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重点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180942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概论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概论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概论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概论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概论重点文学概论重点第一编第一编 导论导论1 1、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 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2 2、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地位(基石)是什么?、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地位(基石)是什么?(1) 基石: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 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 主义。 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

2、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 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 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 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 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 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 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

3、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 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 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 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 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2) 地位:第二编第二编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1 1、文学活动的、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2 2、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 不平衡关

4、系不平衡关系” 。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 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 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 3 3、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世界:从世界角度 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 ;作者:从作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作品:从 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

5、 ;读者:从读者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 。4 4、试辩证说明文学产生与发展的诸种原因。、试辩证说明文学产生与发展的诸种原因。 有的认为文学发展动力是社会风气的变化; 有的认为文学发展与时代变化密切相关; 有的认为文艺发展动力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 还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 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 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 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生产劳动。经济因素不是影响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唯 一决定性因素,但在终极意义上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来理解。 )以上原因各有侧重,根本上应说是

6、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 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 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 因。 5 5、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 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 籍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

7、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 举例: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方面写洞庭湖的浩荡、一望无际、波 撼岳阳的雄伟壮观气势;另一方面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空有出仕愿望却无人引荐,望张九 龄援引的感情。 6 6、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意义。、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意义。(1)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的总纲和灵魂。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对社会主义文艺 来讲,就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素养和培养自由 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本;(2)意义: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最高价值和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第三编第三编 文学创造文学创造1 1、文学话语的特点。、文学话语的特点。(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 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 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 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 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 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文学言语是一

9、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 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 情色彩和风格。 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 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 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 ( 文学话语甚至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 2 2、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和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和主客体的双向运动?(1)关系的特点: 创作主体对课题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创作主体对课题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文学创造中 主体把握客体的特殊心理活

10、动形式。在文学创造中,主体的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 客体关系的纽带。(2)双向运动: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 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 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 ,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在文 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 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这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 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课客体的“主体化” , 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 ,文学创造的客

11、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 主客体的统一。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 3 3、陌生化的定义。、陌生化的定义。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 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陌生化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 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 力。 ) 4 4、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意识和无意识共存于同一文学创造过程之中。 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又是相互补充的。 在艺术构思中意识起主要

12、作用,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无意识也承担着大量工作。5 5、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 理理 性之间关系的理解。性之间关系的理解。(1)原因: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它与关注人 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是 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 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文学的价值追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人文关 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2)关系:

13、 作家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 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 在一起。 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 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汇; 而作家完全 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 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 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第四编第四编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1 1、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从诗歌基本特征

14、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 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诗的跳跃性以 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 诗的节奏韵律性 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2 2、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 3、意象(指审美意象)意象(指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 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

15、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 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思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生动具体的 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 5、为什么说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 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 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 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 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 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 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6 6、如何正确理解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观点?(举例)的观点?(举例) 指文

16、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现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 界观。 把风格看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角度来理解,从形成 的内在根据上来理解和风格的。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 面来把握风格的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无疑是必要的。所以“文如其人” 。 举例:鲁迅先生一身正气、胸怀大志,所以他的杂文有极强烈的战斗性和正义感。 7 7、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举例)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举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地域文化与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地域文化的差异也必然导致地域风格的差异。 举例: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 “辞约而旨丰”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 惠巧”第五编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消费与接受1 1、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广义的文学活动指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指在商品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