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080107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通知 动医1:今日下午 1:00 培养基的制备周六下午 3:20 细菌分离培养周日下午 1:00 生长表现观察 动医2:今日下午 3:20 培养基的制备周六上午 10:00 细菌分离培养周日下午 3:20 生长表现观察 要求同学们全部参加,不许缺科,重大疾病例外。 另:期中考试实验部分计划占1/3左右。,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2、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内容简介,课件0

3、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第八章 抗原与抗体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 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与免疫遗传 第十三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 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应用,第二篇,免疫学基础,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细胞因子 第四节 免疫应答 第五节 细胞免疫 第六节 体液免疫,第二篇,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第九章,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

4、发生、分化、成熟、定居和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1. 骨髓(bone marrow) 是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一切血细胞均源于骨髓。同时骨髓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成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前者进一步分化成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等;后者则发育成各种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分化为T细胞的前体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后,分化为

5、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7,另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的前体细胞,随血流进入腔上囊(鸟类)或骨髓(哺乳动物)发育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骨髓也是形成抗体的重要部位,用抗原免疫动物后,骨髓可缓慢、持久地大量产生抗体,所以骨髓也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8,2. 胸腺(thymus) 胸腺的大小随年龄不同而异,相对大小在初生时最大,但其绝对大小则在青春期最大。青春期之后,胸腺实质萎缩退化。 胸腺小叶是胸腺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外周是皮质,

6、中心是髓质。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新生期摘除胸腺的小鼠在成年后体内淋巴细胞显著减少,不能排斥异体移植皮肤,对抗体生成反应也有严重影响。切除成年动物胸腺的后果不太严重。,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9,胸腺的免疫功能: (1) T细胞成熟的场所 骨髓中的前T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先后在皮质和髓质,分化增殖为成熟的具有不同功能的T细胞亚群。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输至全身,参与细胞免疫。 (2) 产生胸腺激素 胸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小分子的肽类胸腺激素,如胸腺血清因子、胸腺素、胸腺生成素和胸腺体液因子等,它们诱导T细胞分化、增殖、成熟为T细胞。,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

7、教学课件,10,第九章,3. 腔上囊(bursa) 亦称法氏囊,为鸟类所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性成熟前达到最大,以后逐渐萎缩退化消失。腔上囊是B细胞诱导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其内诱导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经淋巴和血液循环到外周淋巴器官参与体液免疫。腔上囊分泌的囊素对B细胞分化、成熟有重要作用。胚胎后期或初孵出的雏禽切除腔上囊,则体液免疫应答受到抑制,浆细胞减少或消失,接受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抗体,但切除腔上囊对细胞免疫则影响很小,被切除的雏禽仍能排斥皮肤移植。,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1,第九章,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囊病)及某些化学药物(如注射睾丸酮)等均能使囊萎缩,

8、如果鸡场存在传染性囊病则易导致免疫失败。 二、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它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淋巴小结等。这类器官富含捕捉和处理抗原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朗罕细胞等,能速捕获处理和递呈抗原给免疫活性细胞。,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2,第九章,这些器官起源于胚胎晚期的中胚层,持续地存在于整个成年期,切除二级免疫器官一般不明显影响免疫功能。 1. 淋巴结 遍布于淋巴循环径路的各个部位,以便捕获从机体外部进入淋巴液的抗原。皮质区中含有淋巴小结(主B细胞),又称囊依赖区。接触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

9、内含不同分化阶段的B细胞和浆细胞。副皮质区为淋巴小结和髓质之间。淋巴小结周围和副皮质区(主T细胞),故称胸腺依赖区。,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第九章,髓质由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中含有B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髓窦位于髓索之间为淋巴液通道,与输出淋巴管相通。淋巴结内免疫应答生成的致敏T细胞及特异性抗体可汇集于髓窦中随淋巴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发挥作用。猪淋巴结的结构呈现相反的构成,髓质的部分在淋巴结外层。,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4,第九章,鸡无淋巴结,但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有的为弥散性;有的为淋巴集结,如盲肠扁桃体;有的呈小结状等,它们在抗原刺激后都能形

10、成生发中心。鹅、鸭等水禽类 有两对淋巴结,即颈胸淋巴结和腰淋巴结。淋巴结的免疫功能 (1)过滤和清除异物作用 侵入机体的致病菌、毒素或其他有害异物,通常随组织淋巴液进入局部引流淋巴结内,淋巴窦中的巨噬细胞有效地吞噬和清除细菌等异物。,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5,第九章,(2)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实质中的巨噬细胞等捕获处理外来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和B细胞,使其活化增殖,形成致敏T细胞和浆细胞,使生发中心增大。 2. 脾脏 实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贮存红细胞,捕获抗原和生成红细胞,称为红髓;另一部分发生免疫应答,称为白髓。红髓量多,位于白髓周围,由脾索和脾窦组成,含大量B细胞、

11、浆细胞、巨噬细胞等,由脾索围成的脾窦内充满血液。,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6,第九章,白髓内沿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称淋巴鞘(主T细胞),称胸腺依赖区。白髓内有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含大量B细胞,为非胸腺依赖区。脾脏的免疫功能: (1)血液滤过作用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等可吞噬清除混入血液的细菌等异物和自身衰老伤残的血细胞等废物。 (2)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 当抗原进入脾脏后,淋巴细胞的滞留。使抗原敏感细胞集中到抗原附近,增进免疫应答的效应。,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7,第九章,(3)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脾脏内定居着大量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抗原一旦进入脾脏即可发生T细胞

12、和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产生致敏T细胞和浆细胞。脾脏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脾脏能产生一种含苏一赖一脯一精氨酸的四肽激素,它能增强巨噬细胞等的吞噬作用。 3. 哈德腺 是禽类眼窝内腺体之一,能接受抗原刺激,分泌特异性抗体,通过泪液带人上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内,成为口腔、上呼吸道的抗体来源之一。,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8,第九章,4. 其他淋巴组织 包括扁桃体和散布全身的淋巴组织,尤其是黏膜部位的淋巴组织,构成了机体重要的黏膜免疫系统。如消化道、呼吸道和尿生殖道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 5. 骨髓 既是一级淋巴器官,同时也是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比较而言,骨

13、髓产生的抗体总量较脾脏多,骨髓所产生的抗体可占抗体总量的70。,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9,第九章,第二节 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 在免疫细胞中,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ICC),主要为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免疫辅佐细胞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的辅佐作用,故称免疫辅佐细胞(Acell)。能捕获和处理抗原以及能把抗原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0,第九章,一、T细胞和B细胞 1. 来源、分布与作用 T细胞

14、和B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前T细胞和前B细胞。T 细胞 前T细胞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并可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再循环巡游全身各处。执行细胞免疫功能。,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1,第九章,B 细胞 前B细胞在骨髓(哺乳类)或腔上囊(鸟类)分化发育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又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 B细胞)。B细胞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2. 表面标志 T、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

15、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表面标志包括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T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2,第九章,表面受体 是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特异性抗原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表面抗原 是指在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表面分子。 二、K细胞和NK细胞NK细胞和K细胞具有非特异性杀伤功能,这些细胞直接来源于骨髓。 1. 杀伤细胞(K cell) 简称K细胞,其主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结合,释放细胞毒,裂解靶细胞,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3,第九章,分布与作用 K 细胞主要存在于腹腔渗出液、血液和脾脏中。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包括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移植物中的异体细胞及较大的病原体(如寄生虫)等,故K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和移植物排斥反应、清除自身的衰老细胞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2. 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 简称NK细胞,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因而称为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表面存在着识别靶细胞表面分子的受体结构,通过此受体与靶细胞结合而发挥杀伤作用。,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