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5888547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摘要: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许多新特点。从道德层面四维分析,未成年人犯罪 主要有道德认知不足、道德情感缺失、道德意志薄弱和道德行为悖谬等原因。要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需从提高道德认知、加深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和规范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道德分析;四维;成因;对策。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16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 任李长春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深入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可见,加强未成年

2、 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国家当前的工作重心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未 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使得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 此,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动因和对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从犯罪性质上看,暴力化程度加剧,弑亲案件频发。未成年人从其自身身体特点来说,犯罪力量较为薄弱,因而从理论上说未成年人犯 罪的犯罪性质属于盗窃、侵占等非暴力犯罪。但是根据法制网法制日报 2016 年发布的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动向数据报告显示,从有关方面的统计和抽样调查中发现:未成 年人犯罪暴力性日趋明显,严重暴力犯罪比例明显上升。近年来,犯

3、抢劫、强奸、奸淫幼 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5 类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罪犯约占全部罪犯的 50%左右。未成 年人实施的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省份频繁发生未成年人置伦理道德于不顾, 残酷杀害祖父母、父母及其他亲属的案例。例如,河北省唐山市年仅 15 岁的莫某因父亲长 期虐待母亲和自己,为了让柔弱无助的母亲和自己能够得到解脱,莫某伙同两名男性未成 年伙伴,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1。从犯罪形式上看,普通的共同犯罪较为普遍,出现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未成年人年龄小,感情脆弱,依附性较强,故容易形成小团体、小帮派。且由于未 成年人是非分辨能力较弱,容易相互影响,故极易形成共同犯罪。 报告显示,据不完

4、全 统计,xx 年至 2016 年,共同犯罪一般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 7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 80%以上。而且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未成年人模仿黑社会,建立未成年人帮会的情况。 据调查,1 793 名未成年犯中, “有过组建或加入黑社会性质组织想法”的 632 人,占%;“已 经加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 147 人,占%。而且这些比例逐年增加,这都将给未成年人犯罪 埋下隐患。从犯罪动机上看,突发性的犯罪较多,出现无因犯罪现象。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少,容易因一时冲动犯罪,且一些未成 年犯平时表现不错,甚至很老实。但在特殊情况下,由于一时冲动,容易导致激情犯罪。 报告调查的 1

5、80 例个案显示,因一时冲动而犯罪的占%。未成年犯中的绝大多数在犯 罪时,不知道或不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动机模 糊,出现无因犯罪现象。有些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仅仅是因为看人“不爽”就动手伤害而导致 犯罪,许多犯罪是临时起意,动机不明,盲目为之。从犯罪方式上看,智力化犯罪增多,网络邀约成为犯罪新动向。据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呈现逐渐扩展趋势。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罪名已由 1998 年的 100 个,发展到 xx 年末的 130 个,增幅达 30%。且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诈骗、金 融合同诈骗和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犯罪等智力化犯罪不断增加,应引起有关方面关注。 报 告显示,

6、80%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一些未成年人对网络依赖 程度极高,沉迷网络暴力游戏、 “网络偷菜”游戏等,将游戏情景带入现实生活,体验暴力、偷窃的快感,从而导致犯罪。在受 访的未成年犯中, “经常进网吧”的占 93%、 “沉迷网络”的占 85%,而上网主要目的是“聊天、 游戏、浏览黄色网页、邀约犯罪”的达到 92%。在与网络有关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一些 未成年人利用 QQ 群结成帮派,聚集犯罪。二、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四维分析。当前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未成年人主观方面的 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从道德层面来分析,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

7、个方面:道德认知不足。未成年人道德认知是指未成年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基本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 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2。由于未成人在生理 和心理上都处于发育期,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相对低下,而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低下与不道 德行为的发生是直接相关的,不道德行为的发生极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未成年人道 德认知的形成主要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 3 个方面。1.家庭层面。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的最初经历应该是家庭道德教育,这是未成年人道德认知中的 关键环节。首先,家庭意识和家长性格不良。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教育观念的落后、偏差 以及家长的不良性格将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

8、发展水平,孩子受其不良影响而产生 不良行为,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家庭教育功能不良。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发展,有的家庭采取骄纵溺爱、简单粗暴、 放任自流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发生扭曲,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最后,家庭德育缺失。有的留守儿童、单亲孩子或孤儿缺乏来自家庭的道德教育,使其失 去道德认知发展中的家庭德育环节。此类未成年人性格表现出孤僻、冷漠,或走向另一个 极端,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高发群体。2.学校层面。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9、、遵纪守法观念的神圣使命。首先,教师 的不良品德或缺乏师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冷漠、不关爱、不信任学生,都会给未成年 人的认知发展、智力提高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二者 互不沟通、互不配合,各行其是,削弱了教育认知的力量,甚至相互抵消。最后,我国当 前单纯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实施。有的学校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实施填鸭式 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使得学生严重缺乏道德教育和法制教洪志坚:当前我国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的道德四维分析育,认知发展不完善,是非分辨不清,容易在外 界的诱惑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社会层面。未成年人是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期,社会因

10、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首 先,是不良的社会风气。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着形 形色色的诱惑,加之外来文化的进入,旧社会残留的痕迹,在一些阴暗的角落里滋生着一 些与公共道德、社会文明不相称的丑恶现象。其次,传媒的负面影响。传媒的主导倾向是 积极、正面的,但是也夹杂着大量的“文化垃圾”,这容易对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产生不利 的影响。即使是对消极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未成年人也可能从负面去认同和效仿。涉世 不深的未成年人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较强,认识社会能力、自控能力和抵御外来诱惑的能力 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受好奇心的驱使,极易 受

11、社会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产生精神空虚,好逸恶劳,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这些错误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使其产生模仿心理,从而走上 违法犯罪的道路。道德情感缺失。未成年人道德情感是指未成年人依据道德认知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 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产生的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未成年人道德情感的缺失集 中体现在亲情观、友情观和爱情观等 3 个方面。1.淡薄的亲情观。未成年人在亲情观上首先受到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在价值取向上 日趋功利主义,物质需求日趋强烈,所以对亲情逐渐淡化;其次,由于现在未成年人自立 性增强,自我感觉与父母有代沟,缺乏与父母真

12、诚的感情交流,彼此之间缺乏基本信任感, 家长难以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使得家庭的亲情逐渐淡薄。根据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 示,未成年犯与父母的关系并不乐观。在对未成年犯和父母关系的调查中,认为父母没能 尽到监护和抚养责任的超过 40%,怨恨父母的达 32%。亲情淡薄使得部分的未成年人为了物质和金钱才联系父母家人。甚至某些未成年人 明知自己家庭困难,仍为了满足其虚荣心,对父母丝毫不减地进行索取。当父母满足不了 其物质和金钱的欲望时,便对父母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弑父杀母,走上犯 罪道路。2.盲目的友情观。未成年人由于道德认知不足,导致其难以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友情观表现出盲目性 的特点。由于经

13、济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家庭间的贫富差距。由于家庭 条件的不同,富有的和贫困的未成年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富有的孩 子只和富有的孩子交朋友,导致贫富有别家庭的未成年人之间缺乏共同的语言。由此可见, 未成年人在交友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大的利益倾向性。加之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 免地会受到学习成绩的好坏、个人性格的开朗或内向,以及是否善于与人交往、是否受到 老师关注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未成年人会产生自卑和嫉妒心理,在与人交往时会更多的想 到保护自己,导致友情的真诚度不够,友情基础薄弱,嫉妒之风较盛。当形成自卑、攀比、 嫉妒、重利等思想而又未得到正确的引导时,未成年犯往

14、往采用简单、极端和暴力的方式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平常性矛盾,造成令人惋惜的后果。3.幼稚的爱情观。未成年人在爱情观上还不能正确对待异性的情感,表现出对待爱情幼稚的特点。随 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充足,当前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状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加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风气日趋开放,当今未成年人的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多数未 成年人在情感上表现得很幼稚,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后果。他们中有一些人底线意识不强, 情感表达缺乏分寸感,在情感交流中缺乏应有的心理戒备,没有情感保护观念,缺乏道德 思考,只凭着自己的感觉,以致盲目发生性行为,造成了心理伤害。更有甚者突破道德和 法律的底线,强行发生性关系

15、而导致犯罪,带来了更大的伤害。道德意志薄弱。未成年人的道德意志是指未成年人在履行基本的道德义务过程中,能够自觉克服自 己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办事,追求理想价值目标实现的坚 持精神。它是道德行为得以坚持和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未成年人时期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在这一时 期的道德认知出现认知模糊、混淆和与社会道德标准相差甚远的现象,部分未成年人道德 意志薄弱,判断能力低下,容易受低俗文化的负面影响。突出表现为是非不分,恒心和毅 力不足,在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下往往意志极易消沉,难以抵御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

16、升,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网 2016 年发布的司法数据来看,我国 2016 年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 情况统计中,有 302 023 名青少年受到刑事审判,其中不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共 77 604 名, 未成年人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3。因道德意志薄弱而导致犯罪的例子显见于未成年人涉性犯罪中。由于当前未成年人 性发育较早,又极度缺乏性教育,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达,使黄色文化不仅仅满足于传统 的淫秽的书刊和录像等载体,成为了互联网上肆意蔓延的黄祸。未成年人模仿能力较强, 但自控能力差,道德意志薄弱,在受到性感观刺激后一时冲动之下难以自持,容易突破道 德和法律的底线产生性犯罪行为。要加强性道德教育,使未成年人养成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贞操观,加强自尊和自爱教育,树立正确道德观,避免未成年人不良性意识萌动和不良性 行为冲动带来的影响,重视引导未成年人建立正确审美标准及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未成 年人的意志水平及鉴别能力,帮助未成年人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升华,即使面对不良刺 激及诱惑,也能正确选择、坚决抵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