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绩效评价模式研究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617817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绩效评价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绩效评价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绩效评价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绩效评价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绩效评价模式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绩效评价模式研究本文以黑龙江省某上市公司会计内控为考察对象,针对企业现金持有问题进行主题讨 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包括: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 对于“交易性”而言,它是企业日常持有现金的重要目的,这里的现金持有量根据现金周转 模式,其最佳额度为:现金周转期,同时也取决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交易频率和交易规 模;“预防性”动机的存在根源于信息不完美现象的普遍存在,即因信息不完美现象的存在, 企业为了降低应对风险的交易成本而持有一定量的现金;“投机性”行为作为企业市场行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要已持有现金的支撑。由此,本文将围绕着这个主题进

2、行绩效评价 模式研究。1 上市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市场范畴下的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属于其市场行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 到市场范畴下去讨论。这里的市场范畴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根据哈佛 学派的 SCP 模型可知,市场结构决定着企业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着市场绩效。与 之相对应的则是芝加哥行为学派的观点,即 CSP 模型,企业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市场 结构又决定着市场绩效。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表现来看,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还 未完全释放出来,所以行为学派的观点更符合我国当前国情。这就表明,企业在决策现金 持有量上具有很强的主观偏好,这一偏好也受

3、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证券市场发 育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主观偏好所导致的结果便是,处于企业外围的研究者难以 确定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准确数额。信息问题下的影响因素分析这里的信息问题指向:信息不完美因素。信息不完美因素的存在,深刻影响着企业 的现金持有量。根据央行对我国 2016 年的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可知,2016 年仍然维持着 低速增长态势,且实体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仍然明显。从这一预期出发,诸多企业必然会 选择增大现金持有量。具体而言,信息不完美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为 了降低应对经营风险的成本,而增大现在的现金持有量。企业为了减少筹措资金的交易 成本,而增大现在的现金持

4、有量。对于前者而言,企业会从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经济环 境出发,综合做出现金持有量的决策。另外,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压缩产能、提升 产业结构的国家战略推动下,也必然增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本重置的现金持有量。对于 后者来说,尽管央行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各大商业银行仍然表现出惜贷的行为特征。 因此,为了应对这一状况企业会选择增大现金持有量。委托代理下的影响因素分析“委托代理关系”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假设“距关系链条越远的主体,对 企业经营绩效关切度越小”为前提,能较好地应用于分析企业的现金持有量问题。可见,这 里便存在着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因素。然而,我国大量存在的上市企业属于国有企业

5、类型, 这就意味着“委托代理”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解决这类企业的现金持有量问题,而且在国企 中委托代理关系所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许是一种双边行动。因此,代理问题下的影响 因素主要针对非公企业类型。在这一企业类型中,职业经理人因所含有的目标函数与股东 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为了实现在职消费、提升职位声望等自利需要,而增大现金的持有量。2 完善绩效评价的策略优化财务管理上市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为 M 型,即这种事业部型的组织架构,决定了企业具有多 层次和宽幅度的特征。随着当前企业各事业部单元的产品项目相互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减弱,使得总机构在现金持有量的决策上也面临着多元目标函数的制约,以及存在多样化市场结

6、 构的要求。这就意味中,企业传统“统借统还”模式已经不适用当前市场环境的特点,因此, 需要建立契约约束下的多元化财务主体。首先,总机构与分支机构就产品项目所对应的一 系列生产、销售活动,通过签订契约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职责,然而将项目资金额定并配 合科学的激励措施,来促使分支机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这样一来,分散化的资金持有量 决策就能避免统一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也能规避与利益集团的非合作博弈。完善经营管理根据企业管理原理可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在于完善对人的管理。从现阶段 所反馈出的影响现金持有量的问题,除了受到客观信息不完美现象的干扰外,多数根源于 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利益使然。

7、非正式组织构成了企业内部的压力集团,在人为隐藏关 键私人信息的情况下,总机构将难以通过会计测算和全面预算管理来强化资金持有量的合 理性和有效性。因此,还需要从完善企业内控入手。处于金融后危机时期的当下,企业所 面临的应是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优化产品结构采取集中化市场策略来获得回报。 因此,在现金持有量的比例结构上应充分向产品研发、市场渠道拓展等领域倾斜。这样一 来,即能提升资金持有的经济效益性,也能缩小资金持有量的决策范围。强化内部治理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归纳出企业现金持有的目的,其中“投机性”成为了目的之一。根 据国内外实证研究显示,职业经理人在不受到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追求在职

8、消 费和提升职业声望度等短视行为。从而,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下,将会增大企业的现 金持有量。需要指出,企业现金一旦流出生产和流通领域,将降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能力。 由此,需要通过强化内部治理结构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前面也已经提到,国有上市企业 受到产权特征的决定,委托代理问题具有“双边性”,这从当前的反腐案例中便可知晓。因 此,本文主要以非公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非公上市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应提升企 业内部的契约化和制度化管理程度,避免内部非正式组织所带来的人际干扰。 利用 积累基金从现阶段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企业所持现金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 此,在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时应着力从资

9、本市场和利用积累基金上来下功夫。由于从资本市 场来筹措资金属于一个大问题,这已超出了本文的立论范围,所以这里只是就利用积累基 金提出建议。企业的积累基金主要包括两部分:资产折旧基金和福利基金。根据资本循环 公式 GWG可知,企业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将先后经历要素采购、产品生产、产成品销 售等三个阶段,其中资金在 W 阶段将停留一段时间,从而这一阶段将使企业资金暂时退出 流通领域。可见,企业对积累基金的利用主要在于填补因资金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漏损”, 而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边界。为此,企业财务部门应测算出资金在生产领域的停留时间,以 便有效利用好积累资金。完备财税政策同样针对当前实体经济面所遭遇的寒流而

10、言,地方政府应在财税政策上助力企业获 得合理的现金持有量。考虑到政府的行为偏好,在完备财税政策上应有所侧重,即向那些 高科技、新能源类企业倾斜。特别在“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下,应充分利用这次机遇,合理 测算增值税的缴纳数额,从而充分释放税制改革对企业所带来的红利。3 展望经理层控制程度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在经理层自利动机的行为假设下,管理者往往以“个人效用极大化”而不以“股东财富 极大化”为追求目标,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经理层所能掌控的现金可以满足他们在职消费 的欲望或者扩充资源以增加自己在企业的权力,所以他们出于自利动机往往倾向于使上市企业持有大量现金。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领域

11、之一。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对经理层现金持有自利行为的抑制,一是需要对经理层进行有效激励;二是需要对 经理层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当激励和约束较弱时,经理层现金持有自利动机会增强,存在 强烈的现金持有偏好;当激励和约束增强时,经理层的自利动机会减弱,在现金持有决策 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Ozkan 以英国企业为样本进行的研究发现,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低 于 24%时,现金持有量与管理层持股比例负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在 24%64%时,现金 持有量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当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 64%时,现金持有量与管理层持 股比例又呈负相关关系。由此,如何测算出我国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激励约

12、束的关系,则构 成了未来研究的另一领域。经理层任职方式对现金持有的影响在中国上市企业特有的股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下,不仅上市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多数控 股股东,而且上市企业董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股东单位兼职的现象也非常突出,上市 企业总经理也往往会由大股东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兼任。大股东对经理层的监督需要付出监 督成本,所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却是由全体股东共同享有,如果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来攫取 控制权私人收益,那么由此导致的企业价值损失则由全体股东分担。正是由于监督的外部 性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存在,大股东将会放弃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或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 转而依托于现有企业组织来实施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