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二课《空间的魅力》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948146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二课《空间的魅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二课《空间的魅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二课《空间的魅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二课《空间的魅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二课《空间的魅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版美术13册(上)第二课《空间的魅力》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计划 总第(4)课时 授课周别(四) 课 题第二课 空间的魅力 课 型造型表现 教 学 目 的 1. 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原理。 2. 掌握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的方法。 3.熟悉理解生活中和绘画中作品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 美术的兴趣。 教学 重点 第一课时:重点学习掌握平行透视的特点 第二课时:重点学习掌握成角透视的特点 第三课时:运用透视原理表现静物结构 教学 难点 第一节:平行透视的画法 第二节:成角透视的画法 第三节:运用透视原理写生静物 教学 准备 学生自带小盒子,教师:课件 挂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平行透视 一、导入:直接导入法 这节课我们一

2、起来学习第二课空间的魅力 设问:什么是空间呢?(展示课件) 具有完全的可入性、容纳性、无限性、永恒性。具有完全的可入性、容纳性、无限性、永恒性。 观察图片,分析透视现象: 近处和远处有什么差别? 近大远小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近实远虚 三、寻找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图片欣赏,伟大祖国 60 华 诞的图片(激发爱国热情。 ) 四、观察生活中立方体,上下左右观察 面与棱的透视变化。 五、分析平行透视透视变化 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一个面与地面 平行 与视线方向一致的线条向消失点消失 六、演示平行透视的画法(课件) 七、归纳总结平行透视特点: 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一个面与地面平行 、有一个消失点有一个消

3、失点 八、学生练习画平行透视图。 九、作业点评: 课时计划 总第(5)课时 授课周别(五) 课 题第二课 空间的魅力 课 型造型表现 教 学 过 程 第二节:成角透视的画法第二节:成角透视的画法 1.平行透视的特点? 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一个面与地面平行 、有一个消失点有一个消失点 2.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 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3. 欣赏生活中的与艺术作品中的透视应用。 4.演示成交透视的作画步骤: 5.指导学生练习作业 6.学生作业欣赏点评学生作业欣赏点评 教 学 反 思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生活中造型结合起来,

4、多角度、多方位、 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为 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 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课时计划 总第(6)课时 授课周别(六) 课 题第二课 空间的魅力课 型造型表现 教 学 过 程 第三节:运用透视原理写生静物第三节:运用透视原理写生静物 1. 复习平行透视与成交透视复习平行透视与成交透视 原理原理 1.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指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指 导学生平行透视与成交导学生平行透视与成交 透视的绘画方法。透视的绘画方法。 3. 学生作业互评,总结学生作业互评,总结 教 学 反 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 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 的肯定,并从中 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 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 生产生困 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 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 程; 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