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8083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丹青 2009年8月,历史发病概况1,安徽省历史上曾是流脑高发地区 1950年至今有3次大流行: 19581959,279.85/10万; 19661967,596.11/10 万; 19761977,191.3310万; 1967年为发病最高年,发病254961人,死亡12748人。 自20世纪80年代使用流脑疫苗以来,流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82003年流脑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在0.06/10万0.17/10万之间,历史发病概况2,历史发病概况3,流行特征为: 流行菌群为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以B群为主 79

2、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大流行; 明显的冬春季节性高峰; 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 大流行通常是先皖北后皖南。,近年流行情况1,自2003年9月在安徽省首次发现C群流脑以来,疫情大幅上升。,近年流行情况 2,共报告1129例,死亡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6.6%。实验室诊断病例271例,其中C群251例(占总实验室诊断病例的92.6%)、A群8例、B群2例、其它群(无法分群)10例。,安徽省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流脑发病情况一览表,病例监测-发病概况,安徽省2005-2006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4-2005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7-2008年流脑地

3、区发病数,安徽省2006-2007年流脑地区发病数,病例监测-地区分布1,安徽省2005-2006年流脑地区发病数,病例监测-地区分布2,病例监测-地区分布3,病例监测-地区分布4,病例监测-时间分布,病例监测-年龄分布1,年龄分布(20042006年) 发病人群以1318周岁年龄段为主,占40.8; 其次是7-12岁年龄组儿童(小学生)发病较多,占16.6 %(83例); 0-6岁儿童病例占15.6% (78例), 19岁-22岁病例占14.0%(70例),23岁以上流脑病例占13%(65例)。,病例监测-年龄分布2,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年龄分

4、布图,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年龄别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览表,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病例监测-职业分布,职业分布 学生多见,占总病例的57%。,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职业分布图,病例监测病例临床表现,20042005年,19个死亡病例中,发病两天内死亡14例,多数病例起病急,发病凶险,症状比较严重,病程进展快。,实验室监测病例1,检测方法 细菌培养菌群分型 特异性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PCR检测,实验室监测病例2,20042009年安徽省流脑实验室诊断病例菌群分型情况一览表,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1,2004年2006年:采集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2

5、246份 Nm阳性为111份,阳性率为4.9%。 带菌谱为: C群Nm93株,阳性率为4.1% A群3株,阳性率为0.1% B群8株,阳性率为0.4% 其它群7株,阳性率为0.3%,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2,2004年末和2005年初:流脑暴发疫情,26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菌群检测 13份为Nm阳性,阳性率4.8; 其中C群Nm10株,阳性率为3.7%, D群Nm3株,阳性率为1.1。,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3,2006年7月2009年6月:采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179份(合肥144份) Nm阳性为83份(合肥76份) ,阳性率为46.4%。 带菌谱为: C群Nm68株(合肥66株),阳性率

6、为38.0% A群1株,阳性率为0.6% B群8株,阳性率为4.5% 无法分群6株,阳性率为3.4%,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1,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 2005年14月,马鞍山市区、芜湖市繁昌县、淮北市区、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阜南县、宿州市砀山县、六安市霍山县,采集1226人份咽拭子标本 2006年9月,在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700份,结果未检出Nm。 2007年6月,在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738份,检出W135群、Y群各1株。 2008年9月,在合肥市、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651,检出A群7株、B群7株、C群12株,阳性率4。,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2,安徽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脑Nm带菌率

7、调查结果,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3,人群抗体水平检测 2005年4月:马鞍山市区、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阜南县、宿州市砀山县、六安市霍山县,采血931人。 2007年6月:淮南潘集区、大通区、谢家集区,采血738人。,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4,安徽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5,安徽省2007年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流行特征,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 流行周期不明显; 流行季节高峰依然存在(冬春季); 发病年龄后移,以中小学生为主; 流行菌群变迁,由A群转为C群,但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 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 作好流脑的监测工

8、作 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提高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 做好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查漏补种工作。,流脑疫苗国家免疫程序,注意:疫苗种类变了!,第一剂次起始月龄(6-18月龄) 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母传IgG类抗体,出生后6月龄以内,体内杀菌抗体尚能维持有效水平。6-18月龄抗体水平降至最低, 发病水平升高。 第二剂次基础免疫(两剂次间隔3个月) A群多糖抗原在2岁以下婴幼儿抗体应答较差,虽然可对幼儿诱生抗体和免疫记忆, 但需重复免疫接种才能诱生足够抗体滴度。 6-24月龄婴幼儿经2针基免后抗体明显升高,抗体几何滴度和阳性率均达到或接近3岁儿童接种1针后的抗体水平。,免疫程序说明

9、(A群流脑多糖疫苗),初免起始月龄(2岁)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小于2岁儿童无可靠的免疫原性,可引起以后几年对C群抗原的反应性降低。 加强免疫(间隔3年) AC群流脑疫苗接种1剂后,各群抗体4倍增长率在90%以上。 保护性抗体滴度:小于4岁儿童在2-3年内迅速下降,大于4岁者至少持续3年。,免疫程序说明(A+C群流脑多糖疫苗),非国家免疫规划流脑疫苗,A、C流脑结合疫苗 ACYW135流脑多糖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流脑疫苗,就其生物学特性来讲,有两种,一种是多糖疫苗,另一种是多糖结合疫苗。一、多糖疫苗:多糖抗原是属于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对婴幼儿免疫效果差,不能有效的激活辅助性T细胞和T记忆细

10、胞,因此免疫保护时间短,无加强效应。二、结合疫苗:为了增强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好的方法是:使具有特异性的多糖抗原与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蛋白结合成为偶联疫苗(现称结合疫苗)。这种疫苗既有特异性,又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机制是T辅助细胞能识别蛋白载体,刺激B细胞对多糖的应答,这样可以获得对多糖的回忆反应并产生丰富的IgG抗体。可用于2岁以下。,关于流脑结合疫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到2010年,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力争在全国范围对适龄儿童普及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采购的A群、AC群流脑多糖疫苗。而由于近年来我省报告的流脑病例中, C群流脑病例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报告病例较多的地区

11、,因此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而AC群流脑多糖仅能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鉴于已有可用于小年龄组儿童的国产AC群流脑结合疫苗供应,因此,部分地区提出,建议用AC群流脑结合疫苗(二类疫苗)替代A群流脑多糖疫苗。,流脑疫苗接种建议1,为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落实,进一步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凡拟以AC群流脑结合疫苗(二类疫苗)替代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地区,应认真分析近年来当地流脑疫情的菌群分布,提出科学的依据。各预防接种门诊要保证国家免疫规划流脑多糖疫苗的供应,同时对替代的二类疫苗进行告知和公示,供儿童家长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均不得以没有国家免疫规划流

12、脑疫苗,而强行推广二类疫苗。,流脑疫苗接种建议2,病例发现与报告 病例调查 24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出现首例流脑,应开展病例搜索和主动搜索。 学校、托幼机构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CDC要建议并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 建筑工地等其他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CDC要协助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 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 聚集性病例调查 (在暴发疫情控制中介绍),做好流脑监测1,做好流脑监测2,实验室监测 病原监测: 菌群 分子生物学 药敏 健康人带菌监测 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流脑单病/专病报告管理系统,预测与预警 下述

13、情况提示可能出现流脑流行 与往年同月相比,发病数呈2-3倍以上增加 连续3周,每周发病数与上周相比成倍增长 5岁以上发病数所占比例增加 人群带菌率20% 发病率超过15/10万,做好流脑监测3,疑似病例报告率 100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县级CDC调查率 80 首例病例县级CDC调查率 100 死亡病例省级CDC现场调查核实率 100 聚集性病例疫情省或市级CDC现场调查率 100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 80 国家级监测点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 90 县级CDC接到报告后24小时标本送达市CDC率 80 疾控机构收到标本7天内完成检测、反馈率 80 收到菌株后7天内完成药敏检测、反馈率

14、80 省CDC分离菌株后28天内送达国家CDC率 80 国家CDC14天内完成菌株鉴定反馈率 80,监测指标,做好流脑监测4,暴发疫情控制1,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 一般性措施 隔离救治病例 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 预防服药 应急接种 区域联防 培训与宣传教育 督导检查,聚集性病例疫情 聚集性病例定义: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单位,7天内发现2例或2例以上病例;或在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的病例;或在1个县1个月内发现5例或5例以上病例 省或市级疾控机构要派人赴现场指导,参与流调 了解人群发病、居住环境、疫苗接种以及人口流动等影响因素情况,掌握流行特征 加强监测、调查 日报告和“零病例”

15、报告 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 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晨检 健康人带菌监测、免疫水平调查、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 预防服药 应急接种,暴发疫情控制2,聚集性病例疫情监测1,加强监测 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汇总报告所发现的不明原因的突然发热、头痛或/和出现瘀点/瘀斑等症状的病例,如果未发现流脑病例,则报告“零”病例。 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报告。 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确定监测范围和时限,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定期到医疗机构核查门诊日志、入院记录,搜索疑似流脑病例。 定期到发生疫情的学校、集中用工场所开展病例主动搜

16、索,必要时到社区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发现漏报病例,及时补报,并追踪调查。,聚集性病例疫情监测2,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监测 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工作,每日对学生因病缺课或医疗机构学生集中就诊情况进行记录。 定期到辖区托幼机构、学校检查晨检措施落实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协助工地和其他集体单位设立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掌握本工地人员流动情况,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 应急接种监测 接种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和范围、人数等情况,逐级上报。,一般性措施 健康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淡盐水漱口、打喷嚏时使用手帕等。 避免探视病人 空气流通等 隔离救治病例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准确地诊断、报告病例。 隔离治疗病人 病人隔离期限:至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发病后7天。 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并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规范化治疗,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减少病例的死亡。 病情严重需要转院治疗,必须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 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