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096506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瓦房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基础知识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基础知识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基础知识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基础知识竞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基础知识竞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瓦房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基础知识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瓦房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基础知识竞赛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历史基础知识竞赛高一历史基础知识竞赛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40 题,共 60 分) 1、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 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 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2、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 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 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4、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属于独立的生产部门 B.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被官府所控制 5、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

3、偏铺。”南 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6、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是指( ) A.征役制 B.工官管理制 C.匠籍制度 D.雇募制 7、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商业市镇的兴起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劳动力也成 为商品 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 A. B. C. D. 8、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 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

4、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9、1893 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 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10、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 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

5、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 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 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1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 256%,工资上涨了 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 出现的原因有( )2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 A. B. C. D. 13

6、、国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经济情况。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表。年份1850 年1887 年1914 年1936 年1949 年人口数(千人)414699377636455243510789541670人均收入(元)43.835.941.2250.5134.98不认为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14、19 世纪

7、末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 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 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 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 趋向”指的是(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 16、李

8、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与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洋务活动中哪一项符合上 述的思想?( ) A.创立天津机器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立京师同文馆 17、17 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 ) A.建立大种植园 B.海盗劫掠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黑奴贸易 18、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 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 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9、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18201879 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时间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1850-1879721549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宗法社会完全瓦解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0、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并实现服饰 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21、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

10、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 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3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2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23、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 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 C.规定工人的

11、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4、据统计,1982 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 100%,电力、煤矿、银行等行业 的国有化率为 90%,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 80%以上。对此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凯恩斯主义得到大规模推行 C.公有制是法国所有制的单一形式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 25、“1959 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看, 认为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 ”处应 该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

12、人民公社 26、我国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是在( ) A.1952 年 B.1953 年 C.1956 年 D.1957 年 27、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 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造”。为改变这一状况(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28、20 世纪 60 年代初,陕西户县农村党员杨伟名牵头写的万言书当前形势怀感,描述了当时的 农村情况:“就农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 替了五谷

13、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造成这一 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推行过于激进 B.八字方针落实不力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文革”对经济的破坏429、下图所示为 19601965 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30、1956 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 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 )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4、错误的有效举措 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31、下图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抽样统计曲线图”。出现图中趋势的主要原因( )(抽样份数=18529 户)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 A. B. C. D. 32、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应该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 C.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 33、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 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 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