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阅读训练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079133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阅读训练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阅读训练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阅读训练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阅读训练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阅读训练 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十十 陋室铭陋室铭【课内阅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仙则名:_ 有龙则灵:_ 斯是陋室:_ 惟吾德馨:_ 谈笑有鸿儒:_ 往来无白丁:_ 可以调素琴:_ 阅金经:_ 无丝竹之乱耳:_ 无案牍之劳形:_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的“上” 、 “青”二字用得生动传神,分析其表达作用。_ 4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哪方面反映了陋室主人的什么特点?_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反映了陋室主人怎样的生活情趣?_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 7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论的用意是什么?_ 8文章结尾的“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_ 9.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_ 10.本文体裁上属于流行于汉末到中唐的骈体文,请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说说骈体文最突 出的特点。_【课外提升】 陋室吟陋室吟刘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 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

3、盘桓。这时我们听见 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 内,对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 ,也想起了“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 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2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而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因,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 “政擢贤良, 学通经史”的地方长官。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名的陋室铭已被刻

4、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下,这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 二胡演奏了。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 忧伤散尽。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二十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 “二十三 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成梦。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 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 秋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这是怎样一种乐 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 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

5、,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 整个朝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 ,我想他一定在会心地笑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风云诡谲的历史在 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 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 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遭:“当昔日 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幸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 时,刘禹锡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 ”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

6、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 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曾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 、激荡过“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 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 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 喊。抚摸着陋室前那满是沧桑的石羊,漫步在青砖地面上,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 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注释:淘:除去杂质。漉:滤。 1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用上文中相关词句解说“德馨”的内涵。_ _ 12第段中,加点的“完美的注解

7、”具体指什么内容?_ _ 13体会第段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文章中的作用。_ _ 14 “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 ,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_ _ 15面对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 ,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 豪杰之士,请列举一个这样的人物,结合他们的有关事迹或名句作简要分析。3_ _【参考答案】 1有仙则名:闻名,出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香气,这是指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平民 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弦乐器(琴类)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公文。 2以比喻起兴

8、,以虚写衬实,引出人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 3这两个字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化静为动,将静物写得活泼而有生气,既写出了陋室环 境的清幽雅致,又传达出作者对这一环境的喜爱之情。 4从陋室主人的交往方向,反映了室主人高雅脱俗。 5高雅,超凡脱俗。 6不爱世俗的羁绊,安闲适意,洋洋自行。 7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名贤的志趣与抱负。 8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流露着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着高洁例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高雅脱俗之人 10.句子大都是骈句,即两名两句对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11.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

9、坚毅顽强,坚忍不拔的信念。12.指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也可用自己 的话概括:贬谪 23 年后,刘禹锡被朝廷起用,踌躇满志。(说到“贬谪、起用、得意”之 类的意思中的两点即可)。 13.概括了刘禹锡历经坎坷,笑到最后的人生历程;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历经磨难,坚 持不懈,终能成功;深化了中心,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14.二胡声是全文的一条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渲染孤寂忧伤的气氛; 悠悠的二胡声是对刘禹锡精神品格的赞美;勾起对刘禹锡绵绵无尽的追思; 二胡声也是对如今陋室少有人来的叹息;二胡声是对“陋室吟”的阐释、演绎。 15.范仲淹:面对贬谪,他想的不是自己的利害得失,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表现了他的忠君爱民的思想。龚自珍:面对腐朽的清政府,他辞官离京,高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表现他甘愿奉献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其他如苏轼、欧阳修等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