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军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09443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晓军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黄晓军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黄晓军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黄晓军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黄晓军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晓军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晓军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 黄晓军,提 纲,发生机理:与EBV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复杂 诊断:病理 免疫组化 治疗:,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不是单一疾病 综合征:包括异常增生(炎性或反应性)和淋巴细胞恶性增生, 可以为良性自限性也可能为侵袭性,广泛弥散性疾病 约 90% 为 B细胞来源 BMT多源自供者,实体器官移植多来自受者90% 95% 包含EBV,PTLD分类,1.早期病变反应性浆细胞过度增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 2.多形性PTLD 3.单形性PTLD(据淋巴瘤类型分类) B细胞肿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性、中心母细胞性、 间变性) Burkitt/B

2、urkitt样淋巴瘤浆细胞淋巴瘤浆细胞瘤样病变 T细胞肿瘤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 4.霍奇金淋巴瘤(HL)和霍奇金淋巴瘤样PTLD,T-细胞肿瘤:312.5%,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肝脾- T细胞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周围T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参与 EBV感染 (原发或激活)是主要的因素 受者因素为免疫监视功能受损 来自移植物的慢性抗原刺激也起作用 高危因素:特殊的移植器官;种类, 免疫移植剂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急性排斥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不同类型移植中PTLD的发生率,BMT 患者PTLD的高危因素,EBV-PTLD RR 抗CD3抗体

3、43.2 T-cell 清除 12.7 ATG 6.4 URD 或=2 MMRD 4.1 aGVHD:II-IV 1.9,PTLD发生时间,个月内至数年 47% 6 m, 62%1 yr, 90% 5 yrs. 最晚+ 25 yrs 晚期较少EBV(+), 50% of EBV(+)在+ 6 m, EBV(-) PTLDs 至+年不足50% T-cell PTLDs 不常见,多发生较晚,临床特点,与初次EBV感染相关的多数肿瘤发生在移植后6-12个月内,多伴IM-LIKE 发热,全身或局部淋巴腺病而EBV血清(+)多在移植数年后出现结外肿瘤,PTLD临床特点与普通淋巴瘤不同,PTLD 临床表现

4、各种各样 发热,全身淋巴腺体肿大,更严重的上呼吸道症状,包括梗阻,呼吸衰竭,数天内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发生在1年以后的,肿瘤多为局部和更惰性,诊 断,活检病理 免疫组化:病毒抗原,LMP-1或EBNA-2不能做为是否与病毒有关的证据;有时只表达EBNA-1(未普遍开展) 流氏细胞分析:CD19+,CD20+,限制性轻链表达,早期病变特点,不同程度保留了受累组织的结构 PH为大量浆细胞增生,极少免疫母细胞 IM-like具有IM典型的形态学特征 多发生在年轻人儿童和未感染过EB的患者,多侵犯淋巴结或扁桃腺,很少结外,扁桃腺肿大多见 可自然消退或随着减免疫抑制剂而消退 也可以致命,有的进展为多形

5、或单形PTLD,单形性B细胞 PTLD,按组织结构破坏和细胞形态足可诊断淋巴瘤,并表达B细胞抗原,按照淋巴瘤标准分类在诊断时要显示出PTLD 结构破坏浸润,结外瘤性生长,并变形细胞汇集 认识到变异的细胞形态各样是很重要的,奇异或多核,浆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中 单形性并非指细胞完全一致,而指绝大多数细胞是变异的,霍奇金淋巴瘤(HL)和霍奇金淋巴瘤样PTLD,诊断依据经典的形态和免疫分型,诊 断,EBV-DNA拷贝高 病毒负荷检测可以用全血血清或血浆,细胞外游离的DNA是否反应感染病毒的存在或只是死细胞释放出的DNA尚不清楚 血清EBV-DNA检测可以用来检测EBV相关肿瘤的疗效,治 疗,停免疫抑制

6、剂:BMT中效果差 抗病毒药:抑制裂解的病毒复制,对潜伏感染无效 阿尔法干扰素 放疗和化疗或手术 免疫治疗:CTL 抗CD20抗体, CD21抗体, CD24抗体, 抗il-6抗体,化 疗,无最佳方案 基于传统NHL的方案存活率低于20% CHOP, ProMACE-CytaBOM or EPOCH , 缓解率达75% R和RCHOP比较研究在进行中(德国,法国等,多中心),抗B细胞抗体,CD21+CD24 BMT CR 61-75%,OS 35%,实体器官 5058%Rituximab 用于32例实体器官移植后PTLD,有效率65%, 停药中位个月例复发,Rituximab-预防性治疗,入组

7、条件:去T异基因移植;移植后血浆EBV-DNA1000拷贝/毫升检测的49例患者,17例EBV-DNA 1000拷贝/ml。15/17例预防,中位时间113天(41-202天);14/15达CR,中位有效时间8天(1-46天);1/15无效,在2次rituximab治疗和DLI后达CR。2/17例预防前已发生PTLD,2次Rituximab治疗后达CR。与历史对照组相比,PTLD明显降低(18%9% vs. 49%11%),消除了PTLD死亡率(0% vs. 26%10%),Blood. 2002;99:4364-4369,EBV特异性CTL预防及治疗,114例,101例预防,13例治疗,90

8、例由于采用去T移植, 另11例由于具有发生PTLD的高危因素,如XLP或EBV淋巴瘤病史,移植后活检确诊,或EBV-DNA水平升高伴淋巴瘤的症状、体征或影像学证据(如发热、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改变或LDH增高),Blood.2010;115:925-935,中位随访期10.5年,101例预防组患者,0例发生PTLD。42例未预防的对照组患者有5例(11%)发生了PTLD。13例治疗组患者,11例达CR,随访期无复发;2例无效死于EBV相关性淋巴瘤;1例死于治疗8天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Blood.2010;115:925-935,Rituximab与EBV特异性CTL,对1999-2008年所

9、发表的文章、摘要和会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Transpl Infect Dis 2009;11:383-392,其他治疗方法,Transpl Infect Dis 2009;11:383-392,患 者1,M/18,B-ALL CR1 父供子半相合HSCT +71d发热 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 咽无红肿及白苔 胸部CT:纵膈新发淋巴结肿大 EBV抗原+,肝肾功能正常 常规抗感染无效,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可见大片出血坏死,期间可见弥漫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小至中等大小,染色质细腻。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3(-)CD20(+)CD43(+)CD45RO(-) Ki-67(40%+)TDT(

10、-) CD79a(+)MPO(-) EBV(LMP1)部分细胞+,EBER部分细胞+,诊疗经过,淋巴结肿大,DLI,DLI,Dex7.5mg,Dex5mg,淋巴结缩小,Dex3mg,2次DLI MNC各为0.07、0.09108/Kg,患者2,15/M ALL CR1 父供子半相合HSCT +5m复发 MTX1g+DLI CR +172d DLI+7d 发热 T38-39 咳痰 扁桃体肿大 +184d DLI+19d 腹股沟疼痛 +186d DLI+21d 颈部、下颌肿胀 四肢充血性斑丘疹,B超示多发 淋巴结肿大,PO257mmHg EBV-DNA+ 肝肾功能正常 胸片:右肺野见大片状高密度影

11、 常规抗感染无效 临床考虑:PTLD?,诊疗经过,腹股沟痛、颈部下颌肿胀,Dex5mg,DLI +Dex2mg,淋巴结迅速缩小至消失,DLI+Dex3mg3d后减量,PO2 86mmHg,咳痰减轻,扁桃体肿大,PO2 57mmHg,咳痰,2次DLI MNC均为0.5108/Kg,患 者 3,29/F Ph+ B-ALL CR1 同胞半相合HSCT +29d发热 T38.5-39.9 无其他不适 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 肝肾功能正常 EBV抗原+,AdV抗原,CMV抗原+,外周血免疫分型,异常淋系表型: 1、表达CD7st,CD2,CD3dim,CD5,CD8dim,CD4,CD45dim,但CD1

12、17,CD33,TdT,CD10,CD19均阴性细胞占6.81% 2、表达CD7,CD2,CD3dim,CD5,CD8dim,但CD117,CD33,CD34,TdT,CD10,CD19均阴性细胞占42.42% 上述两种均似为异常T淋巴细胞,诊疗经过,常规抗感染,DLI,可耐,浅表淋巴结缩小,MNC1.08108/Kg,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相关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黄晓军* 刘开彦 许兰平 刘代红 陈欢 韩伟 王昱 王婧 石红霞,方法,非体外去T HSCT,CSA+MTX+MMF 临床或病理诊断PTLD 首选原供者,次选直系亲缘供者 控制单个核细胞(PBMC)在0.

13、5-1.0x108/kg 采集的静态淋巴细胞或冻存的PBSC 原基础免疫抑制剂预防GVHD,*半相合亲缘供者的淋巴细胞,患者一般资料,*病理:EBV(LMP1)部分细胞+,EBER部分细胞+多形性PTLD *病理:弥漫大B-NHL,患者临床表现,结果,9例PTLD患者输注PBMC13例次 输入细胞中位数:MNC 0.8 (0.16-1.03)x108/kg CD3+T淋巴细胞4.2 (1.6-5.7)x107/kg 细胞来源:7例采用了原亲缘供者2例URD采用了直系半相合供者,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及疗效,疗 效,结果,半相合HSCT 7例 有效100%(7/7),CR 率85.7% (6/7) 退

14、热时间中位2d(1-5d) 淋巴结缩小时间中位6d(1-14d) GVHD发生率85.7% (6/7),均为轻中度 无病存活3例,时间分别为DLI+40m、25m、5m,结果,非亲缘HSCT 2例 采用了半相合供者的外周血白细胞 仅获得短暂部分疗效 一例死亡,一例失访,DLI 相关毒性,DLI输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可评估GVHD的7例患者,发生GVHD 6例(I度1例,II度4例,局限慢性1例),发生率85.7%(6/7),均得到满意控制,随访,5例患者死亡,3例死于白血病复发,1例死于颅内感染放弃,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放弃 1例失访 3例患者存活(3/9,33.3%),存活时间分别为DLI+4

15、0m,25m和5m,PBMC输注治疗HSCT后 EBV-PTLD,MRD 4例, URD 1例,均体外免疫毒素去T ATG+MP预防排斥,无预防GVHD措施 病理证实PTLD 5例, 均为单形性恶性淋巴瘤 供者来源,B细胞来源,EBV(+) 诊断PTLD后(+93140d)予原供者约1x106/kg未照射CD3+T淋巴细胞输注,Papadopoulos EB. N Engl J Med 1994, 330:1185-1191,PBMC输注治疗HSCT后 EBV-PTLD,临床和病理完全疗效100% DLI+812d内首次证实组织学疗效 DLI+1430d内获得了临床疗效 最先退热, 3例可评估

16、者退热时间DLI+12d.+14d.+16d 扁桃腺、颈淋巴结和纵隔肿大恢复发生在接下来的7-14d 另2例早期死于呼吸衰竭但尸解发现已经无PTLD征象 2例aGVHD(II度皮肤),3例均发生了cGVHD,Papadopoulos EB. N Engl J Med 1994, 330:1185-1191,去T-HSCT后PTLD 18例 血清阳性的原供者PBMC 2.1-10x 105/kg EBV-PTLD的临床和病理完全恢复16例 PBMC 输注后14-30天内临床缓解 10例患者持续缓解并存活3+42+个月,OReilly RJ, Immunol Rev. 1997;157:195-216.,PBMC输注治疗EBV-PT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