制宜的发展,避免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忽略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现象 的出现。同时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节约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产量, 而东南部地区如浙江嘉湖平原地区,家庭农场通过采用连片承包后土地整理、杂交水稻品 种等方式,提高了稻谷的产量;而广东省佛山市,养殖户通过连片承包鱼塘、工厂化育苗和养殖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3. 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挑 战我国的家庭农场的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其 可持续的发展问题仍面临挑战。一是筹资方面的挑战,资本积累不足,该问题在上述现状 已谈及,此处不再赘述;二是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以及各地的家 庭农场是否符合自身地方资源条件的问题。随着国家政策文件的推出,有些地方的基础配 套设施并不完善就盲目开办家庭农场,致使家庭农场呈现畸形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