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论证报告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103670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5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论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论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论证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始建于 1978 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 年更名为现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该校题写了校名。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道路,秉承“重德重能、从实从严、勤奋俭朴、团结竞进”的优良传统,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以工、理、管三大学科门类为主,工、理、管、艺、文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是我市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该校办学规

2、模、层次和结构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服务社会能力、师资队伍素质、校园文化品位、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全面发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为国家和天津市的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更好适应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促进该校又好又快发展,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的条件规定、天津市院校设置规划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发展规划, 经过充分论证,认为将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十分必要且切实可行。2一、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必要性一、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必要性(一)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我国城镇化和

3、城市现代(一)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新世纪以来,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显著加快。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城市化水平超过 50%。 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迅速,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活跃的城市群。以陆桥、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两横三纵”网络化城市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布局。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功能内涵更加丰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开发与利

4、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多因素聚合而成的多元、复杂、动态的巨型系统,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融合多学科的知识,集成多领域的技术,汇聚多层次的人才为之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因此,加快建设以城建类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更新城市建设理念,发展能够支撑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多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一大批能站在多领域技术发展前沿、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是服务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新需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面向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需3要,构建反映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新理念、新趋势和新技术特征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工学、理学和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

5、、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培养了 35000 余名适任敬业的毕业生。该校更名大学,有利于充分发挥以城建类学科为主干的多学科综合优势,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创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更好地满足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二)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二)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天津市坚持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

6、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增强与城市地位相适应的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20 年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 社会文明、 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的城市定位。 积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 、面向东北亚,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4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天

7、津市必须坚持优化科教资源,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搭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自主创新,全面提高天津市整体创新实力、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自给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因此,加快建设以城建类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围绕城市建设科技重大需求和人才需求,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引领城建行业的技术进步,是服务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新需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面向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城建领域国际前沿,加强科学研究,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服务新机制,主动

8、融入天津城市建设,努力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该校毕业生在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天津西站枢纽工程、天津地铁工程、天津文化中心广场工程、滨海新区“十大战役” 、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骨干作用,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该校更名大学,有利于抓住天津城市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凝炼科研方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城建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有利于进一步聚集高层次人才,加强创新5团队与创新平台建设,融入滨海新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成为城建领域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与工程建设人才培养

9、,更好地满足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三)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与(三)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的精神, 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和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年) 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的发展目标,大力支持具有学科特色和服务优势的高校,紧贴区域发展和行业领域,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大学。目前

10、,天津市属高校中理工类多科性大学有 3 所,分别以轻工、纺织和机械电子类学科为特色,没有一所大学设置有城建类学科专业,对天津城市建设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天津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城建类学科专业和招生数量少,主要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工程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天津市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达到 8000 亿元以上,其中,一半以上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同时开工建设的项目达到 3000多个,且重大工程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综合管理复杂、高新技术高度集成等特点,需要大量的具有城建类专业知识的工程6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快建设一所以城建类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大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11、是优化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的新需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我市唯一一所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且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与天津大学错位发展,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基于该校的学科特色在天津市属院校中的不可替代性,天津市在高等学校设置“十一五”规划中将该校更名为以城建类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列为发展目标,加强建设;在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将该校更名大学列为重点发展目标,予以推进。 天津市教育 2012 年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城建学院等高校更名大学工作,大力支持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等学校保持

12、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该校更名大学,有利于继续坚持城建类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天津城市建设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四)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四)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7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13、。这为高等学校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大学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坚持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建校以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始终坚持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该校重视学科建设,构建了涵盖城市建设多个领域的六大学科群,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积极探索现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试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完善符合城建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以及在校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承担了一批

14、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拓展了协同创新平台,大大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构建了产学研用社会服务平台,积极服务天津重大工程建设、滨海新区“十大战役” 、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丹麦 VIA 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日本名城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邀请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学者到校学术访问。已经迈出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步伐,为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水平,实现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校更名大学,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8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群建设,建立多学科融合

15、、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更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办学特色,坚持科学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更好地满足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可行性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可行性(一)该校已具备更名大学的基本条件(一)该校已具备更名大学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人

16、才强校战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更名大学的基本条件。1.1.办学规模适度,办学层次结构合理,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规模适度,办学层次结构合理,多学科协调发展该校坚持办学规模、层次与办学能力相协调的原则,在稳步发展本科生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4142 人,其中本科生 13397 人,硕士研究生 745 人,硕士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 5.3%。该校坚持学科专业设置与城市建设需求相适应,在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培育交叉学科,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构建了以工、理、管为主,工、理、9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于 1998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 41 个本科专业,9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与天津大学共建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3 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已有 11届硕士毕业生。重点建设了工学、理学、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工学门类中含有 22 个本科专业,覆盖 16 个一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7 个、硕士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