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北林周道英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979076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23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北林周道英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北林周道英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北林周道英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北林周道英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北林周道英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北林周道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北林周道英(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1 章 绪论(周道英教授)1.1 园林种植设计概念园林种植设计是在园林中安排、搭配植物材料,由园林植物和种植设计两个词组组成。园林植物的概念很明确,指栽植、应用于园林绿地中,具有防护、美化功能,或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包括木本的乔木、灌木、藤木、竹类及草本的花卉、地被、草坪。种植设计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概念,而与其相关的名词很多,如植物配置、植物配植、植物造景等,虽然内容都与种植设计有关,但还是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侧重点不同。梁永基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指出:“观赏植物配植即是按园林植物形态、习性、物候期和布局要求等进行合理搭配、种植的措施。 ”朱钧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

2、规划卷中指出:“园林植物配置是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 ,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苏雪痕在植物造景中指出:“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这三个概念的共同点都是把植物材料进行安排、搭配,创造植物景观。教材中出现的植物配植是各类植物之间的安排、搭配,突出的是植、栽植;而植物配置是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之间的安排、搭配,突出的是置、放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设,意为布置、筹划。计,意为主意、策略、计划。设计

3、,意为在正式作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这就是说,设计即是为达到目的前的一个过程、措施、方法,是动态的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结果。园林种植设计是根据园林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运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品种的园林植物,按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安排各种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简单地说,即是营造、创建植物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完美的园林种植设计,既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植物与生境及其他植物间的生态关系,又要满足景观功能需要,符合艺术审美及视觉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营造优美舒适的园林植物景观及植物空间环境,供人们欣赏、游憩。园林种植设计也简称为种植设计。2园林植物是园林重要的构成

4、元素之一,园林种植设计是园林总体设计的一项单项设计,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园林植物与山水地形、建筑、道路广场等其他园林构成元素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完善和深化了园林总体设计。1.2 园林种植设计发展概况园林种植设计是园林设计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种植设计的发展概况,离不开园林发展的历史。1.2.11.2.1 中国园林种植设计概况中国园林种植设计概况1.2.1.1 中国古代园林种植设计简史从有关文字记载与汉字形状可知,中国园林的出现与狩猎、观天象、种植有关。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出现囿、圃、园等字。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记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撰之以日,作于楚事。树之榛栗,桐

5、椅梓漆,爱伐琴瑟。 ”这是描写魏文公于楚丘之地营造宫室的诗歌,营造宫室后种植榛树、栗树、梧桐、梓漆等树,待树木成材后,伐倒制作乐器。诗经陈风东门之粉记载:“东门之粉,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早在 25003000 年前,帝王园苑及村旁就有选择性植树,这虽谈不上是什么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但已初具雏形。战国时期,吴王夫差营造“梧桐园” “会景园” 。 苏州志记载:“穿沿凿池,构亭营桥” “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 ”此时在宫苑中已开始栽植观赏植物。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便于控制各地局势,大修道路,道旁每隔 8m“树以青松” 。有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行道树栽植。汉代在秦旧址上翻建的“上林苑”规模宏

6、大,西京杂记列举了大量植物名称,但对种植方式却记载甚少。 “长杨宫,群植垂杨数亩” “池中有一洲,上椹树一株,六十余围,望之重重如车盖。 ”这是建筑旁林植及池中小岛上孤植树的宏伟景观。魏晋南北朝是私家园林大发展时期。由于园主身份不同、素养不同,园林的内容、格调也有所不同,进而对植物景观产生影响。官僚、贵戚的宅园华丽考究,植物多选珍贵稀有或色艳芳香的种类,如官僚张伦的宅园“其中烟花雾草,或倾3或倒;霜干风枝,半耸半垂。玉叶金茎,散满阶墀。燃目之琦,裂鼻之馨。 ”而文人名士崇尚出世隐逸,向往自然之美,私园的风格更趋朴质天成,植物多用乔木茂竹,不求珍稀,也不刻意求多,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7、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在“鸟多闲暇,花随四时”的闲情逸趣中怡心养性。这一时期的植物配置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与山水地形结合联系,注意植物的成景作用。谢灵运营造山居时注意到树木的不同姿态与山水相映表现出的美感。 山居赋中记载:“凌岗上而齐竦,荫涧下而扶疏。沿长谷以倾柯,攒积石以插衢。华映水而增光,气结风而回敷。当严劲而葱倩,承和煦而芳腴。 ”自隋代起,皇家园林内栽植植物转向以观赏为主要目的。 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兴建西苑,“草木鸟兽繁息茂盛,桃蹊李径,翠阴交合。 ”“过桥百步,即种杨柳修竹,四面郁茂,名花美草,隐映轩陛。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鲜华之丽,冠绝今古。 ”植物栽植作精心布局,使山

8、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唐代皇家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植物的种植分布便于赏玩目的,配植日趋合理。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御苑兴庆宫内林木蓊郁,景色奇丽,“沉香亭前遍植牡丹,龙池南岸植有叶紫而心殷的醉醒草,池中栽千叶白莲,池岸有竹数十丛” 。骊山行宫,在天然植被基础上,进行大量有目的的栽植,出现用不同植物突出各个景区特色的配植手法,有如现今的植物专类园。由于诗人画家参与造园,重视植物的选择和配植,使诗画意趣开始向植物景观中渗透。白居易诗中有大量描写:“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 “竹径绕荷花,萦回百余步”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诗人、画家王维于辋川建造别业,园内利用多种

9、花木群植成景,划分景点,如斤竹岭、木兰柴、宫槐陌、柳浪、椒园、辛夷坞等,每个景点都配诗一首,以“竹里馆”为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宋徽宗参与设计的“艮岳”中,植物配植注重与山水、地形、建筑结合,配置方式有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多种,艮岳内的花木漫山遍冈,沿蹊傍陇,连绵不断,四季景色迷人。 御制艮岳记记载:园内许多景区以植物材料为主体,如植梅万本的“梅岭” ,山岗上种丹杏的“杏岫” ,叠山石隙遍植黄杨的“黄杨嗽” ,山岗险奇处植丁香的“丁嶂” ,水畔种龙柏万株的“龙柏陂” ,以及“椒崖” “斑竹麓” “海棠川” “万松岭” “芦渚”等,到处郁郁葱葱,花繁林茂。

10、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琼林苑便是一座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大门牙道皆古松怪4柏,两旁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 ;苑内“柳锁虹桥,花萦凤舸。其花皆素馨、茉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 。植物配植从种类选择到配植手法都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注重花木形体的对比、姿态的协调、季相的变化,利用乔木、灌木、花草巧妙搭配,结合诗情画意,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洛阳名园记是记载北宋洛阳园林的重要文献,其中较为详尽地描述了当时私家园林丰富的植物景观,富郑公园内大面积的竹林与小面积的梅台形成疏密和明暗对比。环蹊“园中树松、桧、花木千株,皆晶别种列。 ”天王院“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 。刘氏园“木映花承,无不妍

11、稳” 。归仁园“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南有桃李弥望” 。由此可见,北宋洛阳私园显著特点是运用树木成片栽植而构成不同景观,大量使用植物营造天然之趣。临安为南宋南渡之后都城所在,闻名古今的西湖十景已形成,其中许多景点以植物景观著称。此外“花园酒店”开始兴办,都城纪胜提到“花园酒店”城外多有之,城内亦有仿效者,店肆内“俱有厉院廊庑,排列小小稳便合儿,吊窗之外,花竹掩映” ,这种花木繁茂的花园酒店很受顾客欢迎。明朝迁都北京,平地造园,天然植被不甚丰富,但经精心经营,也形成了宛若山林的自然生境。万寿山树木蓊郁,三海水面辽阔。夹岸榆、柳、槐多为古树,海中萍荇蒲藻,交青布绿,北海遍植荷花,南海芦苇丛

12、生,颇具水乡风韵。 日下旧闻考记载:“绕禁城门,夹道皆槐树” “河之西岸,榆柳成行,花畦分列,如田家也。 ”私家园林与两宋一脉相承,造园更为频繁,遍及全国,植物景观各具地方风格。江南以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树,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基调,注意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讲究欣赏花木的个体姿态、韵味之美,配合青瓦粉墙,呈现一种恬静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的艺术格调。北京私园多为贵戚官僚所有,园内多植松、柏、牡丹、海棠等名贵花木,配合琉璃覆顶,绿窗红柱,色彩浓重,对比强烈,风格大气。岭南私园地处南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四季花团锦簇,绿荫葱翠。再者,植物配植思想和手法进一步成熟,以江南私园为例,园中植物

13、材料的选择及造园布局均反映园主的思想情操和精神生活。拙政园以朴树、女贞、枫杨、榔榆、垂柳等乡土树种为基调,配以寓意深刻的荷花、 ;梅、竹、橘、枇杷、梧桐、芭蕉等,不难看出园主隐退田野,对清闲自操的生活的向往。留园、网狮园、怡园则选用银杏、榉树、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等植物,呈现花团锦簇、荣华富贵、富丽堂皇的景象。清王朝在园林建设中注重大片绿化和植物配植成景,以自,然风景融汇于园林景观。当时的“三山五园” ,建筑少而疏朗,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 蓬山密记5中描写畅春园:“又至斋后,上指示所种玉兰、腊梅,岁岁盛开。时荨竹两丛,猗猗青翠,牡丹异种开满阑槛间,国色天香人世罕睹。左有,长轩一带,碧棂玉砌,

14、掩映名花自左岸历绛桃堤、丁香堤,绛桃时已花谢,白丁香初开,琼林瑶蕊,一望参差。黄刺梅含笑耀日,繁艳无比。楼下,牡丹益佳,玉兰高茂。登舟沿西岸行,葡萄架连数亩,有黑、白、紫、绿诸种,皆自哈密来入山岭,皆种塞外所移山枫婆罗树。隔岸即万树红霞处,桃花万树今已成林。上坐待于天馥斋,斋前皆植腊梅。梅花冬不畏寒,开花如南土”足可见园内花团锦簇,林茂草丰,植物景观引人人胜。香山静宜园规划设计时着重保留原有自然植被,因势利导加以利用,形成富有山林野趣的山地园。 绚秋林诗记载:“山中之树,嘉者有松、有桧、有柏、有槐、有榆,最大者为银杏。有枫,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彩。朝旭初射、夕阳返照,绮缬不足以拟其丽,巧

15、匠设色不能穷其工。 ”至今植物景观依旧鲜明,千姿百态的古松古柏,无论单株、成林都颇具如画意境。尤其秋季,层林尽染,绮丽绚烂。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与后山的配植手法极具特色。前山宫殿佛寺集结,因此,植以纯粹的松柏为绿化基调,其暗绿色调沉稳凝重,与建筑的亮黄琉璃瓦、深红墙垣形成极其强烈对比,渲染了皇家园林的恢弘华丽。后山则以松柏与枫、栾、椿、桃、柳间植,姿态多样,树形参差,配合丘壑起伏,山道盘曲,创造出与前山截然不同的幽雅、深邃的林木氛围。1.2.1.2 中国古代园林著作中的有关园林种植设计分析古代园林种植设计的原则、手法,不能不研究古代有关园林的著作,尤其明清时期的著作,涉及植物配植的内容对今日的种植

16、设计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园冶为明代计成所著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造园技艺的著作, “园说目地”篇中,作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园址,对植物的选择和植物景观的设计作了不同的论述。 “山林地”宜“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 ”以烘托山林隐逸环境。 “城市地”则“院广堪梧,堤弯宜柳”;“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窗虚影玲珑,曲松根盘礴”。创造出闹中取静的幽美生活环境。 “山庄地” “团团篱落,处处桑麻,”桃堤种柳。堂虚绿野尤开,花隐重门若掩。 ”突出田园景色。 “郊野地”则“溪湾柳间栽桃;月隐风微,屋绕梅余种竹;拟多幽趣,更入深情。花落呼童,竹深留客” 。情趣雅致,意境深远。作者认为“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 。指出园址中原有6树木,尤其古树实为可贵,造园时应妥善保护,加以利用,长物志 为明代文震亨所著。 “花木”篇中,作者对江南园林中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