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5982283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以电子病案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2008年我院开始了10个病种的单病种费用限价工作,2009年扩大到20个病种,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各科常见病种规范化诊疗工作。 2010年初,卫生部出台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112各病种临床路径,我院即启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一)健全组织体系,医院成立了医院临床路径技术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实施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制订质量改进措施。 指导评价小组对实施小组提出的整改意见

2、进行审核修订。,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一名医疗骨干任秘书,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 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 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同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二)强化学习培训,医务部组织各科室学习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各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并在学习日参加科室临床路径管理的讨论。,医院对各实施临床路径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进行重点培训、系统培训,2009年9月,医院组织了临床科室科主任、职能处室负责人赴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学习临床路径管理。 邀请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3、范理宏教授为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路径专题讲座。,(三)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制订苏北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办法,病种选择,组织各科室选取各临床专科: 常见病 多发病 临床变异小 诊疗项目 标准住院日确定 的疾病种类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各临床科室上报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5个,规定进入路径的适用对象、每个病种的诊断依据、进入路径的标准,报医务处进行审核与修订。 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诊疗程序,其中包括诊疗项目、治疗结果、治疗进度表等,以实现疾病的规范化同质化治疗。,制定路径时: 管理者主要把握评估路径、治疗路径的总体架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日、预防性抗菌素运用时间和疾病); 临床医生把握具体专业的循证

4、性、科学性。,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与HIS系统全面整合的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 灵活设计路径,在标准化规范化和诊疗个性化中寻求平衡 突破按传统第1天、第2天时间轴设计路径模式,而根据关键节点(如手术前、手术日、手术后等)设计分阶段路径模板 设立“必需与可选” 检查、用药项目,方便使用 设立“传统与微创”,复合手术方案设计,13,智能化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示意图,患者入院,病区收治,医生判断是否进入临床路径,产生诊断或手术名称,标准临床路径医嘱模板,出院,记录变异原因,退出临床路径,是,记录变化原因,继续临床路径,病情变化,变化原因分析,完善临床路径,病情重大变化,变异原因分析,完善临床路

5、径,按非临床路径诊治,否,自动导入,给病人做标记,并对应相应的临床路径,医生路径与电子医嘱、电子病历紧耦合 护士路径以医生路径为基础 患者路径以医护版路径为基础,16,根据医疗流程的核心质量关键点,设置预警和提示功能,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质量管理智能功能,病历书写及时性提示,重复化验、重复检查等不合理医疗行为的警告,对药品、权限、剂量、时间、用法进行限定,通过登录限定,实现手术分级管理、合理用药等功能,智能化管理,19/146,临床路径模板制作,20/146,医嘱类临床路径导入,21/146,医嘱类临床路径导入,22/146,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四)临床路径监管,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督导小组,

6、定期抽查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临床路径文本的制定、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变异和处理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病人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 医院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科主任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利用信息化手段监管确保临床路径实施效果 根据ICD码强制进入路径,退出需说明原因 系统后台自动采集数据,采集范围从效率数据、费用数据扩展到质量表达数据 实现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单病种质量、抗菌药物使用、医疗费用等指标的统计 管理人员定期分析,监控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24,在任意时间段了解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完成率,监测临床路径工作质量、经济指标变化,我院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系统具

7、有以下特征:,自动跳出设定的临床路径步骤供选择,简化了临床路径记录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动态监管临床路径步骤,规范临床路径的实施,方便对实施过程加强监管,提高临床路径的执行率;,系统实现了对变异原因、变异率、入径率、出径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人数等指标的统计。,我院自2012年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全院所有专科全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共87个病种2万余例病例进入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成效明显,平均住院费用减少 平均住院日下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比例下降 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纠纷投诉减少,(五)临床路径运行成效,临床路径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平均住院日,临床路径的实施减少了人均住院费用,例如: 胆

8、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从12.08天降低到7.57天,降低了4.51天,平均住院费用从16451元降低到9777元,降低了40.5%。 脑梗死病种平均住院天数从17.29天降低到12.79天,降低了4.5天,平均住院费用从20034元降低到16017元,降低了20%。,思考与探索,(一)临床路径实施存在的困难,1、政府层面 (1)财政投入不足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践对医院收入产生影响,对于医生的诊疗行为产生制约与约束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于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从而确保医务工作者对于实施临床路径的积极性。,(2)医疗保险支付制度不配套 临床路径是美国医院为应对政府执行的以诊断相

9、关分组为支付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而产生,而我国医疗保险尚未广泛推行诊断相关组为基础的定额预付费制度(DRGs-PPS)。 传统医保支付方式无法有效地引导医疗机构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提供诊疗服务,不利于规范医疗行为和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3)临床路径评价体系仍需改进 目前对于临床路径在医院的实施情况主要采取评价效果为主的方式,但要达到改善医疗质量与提高医疗效率的目的,应当将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才能够保证临床路径实施的质量,2、医院层面 (1)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临床路径依赖于医疗信息数据的实时传递,需要有力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持,目前信息系统还不能满足临床路径实施的需要。 一是用户对于临床路径管

10、理软件的使用需求尚不成熟 二是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 三是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要医院增加投入,(2)缺乏相应考核激励机制 强化考核、做好激励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但客观而言,部分医院仍然以科室收入作为首要考核指标,未能够将临床路径纳入到月度考核中并给予相应的权重。从而影响了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未能正确认识临床路径的大趋势以及对于医院质量安全的提高、适应医保付费制度改革的需要,一是经验诊疗习惯仍然存在,循证医学理念仍未贯彻。二是误认为临床路径限制了创新能力,存在抵触情绪,医院 管理者,(3)理念认识不到位,(4)病种选

11、择和路径文本制定未结合实际,未能结合院情,出现了选择的病种病例数过少、病情变异过大等有违病种选择原则的情况,未根据医院实际及时调整路径内容或开发子路径,导致路径过程实施中经常与医院常规诊疗活动发生冲突,病种选择上,路径文本制定上,(5)临床路径变异控制效果一般 临床路径在医院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路径的变异控制 目前医院在面对路径变异时应对措施较少,甚至采取直接退出路径的做法,直接影响了临床路径在医院的高效施行,并增加了医院的医疗成本。,患者、群众对临床路径不了解,甚至具备排斥心理,担心降低医疗费用治疗不好自己的疾患,政府对于临床路径的宣传未能深入到基层,医务人员向患者解释临

12、床路径的力度不够,患者对于专业医学知识的不了解,3、患者层面,(二)应对策略 1、改革付费方式 尽快以临床路径为基础,实施单病种付费 、总额预付制、DRGs等付费方式改革。 2、完善制度规范 包括组织管理、评估反馈、信息上报、培训交流等一系列制度。,3、优化考核模式 建立临床路径与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效率和效益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模式,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4、加强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临床路径管理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相结合,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效率。 5、重视人员培训 加强对医院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建立综合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主动性。,6、学习先进经验 主动学习、积极借鉴国内外临床路径工作开展较好的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提升,要积极推广先进有效的临床路径管理经验。 7、细化路径分组 对变异率较高的疾病应进行细分组,建立分路径,完善路径文本,使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8、优化路径流程 对改革医院系统,理顺并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流程,保证各科室间有效合作。 9、推进循证医学 开展循证医学研究,为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参考,建立科学路径文本。 10、健全路径体系 从区域卫生资源规划的高度建立疾病的急诊路径、康复期路径、稳定期路径,以完善医疗体系服务功能。,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