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上传人:luoxia****01806 文档编号:56170275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内容摘要: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共识,本文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机制与机 理出发,研究表明长沙市两大产业融合潜力巨大,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品牌效应,市场空间 也正不断拓展,但存在资源分散、产业化程度低、旅游产品与文化脱节的问题,研究认为 促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应立足长沙实际,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提炼文化旅游品牌,挖掘旅游 产品文化内涵、融合现代科技等路径来促进两者进一步融合,实现长沙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关键词:长沙;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 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2、可以在产业间产生叠 加效应,实现互利共赢。长沙是一座拥有 5000 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自古人文荟萃,又 有“革命摇篮”美誉,富有湖湘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进一步发掘与整理文化 资源的内在价值,促进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联姻,是释放文化旅游业潜力与活力的关键, 是实现长沙“旅游强市”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柱。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机制。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从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来看,文化孕育着各类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 鉴赏需要进行文化的解读。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许多文化产物都是人文旅游资 源,不少文化资源只要略加开发就可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是一种特殊的、可利

3、用的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依托。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历史文 化色彩,但自然美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用文化科学知识来解读,而且要将自然山 水转化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因此文化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同时,旅游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载体,也为文化 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旅游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品位;文化因为 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生互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代旅游业中,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 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流通

4、、交换、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各种文化因素, 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 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少活力。旅 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而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的角度来看,抓住文化就抓 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由此可见,旅游产 业和文化产业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促共进。一方面,文化对旅游具有促进作用。文化通过辐射效应与渗透效应,可以提升旅游 资源的品味,增强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赋予旅游产品差异性,使旅游变得丰富多彩,

5、给 旅游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为旅游地注入新的活力。如韩剧在国内的持续热播带来了韩 国旅游、时装、美容、美食的迅速升温等,形成了所谓“韩流”。对文化的有效利用还可推 动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旅游也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 展。旅游通过引致效应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载体,有 利于挖掘和优化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促进文化“保护开发再保 护”的良性循环,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保存。此外,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还可以丰富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价值,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 动中,有效地将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有

6、利于丰富文化的内涵,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利益的“双赢”。长沙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历史文化旅游底蕴深厚、潜力巨大。长沙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3000 多年。自战国以来,长沙就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区 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目前拥有历史文化旅游区近百处,其中 4A 级旅游区 8 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2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1982 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首批 24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数量丰富、文 化底蕴深厚、旅游开发价值巨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文化资源有“六 大块”,分别是:铜官窑遗址、汉代长沙国土

7、陵墓群、明代长沙吉王陵墓群、长沙马土堆汉 墓、长沙公馆群及“长沙会战”遗址群。自 19 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中,长沙更是走在历史前 列。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以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主义学派,以黄兴为代表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和以毛泽东、何叔衡、任弼时、蔡和森、向警予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都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家喻户晓,共同为长沙赢得了“楚汉名城、屈贾之乡、伟人 故里、革命圣地”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休闲文化、快乐文化品牌初具规模。长沙市旅游业经过 30 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食、住、行、 游、购、娱六大要素均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曾经公布的一项全国城市综合 实力

8、研究报告的排名中,长沙的综合实力与文化实力分别居第 35 位和第 25 位,处于中下 游水平,而休闲娱乐类排名却摘得第一名。酒吧歌厅文化及演艺文化,已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虽然身居中部,长沙市体闲娱 乐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超前于其他省市,尤以歌厅休闲文化产品久负盛名。目前全市有 演艺吧、茶吧、特色吧、体闲屋、酒吧、电游等娱乐场所 2293 家,大型综艺演出剧院 16 家,歌厅 1680 多家,逾千家 KTV、卡拉 OK 厅和保健中心,公共体育场馆 386 个,网吧 1500 多家,电影经营单位 476 家以及 33 家综合娱乐服务中心,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 多形式、多投资主体的休闲文化娱乐市场

9、。长沙洗浴休闲业发展迅速,新型洗浴消费异军突起,成为眼下时尚流行的消费方式, 目前有近万家各类洗浴休闲企业,其中投资装修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20 余家。因此外 界赞称长沙为“足都”。其他产品也星罗棋布,拥有 10 余个高尔夫俱乐部,有白然乡村旅 游资源单体 448 处,人文类乡村旅游资源单体 640 处,社会类乡村旅游资源 117 处,有 农家乐 1289 家,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乡村旅游产业群长沙打造“中国休闲之都”的构 想。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空间有所拓展。目前,长沙文化旅游市场属于温热型旅游市场,长沙市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态势。2016 年长沙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9555 万余人次,同比增

10、长%;实现旅游总收入 950 亿元,同比增长%,相当全市 GDP 的%,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第 7 位,连续两年长沙 星级宾馆入住率全国第一。从目前的态势和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看,长沙旅游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 且游客有由核心旅游景区向新旅游景区扩散的趋势,这给长沙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 机遇。从长沙市海外文化旅游市场来看,长沙市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旅游业务联系, 来长沙的国际游客已经达到近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东南亚、港澳台是最大的 客源市场。旅游创汇年均递增 10%以上。从国内文化旅游市场来看,长沙市国内旅游占文 化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今后仍是长沙旅游发展的重点。目前

11、,接待国內游客数量和收入年均递增 20%以上。长沙市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瓶颈与困难。资源分散,整合乏力。由于文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原因,目前长沙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在管理上处于分散 状态,由包括文化、文物、旅游、园林、宗教等多个部门管理,且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管 理。管理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建立起各自独立的文化旅游经营运作体系。如娱乐休闲场所对口文化部门,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组织对口文物部门,宗教庙宇对 口宗教部门、公园对口园林部门管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对口林业部门、水利风景区 对口水利部门、部分风景区对口旅游部门等,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门票经 济”,无法进行适当的整合,文化与旅游未

12、能彼此渗透融入,难以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文 化旅游产业集团,难以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更谈不上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既做不大,也做 不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受到影响。文化资源产业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我们把文化看做事业,而非产业,受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到今天,文 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停滞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真正跨入产业化时代,丰富多彩的湖湘文 化瑰宝尚待挖掘,并进行现代产业化经营,迄今长沙市也还鲜有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优 势的知名文化产品和品牌。文化资源管理体制仍然保持着相对缺乏活力的事业单位体制,即便不少文化类事业 单位近年来改制为企业,但往往“换汤没有换药”,管理的核心体制没有真正改过来,难以 真正脱

13、离政府,实现彻底市场化运作经营。其次,长沙拥有诸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湘绣、浏阳花炮等少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进行产业开发,产生了巨大效益和形成了全 国的知名名牌外,许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旧默默无闻地躺在“保护”名单里,如长沙 弹词、评书、望城剪纸、浏阳皮影等等,因产业化步伐滞后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将 来白白将文化宝藏拱手让给各地文化淘金者。旅游产品与文化内涵脱节。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中,往往有旅游,没文化,旅游与文化“两张皮”,文化与旅游 被勉强捆绑在一起,造成“强扭的瓜不甜”,相互间失去了血肉联系,自然无法形成文化与 旅游的互促互动,旅游产品开发片面强调旅游,对文化产品的内在文化

14、价值没有深入挖掘, 同质化问题突出,旅游产品缺乏将传统文化精华以游客喜闻乐见的现代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的崭新创意,无法让游客体验和感受深厚的湖湘传统文化,是造成“有景无文”、 “有文无景” 现象的主要根源。走访长沙市场上出售的本地工艺品,多为湘绣、竹雕、红瓷、银制品等等,这些工 艺品上体现的湖湘民族传统文化太少。因此,虽然目前长沙的旅游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但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着重开发、轻创新的问题,以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发展的 重要驱动力尚待增强。长沙市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整合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建设 规划。产业融合发展是巨大的系统工程,当前,长沙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15、各异,融合 的基础、环境、条件也不均衡,只有首先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体制、机制改革有所创新, 实现两大产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实现对接,产业的融合才能成为可能。按照长沙市“文化强市、旅游大市”的发展思路,有关部门首先要加快制定“长沙市文 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规划的核心是在长沙文化脉络特点的基础上却文化旅游产品 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并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围绕主题整合、组织文化资源,并把这 种主题理念和文化创意贯彻到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甚至进行创造性地升级改造,其次,要健全促进两大产业融合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性法规,有计划、有组织、 分步骤实施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工程;第三

16、,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管理促服务,切实 处理好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推进相关部门由办向管、由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 调控转变。提炼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示产业集群。借鉴发达国家文化旅游的先进经验,结合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客观规律,根据自 身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示范区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 展的重要路径。根据长沙市长沙市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 ,建设五大文化旅游区,即马王堆文 化旅游区、铜官窑文化旅游区、天心阁文化旅游区、沩山大佛文化旅游区和花明楼生态文 化旅游区,涉及天心区、芙蓉区、开福区、望城区、岳麓区以及宁乡县等地,主要包括省 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遗址、铜官窑遗址、天心阁、湖南第一师范、密印寺、刘少奇同志纪 念馆等 10 多个旅游景区,铜官镇、靖港镇、乔口镇、沩山镇、花明楼镇等城镇。作为各具特色的五大板块,其中马王堆文化旅游区以名扬天下的马王堆遗址为核心, 文化价值深厚,其神秘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又具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着力开发古遗 址、古墓葬文化、考古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铜官窑是长沙最具唐文化特色的重点区域, 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