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高职《解剖组胚学(上册)》(第二版)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73676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206 大小:1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专高职《解剖组胚学(上册)》(第二版)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高专高职《解剖组胚学(上册)》(第二版)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高专高职《解剖组胚学(上册)》(第二版)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高专高职《解剖组胚学(上册)》(第二版)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高专高职《解剖组胚学(上册)》(第二版)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专高职《解剖组胚学(上册)》(第二版)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专高职《解剖组胚学(上册)》(第二版)课件_1(2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神经传导通路,河套大学医学院 魏宏志,解剖组胚学(上册) 第二版,第3节 神经传导通路,学习目标 1、说出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的组成2、说出躯干四肢及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的组成3、说出锥体系的组成,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后产生冲动,除进行简单的反射外,尚有许多的传入信息须传到大脑皮质和脑的其他部位.。同时大脑皮质和脑的其他部位发出大量的传出纤维至效应器官,引起反应。故在脑和脊髓内构成了复杂的传导通路,称其为神经传导通路。根据传导的方向和性质,可把传导通路分为:1、上行(感觉)传导通路2、下行(运动)传导通路,第3节 神经传导通路,第3节 神经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

2、,感觉传导通路重要的是躯体感觉传导路,包括深部感觉、浅部感觉、视觉和听觉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躯体、四肢本 体觉和精细触 觉感受器,脊神经节,周围突,中枢突,后根,脊髓 后索,T5以下;薄束,T4以上:楔束,发出二级纤维,左右交叉,内侧丘系交叉,第 一 级 神 经 元,内侧丘系,发出三级纤维,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第 二 级 神 经 元,第 三 级 神 经 元,(一)深部感觉传导通路,薄楔 束核,丘脑腹后 外侧核,楔束核,薄束核,薄 束,楔 束,内 侧 丘 系,背侧丘脑腹后核,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脊神经后根,内 侧 丘 系 交 叉,浅部感觉传导通路传导皮肤、

3、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包括二条:1、躯干、四肢浅部感觉传导通路2、头面部浅部感觉传导通路,(二)浅部感觉传导通路,躯体、四肢温、痛觉感受器,脊神经节,周围突,中枢突,脊神经后根,上升1、2节,发出二级纤维,左右交叉,第 一 级 神 经 元,脊髓丘脑束,发出三级纤维(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第 二 级 神 经 元,第 三 级 神 经 元,1、躯干、四肢浅部感觉传导通路,脊髓后角 固有核,丘脑腹后 外侧核,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背侧丘脑腹后核,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头面部的皮肤黏膜的浅部觉感受器,三叉神经节,周围支,中枢

4、支,三叉神经感觉根,二级纤维,左右交叉,第 一 级 神 经 元,三叉丘系,三级纤维(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第 二 级 神 经 元,第 三 级 神 经 元,2、头面部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丘脑腹后 外侧核,三叉神经节,三叉丘系,内囊,中央后回下部,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1、视觉传导通路视野:当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分鼻侧和颞侧视野,分别由对侧视网膜纤维传导。 2、瞳孔对光反射途径对光反射:分为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三)视觉传导通路,节细胞,双极 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颞侧纤维,鼻侧纤维,视交叉,视束,动眼神经

5、副核,顶盖 前区,视辐射,外侧膝状体,睫状神经节,视神经,1、右眼全盲,2、同向偏盲,3、反向偏盲,4、鼻侧偏盲,视觉传导路图,光线,屈光系统,聚集于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轴突会聚,视神经,视交叉,鼻侧纤维交叉 颞侧纤维不交叉,视束,发出纤维,视辐射,内囊后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第 一级 神 经 元,第 二 级 神 经 元,第 三 级 神 经 元,1、视觉传导通路,双极 细胞,节细胞,外侧膝状体,光线,屈光系统,聚集于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轴突会聚,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节后

6、纤维,2、瞳孔对光反射途径,螺旋器,蜗神经节,周围支,中枢支,蜗神经,同侧上行,交叉到对侧,第 一 级 神 经 元,外侧丘系,三级纤维(听辐射),内囊枕部,颞横回,第 二 级 神 经 元,第 三 级 神 经 元,(四)听觉传导通路,内侧 膝状体,蜗神经核,(四)听觉传导通路,蜗神经节,蜗神经前核,蜗神经后核,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运动传导通路管理骨骼肌的运动,包括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部分。,二、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为锥体细胞,其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的皮质,轴突组成下行纤维束,又分为两部分:皮质核束:终止于

7、脑神经运动核皮质脊髓束: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骨髓前角内,其轴突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运动纤维。,(一)锥体系,中央前回下部 锥体细胞,皮质核束,两侧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展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面神经核上半部,对侧 面神经核上半部 舌下神经核,两侧 眼外肌 眼裂以上面肌 咀嚼肌 腭肌 咽肌 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对侧 舌肌 眼裂以下面肌,1、皮质核束,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部,1、皮质核束,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副神经核,疑 核,中央前回 中、上部 锥体细胞,皮质脊髓侧束,2、皮质脊髓束,大部

8、分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皮质脊髓前束,小部分不交叉,躯干、四肢 骨骼肌,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内囊,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交叉,脊髓前角,2、皮质脊髓束,指锥体系以外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习惯性动作等。主要由两条:1、皮质纹状体系2、皮质脑桥小脑系,(二)锥体外系,1、皮质纹状体系,额、顶、枕、颞叶,新纹状体,苍白球,红核,网状结构,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脊髓灰质前角 运动神经元,调节骨骼肌,1、皮质纹状体系,1、皮质纹状体系,大脑皮质,尾状核,豆状核,红核,网状结构,脊髓前角,2、皮质脑桥小脑系,大脑 皮质,额

9、、枕、顶、颞叶,红 核 脊 髓 束,脑桥核,背侧丘脑 腹前核腹中核,中央前回中央旁 小叶前部,小脑皮质,齿状核,皮质脑桥纤维,左 右 交 叉,左右交叉,脊髓前角细胞,红核,2、皮质脑桥小脑系,大脑皮质,皮质脑桥束,红核,齿状核,脑桥核,脊髓前角,红核脊髓束,背侧丘脑,小结,感觉传导通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运动传导通路一般有两级神经元组成。感觉、运动传导通路在行程中都要进行交叉,一侧大脑半球接受对侧半身的感觉冲动和管理对侧半身的运动,但交叉的平面不同。一侧的大脑半球接受两侧的视听冲动。,目标检测 (一)填空题1、脊髓的纤维在后索内侧的有_,在外侧的有_。 2、上行的纤维束在脊髓完全交叉的是_,

10、在延髓完全交叉的是_。 3、锥体束包括_和_。 4、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_的交叉,来自两眼的_不交叉。,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鼻侧的纤维,颞侧的纤维,2、单选题,1在脊髓胸5节(T5)以下不含有( ) A薄束 B楔束 C皮质脊髓侧束 D脊髓丘脑侧束,B,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在( ) A三叉神经节 B脑桥和延髓的三叉神经感觉核 C前庭神经核 D孤束核,B,3一病人右手不能感知其位置,可能是由于损伤了( ) A左侧薄束 B左侧楔束 C右侧楔束 D右侧薄束,C,4分布于左眼裂以下的面肌的神经纤维来自( ) A.左侧面神经核上半 B.左侧面神经核下半

11、C.右侧面神经核上半 D.右侧面神经核下半,B,5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来自( ) A.中央后回下部 B.中央后回中部 C.中央后回下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D.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D,第4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河套大学医学院 魏宏志,解剖组胚学(上册) 第二版,学习目标 1、说出脑和脊髓的三层被膜 2、解释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 3、简述营养脑动脉的来源 4、解释脑基底动脉环概念 5、说出脑脊液循环途径,第4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第4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三、脑脊液的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概述

12、脑和脊髓的表面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脑和脊髓。 内容(一)硬膜1、硬脊膜 2、硬脑膜(二)蛛网膜(三)软膜,脊髓被膜,一、脑和脊髓的被膜,硬 膜,蛛网膜,软 膜,(一)硬膜1、硬脊膜,脊髓被膜,切开,椎 骨,硬膜外隙,硬脊膜,(一)硬膜2、硬脑膜,硬脑膜,2、硬 脑 膜,硬脑膜及硬脑膜窦(右侧面观),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 窦,窦 汇,横 窦,岩上窦,2、硬 脑 膜,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硬脑膜窦,海绵窦,乙状窦,切开,海绵窦,穿经海绵窦的结构 由内部穿过 由外侧壁穿过,颈内动脉,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

13、神 经,上颌神经,硬脑膜窦内血液流向,上矢状窦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海绵窦 岩上窦岩下窦,(二)蛛网膜,头 皮,颅盖骨,硬脑膜外层,硬脑膜内层,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放大,硬脑膜外层,蛛网膜下隙,软脑膜,蛛网膜,蛛网膜粒,硬脑膜内层,(二)蛛网膜,小脑延髓池,终池,(二)软膜,1、软脊膜,软脊膜,齿状韧带,(二)软膜,2、软脑膜,软脑膜,脉络丛,(一)脑的动脉,1、椎动脉 2、颈内动脉,二 、脑和脊髓的血管,1、椎动脉,(一)脑的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2、颈内动脉,(一)脑的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1)大脑前动脉,2、颈内动脉,(一

14、 )脑的动脉,胼胝体,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1)大脑中动脉,2、颈内动脉,(一 )脑的动脉,大脑中动脉,3、大脑动脉环,(一)脑的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支,后交通支,脑动脉分支类型,(一)脑的动脉,皮质动脉,中央动脉,大脑中动脉,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内 囊,1、浅静脉,(二)脑的静脉,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下静脉,上矢状窦,横 窦,乙状窦,1、深静脉,(二)脑的静脉,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三)脊髓的血管,1、脊髓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肋间后动脉,腰动脉,2、脊髓动脉,与动脉分布情况类似,小脑延髓池,终池,三、脑脊液循环,上矢状窦,窦 汇,室间孔,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粒,产生:脑室脉络丛,循环,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室间孔,中脑水管,硬脑膜窦,蛛网膜粒,正中孔,外侧孔,小结,脑和脊髓外包着三层膜: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硬脊膜与椎管内表面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硬脑膜形成硬脑膜窦;蛛网膜与软脑膜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脑脊液经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营养脑的动脉来源为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主要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两侧椎动脉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后者又分出大脑后动脉。营养脊髓的动脉主要是脊髓前、后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脑脊液产生于脉络丛,由蛛网膜粒进入硬脑膜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