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981317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6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社会心理学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社会心理学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社会心理学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社会心理学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文 法 学 院文 法 学 院社 会 心 理 学社 会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课 程 教 案( 2015 2016学 年学 年第第 2 2学 期学 期 )整 理 人 :整 理 人 : 马马永永方方审 定 人 :审 定 人 : 刘刘兆兆军军2016年8月1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一一 次 课次 课 / /2 2 学 时 )学 时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马永方马永方职称职称讲师讲师学生专业(人数)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社会工作(4040 人)人)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16.3.2016.3. 3 3地点地点主楼主楼 328

2、328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社会心理学,第 二版,北京大学出版二版,北京大学出版 社,侯玉波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章节题目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概念,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概念,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概念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概念进程(时间)安排:进程(时间)安排: 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30 分钟第二节什么是社

3、会心理学30 分钟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30 分钟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 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2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一一 次 课次 课 / /2 2 学 时 )学 时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辅助内容 / /设计设计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30 分钟第二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30 分钟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30 分钟教学

4、目的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社会心理学学习意义及学科基本定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1、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定义。 2、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社会心理学基本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及手段: : 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实例, 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第一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第一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第一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宏观意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微观意义:考研、就业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涵义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涵义第

5、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涵义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涵义 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沈德灿) 研究领域: 个体:3 、4 、5章 人际:6 、7章 团体:8 、9、10章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 1.酝酿 2.起步(40年代) 3.发展 4.反思(70年代) 5.大发展(80年代以后)3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二二 次 课次 课 / /2 2 学 时 )学 时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马永方马永方职称职称讲师讲师学生专业(人数)学生专业(人数

6、)社会工作(社会工作(4040 人)人)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16.3.2016.3. 8 8地点地点主楼主楼 328328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社会心理学,第 二版,北京大学出版二版,北京大学出版 社,侯玉波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章节题目第二章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2 2学时)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进程(时间)安排:进程(时间)

7、安排: 第二章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 2 学时)学时)第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讲授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4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二二 次 课次 课 / /2 2 学 时 )学 时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辅助内容 / /设计设计第二章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 2 学时)学时)第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

8、程与方法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 假设与理论 * 有据、量化、简洁 * 整合、解释、预测 2.取向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1. 如何提出研究问题 * 理论 * 实践 2.如何查阅文献 *纸质 *电子 3. 研究方法 * 相关研究 * 实验研究 4. 收集数据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档案研究法 *元分析方法 5. 研究设计 * 注意事项 * 论文撰写 * 熟悉基本格

9、式5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三三 次 课次 课 / /2 2 学 时 )学 时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马永方马永方职称职称讲师讲师学生专业(人数)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社会工作(4040 人)人)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16.3.2016.3. 1010地点地点主楼主楼 328328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社会心理学,第 二版,北京大学出版二版,北京大学出版 社,侯玉波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章节题目第二章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2 2学时)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

10、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掌握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进程(时间)安排:进程(时间)安排:第二章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 学时)学时)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讲授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6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三三 次 课次 课 / /2 2 学 时 )学 时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辅助内

11、容 / /设计设计第二章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 学时)学时)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 生物理论 * 遗传特质、本能、生理原因 2.学习理论 * 学习和外界影响 3.诱因理论 * 环境与个人得失 4.认知理论 * 知觉、组织和解释 5.角色理论 * 社会角色期望和技能7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四四 次 课次 课 / /2 2 学 时 )学 时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马永方马永方职称职

12、称讲师讲师学生专业(人数)学生专业(人数)社会工作(社会工作(4040 人)人)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16.3.2016.3. 1717地点地点主楼主楼 328328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社会心理学,第 二版,北京大学出版二版,北京大学出版 社,侯玉波社,侯玉波章节题目章节题目第三章第三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2 2 学时)学时)第一节个人知觉第二节自我知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个人直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了解个人直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个人知觉个人知觉进程(时间)安排:进程(时间)安排: 第

13、三章第三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2 2 学时)学时)第一节个人知觉第二节自我知觉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8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四四 次 课次 课 / /2 2 学 时 )学 时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时间分配辅助内容辅助内容 / /设计设计第三章第三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2 2 学时)学时)第一节个人知觉第二节自我知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个人知觉个人知觉个人知觉个人知觉 * 1. 印象形成 * 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被称为印象形成 * 指

14、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 的特性的过程。 * (AschAsch的研究)的研究) * 从行为推论到特质,再从一个特质推论到其它特质。(因为用特质描述人更为 经济) *在推论过程中存在着核心特质(如:热情-冷漠 ) *S.E.阿希在1946年,他以7种描述个人人格特征的词为刺激物,即“精干、 坚信、健谈、冷漠热情、机智、进取、有说服力”,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 有关人格印象的形成过程。实验分A、B两组进行,除第四个人格修饰语不同外 (A组为冷漠、B组为热情),给予两组被试的刺激语没有区别,提示的方式、 时间间隔、重复次数也一概相同。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都

15、很快根据7种人格 修饰语描述了该人的人格形象,但两组的印象大相径庭。不仅A组被试说该人 是个“冷漠”的人,B组被试说该人是个“热情”的人;而且两组被试都咬定, 在这7个修饰语中,最关键的是冷漠或热情。 *当“热情”与“冷漠”换为“文雅”和“粗鲁”时,两组被试所描述出来的人 物差别就不那么明显了。 *Asch把“热情”、“冷淡”这类对印象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特征称为“中心 特征”,把“文雅”与“粗鲁”这类对印象形成不起核心作用的特征称为“边 缘特征”。 *但是“边缘特征”与“中心特征”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会根据自己认为最 重要的特征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中心特征”随着个人的文化背景,年龄、性 别的不

16、同有所区别。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自我知觉自我知觉自我知觉自我知觉 * 1. 定义定义: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行为行为、能力能力、态度态度、价值观等所有关价值观等所有关 于于“我我”的知觉、情感和评价。的知觉、情感和评价。 * 罗杰斯(罗杰斯(C.C. RogersRogers)的自我理论19511951、19591959年9* 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 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和看待自身的方式。 * Higgins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 * 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 * 理想自我(ideal self) * 应该自我(ought self) * 实际自我(actual self)10社 会 学 心 理 学社 会 学 心 理 学课 程 教 案 ( 第课 程 教 案 ( 第 五五 次 课次 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