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_1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40338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_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_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_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_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_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_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_1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院,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卞策,,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急腹症。主要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分支,而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仅为5-6%。MV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为3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率为2.7/1000000。 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误诊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15-50%。死亡原因多由于广泛肠坏死所致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我们统计了自1989年-2012之间发表的中文文献共计115篇文章。共1601例病人,其中男性1051例、女性550例、死亡330例、死亡率20.6%

2、。年龄7-89岁,平均48.8岁。,,病因: 原发性:多与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如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相关凝血因子缺乏。 继发性:门静脉系统淤血或充血腹部手术或外伤血液高凝状态感染:腹部盆腔的化脓性感染如,阑尾 炎、胰 腺炎,,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胃肠道疾病的共同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 症状和体征: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便血等。腹部压痛,无明显的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可正常或减弱,症状大于体征。 化验检查:白细胞升高,血清淀粉酶升高 立位腹平片:小肠壁和小肠系膜增厚表现为“僵袢征”,“指压征”,肠管扩张,不均匀积气和气液平的肠梗阻表现。 彩超显示肠系膜或门静脉血流缓慢或有

3、血栓形成。 CT可显示肠管及系膜水肿,管腔内积液,增强CT静脉期可显示肠系膜静脉系统内血栓形成。,,女 73 间断腹痛1个月,加重3天。,,临床分期:早期小肠缺血期 严重小肠缺血期 小肠坏死期,,治疗: 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抗凝治疗:应用肝素、低分子肝素,APTT值控制在1.5-2.5倍。低分子右旋糖苷静脉滴注。 溶栓治疗:外周静脉溶栓,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经颈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置管溶栓,经皮肝穿门静脉系统内导管溶栓,经皮脾穿刺导管溶栓。 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应距坏死小肠15-25cm, 热盐水纱布湿敷或肠系膜根部注射1%利多卡因。,,从2006年6月-201

4、2年1月,我们收治了1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2.6岁。慢性静脉血栓形成5例,急性静脉血栓形成7例。手术治疗6例,介入溶栓治疗4例,保守治疗3例,死亡1例。,,女44 左上腹钝痛、食欲不振4个月,加重伴腹胀1周,,,切除坏死小肠230cm,近端90cm空肠,远端60cm回肠保留。,,女 43岁,腹胀腹痛1周,加重3天。,,男 53岁 腹部胀痛不适1周。既往心梗病史。,,近端距屈氏韧带70cm,远端距回盲部70cm之间坏死小肠切除,剩余小肠140cm。,,术后1个月,,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MVT)的治疗在于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院,谢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