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073525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2 了解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原理及生产流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2 通过对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分析,了解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侯氏制碱法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二、重点、难点二、重点、难点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难点: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原理。

2、三、教学工具三、教学工具仪器:8 个试管、3 个烧杯、 2 个量筒、玻璃棒、PH 试纸、两个分别装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小气球、双套管、酒精灯、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盐酸溶液、蒸馏水、有油污的铜片。四、课时安排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学习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想引入课题在中国的近代的历史上, “宋氏三姐妹”名气很响(宋庆龄、宋美龄、宋爱龄)。在化学王国里也有三姐妹那是“苏氏三姐妹”苏打、小苏打、大苏打,今天我们学习能过比较老二和老小的性格来重点认识老二的性格也就是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细听、思

3、考。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Na2CO3NaHCO3俗名色态1、展示实物观察溶解性(水)实验 2、取等质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放入两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水1、物理性质溶液酸碱性(PH)实验 3、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在 PH 试纸上进行比色。与盐反应实验 4、取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放入两小试管中,再分别滴入氯化钙溶液。与碱反应实验 5、取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放入小试管中,再分别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与HCl反应实验 6、把事先装有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的两个小气球套在装有足量的

4、盐酸溶液的小试管口上,并同时将碳酸钠、碳酸氢钠倒入试管中。2、化学性质热稳定性实验 7、大小试管,大试管中装碳酸钠,小试管中装碳酸氢钠,塞紧双套管,并同时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小烧杯中。实验部分由老师演示部分由学生亲身实践,学生仔细观察,并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结论或解释。现象结论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实验1Na2CO3白色粉末NaHCO3白色晶体实验2Na2CO3溶解快而且全部溶解NaHCO3溶解慢而且少溶解度 Na2CO3NaHCO3实验3Na2CO3PH=11NaHCO3PH=8碱性 Na2CO3NaHCO3实验4Na2CO3有白色沉淀NaHCO3无现象Na2CO3+C

5、aCl2=CaCO3+NaCl2NaHCO3不反应实验5Na2CO3NaHCO3都有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NaOH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NaHCO3+Ca(OH)2=CaCO3+NaOH+H2O实验6Na2CO3反应不剧烈且气球小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通过用比较法来强调碳酸钠的性质,易于学生吸收。实验操作方面有些也可以让学生操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

6、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3、用途实验 8、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1的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块有油污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用后,用水冲洗干净。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NaHCO3反应剧烈而且气球大+H2O实验7Na2CO3无现象NaHCO3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浑浊。2NaHCO3Na2CO3+H2O+CO2实验8铜片上的油污去掉,变得光亮。NaCO3制皂、玻璃、造纸、纺织等、热纯碱除油污。NaHCO3发酵粉、泡沫灭火器、治胃酸

7、。水溶液碱性,加热碱性增强。二、侯氏制碱法过渡:通过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引入。完成 Na 的用途作业时遇到了一个问题:用 Na 来工业上制取 Na2CO3和NaOH 可不可以?不可以,钠比 Na2CO3贵,经济角度讲不合理。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自学法学习“侯氏制碱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老师:那么如何来制取 Na2CO3呢?板书:二、侯氏制碱法教材第 52 页的“侯氏制碱法流程图”,请带着如下问题去详读:1 反应原理是什么?2 NH3和 CO2两种气体,哪一种先通入饱和的 NaCl 溶液中?为什么

8、?3 NaHCO3和 NH4Cl 两种物质,为何是 NaHCO3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4 “联合制碱法”的“联合”意义何在?5 “联合制碱法”的还能得到什么副产品?讨论时,教师带领学生解释流程图。板书: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看书回答:以 NaCl 为原料的侯氏制碱法 P52带问题详读。1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2.NH3到饱和 NaCl 溶液中,形成氨水的 NaCl饱和溶液,而后再通入 CO2。这样先形成了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以后,

9、可以增大 C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生成更多的 NaHCO3。3.因为 NaHCO3的溶解度小于 NH4Cl 的溶解度,所以是 NaHCO3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4.在制碱工业上,所用原料 CO2和 NH3是由合成氨厂提供的,所以工业生产上常将侯氏制碱和合成氨联合在一起,所以,称为“联合制碱法”。5.“联合制碱法”时还能得到 NaHCO3和 NH4Cl等副产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讨论题根据所学知识,设置几个常见的易错题。1有关于 NaCO3和 NaHCO3与 HCl反应的讨论。A、等质量的 NaCO3和 NaHCO3与足量 HCl 反应,何者放出气体多?何者消耗盐酸多?B、等物质的量的

10、NaCO3和 NaHCO3与足量 HCl 反应,何者放出气体多?何者消耗盐酸多?2Na 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什么?3如何鉴别 NaCO3和 NaHCO3?学生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与其他组交流思想。1A、NaHCO3 放出气体多,NaCO3消耗盐酸多。B、 NaCO3和 NaHCO3放出气体一样多,消耗盐酸 NaCO3多。2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3.a、加热固体 b、溶解 c、加 HCl d 、加CaCl2等等该讨论如何时间不够可以放在课后,待下节课再交流。通过讨论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结1、通过对 NaCO3和 NaHCO3的物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

11、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化学性质及应用的比较讨论强调NaCO3的性质。2、学习侯氏制碱法。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碳酸钠的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Na2CO3NaHCO3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色态实验1白色粉末白色晶体溶解性(水) 实验2溶解度 Na2CO3NaHCO31物理性质溶液酸碱性(PH)实验3碱性 Na2CO3NaHCO3与盐反应实验4Na2CO3+CaCl2=CaCO3+NaCl2不反应与碱反应实验5Na2CO3+Ca(OH)2=CaCO3+NaOH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NaHCO3+Ca(OH)2=CaCO3+NaOH+H2O与 HCl 反应实验6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2化学性质热稳定性实验72NaHCO3Na2CO3+H2O+CO23用途实验8制皂、玻璃、造纸、纺织等、热纯碱除油污。 发酵粉、泡沫灭火器、治胃酸。二、侯氏制碱法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2NaHCO3Na2CO3+H2O+CO2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