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渔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606709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渔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渔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渔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渔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渔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渔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渔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渔父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文 章来源 课件 5Y k J.Com 渔父教案一、新课导入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抽打着你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你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拨开历史的烟云,我寻寻觅觅,在千年的雨阵中踟蹰,穿行于龙舟粽子锣鼓之间。我听到了你的歌吟在风中作响,那里有你的宏愿与梦想,你的热情和忧患。 二、知识介绍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 )

2、人。屈原的作品计有 离骚 、 天问 、 九歌(11 篇)、 九章(9 篇 )、 招魂 ,凡 23 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2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 ,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

3、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三、语句分享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 (余光中)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 (李白红山吟)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汨罗屈子祠) 四、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

4、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何不 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 于: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介词,表目的,用来) 文言句式 4(1)省略句 行吟(于) 泽畔(省略介词 )

5、 不复与(之) 言(省略介词宾语 ) (2)被动句 是以见放 五、诵读要旨(标出需要重读的字) (1)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要读出渔父偶遇屈原是看到他形容憔悴而流露出的惊奇和关切。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句要读出昂扬之气,傲然之气,一种执无怨悔的决绝,同时还要流露出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句语调抑扬顿挫,几处反问语气要语调宜高,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 朗读是声音和情感交融的艺术,叙事的诵读需要主义把握人物的性格,读出人物语言

6、的语气、语调、语速。 “言为心声” ,语言最能表达人物的心灵世界,在诵读时需要把握这一点。 六、感受形象 本文以简短而凝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5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著,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七、重点研讨 请你阅读二、三段,思考:屈原和渔父在论述各人的观点时,分别用了什么

7、论证方法? 他们的观点分别具有怎样的思想内涵?对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你是如何评价的? 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请你分析一下结尾沧浪歌的内涵。 八、比较阅读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两位先贤的选择给予你怎样的启示?你将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九、问题探究 “渔父 ”在文中是一个具体的形象,随着文化的浸染,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具有了某种文化的内涵。纵览古诗文,我们读到了庄子的渔父 ,读到了“白发渔樵江渚

8、上,惯看秋月春风”6(杨慎临江仙 ) ,读到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请你查阅相关资料,对“渔父”意象进行综合探究。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楚辞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他方面的束缚。比如柳宗元渔翁:“歙乃一

9、声山水绿” ,这位渔父撑着船远远的消逝了。可是消逝,它不是带着一种和光同尘的说法消逝,而是带着屈原这种理想消逝。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第二,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首先是“渔” ,含垂钓之风。号称“惟巢由乃可与并驾”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的同窗,私交颇好,然刘秀多次相请,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其次是“父” 。 “父”又写作“甫” ,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第三是“水” ,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

10、 老子说:“上善若水,7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暗示道家的理想追求。第四是“舟” 。有渔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苏轼赤壁赋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第三,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精神栖居地,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文 章来源 课件 5Y k J.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